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吸毒人群的戒毒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是一个多元干预手段环环相扣的综合性问题,因此,对吸毒人群戒毒的干预、康复和矫治工作,关键是将关沙酮社区维持治疗(生理)、人格重塑、提升吸毒人群拒绝毒品的自我效能感(心理)、家庭治疗(家庭支持)和社区戒毒、帮教(禁毒社会工作者帮扶)相结合,使每个环节无缝连接,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帮助吸毒人群戒除毒瘾。因此,本研究就是要对“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性干预模式的可行性、有效性进行评估。本研究基于笔者在南京市关沙酮维持治疗中心完成的300份问卷调查和南京市秦淮区187位社区戒毒人员的问卷调查;基于对14位秦淮区禁毒社工,10位戒毒人员家属的个案访谈而开展。  相似文献   

2.
刘明  赵伟 《中国司法》2021,(5):93-95
一、整合医疗资源,实现戒毒治疗专业化 我国目前将吸毒人员定义为违法者、病人、受害者.医学界普遍认为,吸毒成瘾本身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并不是简单的违法行为.因此,医学治疗是对吸毒成瘾者矫治的必经阶段.虽然强制隔离戒毒的两年时间是对戒毒人员进行毒瘾戒治的良好时机,但是目前大部分强制隔离戒毒所缺乏专业的医疗队伍和专业的戒治方...  相似文献   

3.
一、医疗模式与管理模式的统一性按照"首要标准"的要求,强制隔离戒毒所(简称"场所")对戒毒人员的工作围绕着"戒毒矫治"这个中心来开展。管理民警和专职医师、心理医生与戒毒人员之间是教育矫治、康复治疗的关系。(一)共同作用戒毒治疗。管理模式与医疗模式是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共存、发展、关联、作用于场所戒毒治疗的工作中。场所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司法业务文选》2011,(26):51+49
问:《戒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自愿戒毒是如何规定的答:禁毒法对自愿戒毒作了原则规定:吸毒人员可以自行到具有戒毒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吸毒人员主动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不予处罚。考虑到自愿戒毒与公安机  相似文献   

5.
强制戒毒期间折抵刑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靖 《犯罪研究》2007,(6):60-62
随着吸毒人员刑事犯罪数量的增加,对吸毒人员的强制戒毒期间是否可以折抵刑期的问题,由于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造成司法实践中出现强制戒毒期间折抵刑期的法律适用混乱现象。一、强制戒毒的性质及适用折抵刑期的争议强制戒毒是公安机关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在一定时期内,依法强迫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  相似文献   

6.
强制隔离戒毒对象均为吸毒成瘾人员,如何对他们实行有效的戒毒并形成一种模式,是强制隔离戒毒所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本人多年从事劳教戒毒工作的经验和潜心的钻研,试提出一套不成熟的模式供同仁施教。即:收治分类——生理脱毒——康复治疗——一戒断评估——延续管控。简化为:“分类——脱毒——治疗——评估——管控”十字模式。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吸毒行为是一种彻底逃避人类内在情绪感受的心理状态,它能够使人彻底外在化,几乎无法对自己进行任何反省①.而目前解决吸毒问题的有效方式是找到一个足够支持性的资源和力量,让戒毒人员能够全身心走在自我戒治的道路中.在戒毒实践中,戒毒人员往往缺乏自省能力,遇到问题时习惯于外归因,不能发现自身的盲点,通常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书军 《中国司法》2008,(11):54-55
本世纪初,国家禁毒委员会提出:“要依托强制戒毒场所、劳教戒毒场所,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建成一批综合性的戒毒康复场所”。据此,司法部于2006年开始了在部分省市,依托劳教场所,建立戒毒康复中心的试点工作,并明确要求戒毒康复中心应对戒毒康复人员开展戒毒、治疗、培训、心理疏导、过渡性安置和就业指导,为戒毒康复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庞岩  凌军 《犯罪研究》2016,(2):84-87
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社区戒毒工作体系正在不断的完善.近几年,随着许多以往被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被转为社区戒毒,社区戒毒人员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而许多处在衔接期的社区戒毒人员因为没有工作、未缴纳医疗保险,就医成了一大难题,很多重病的社区戒毒人员在被送往医院就诊后选择了出院前欠费逃离和以过激手段敲诈威胁政府机关的极端做法,这一问题的尖锐性正在逐步凸显,正逐步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一大隐患.当前形势下,如何从大矫正视角下探索新的社区戒毒人员医疗救助模式,成了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呜呜”的警笛鸣响,一辆满载30名特殊人员的警车驶进了安徽省戒毒康复中心(省戒毒所)的大院,30人当中有26人是吸毒人员,其中年龄最大的四十几岁,最小的还不到20岁,在进行完体检后,他们将被送进中心内的急性脱毒区,在那里进行强制戒毒。就在这天上午,一名自愿戒毒的吸毒人员在家人的陪同下,也走进了戒毒中心的康复中心,他将在这里进行自愿戒毒。在省戒毒康复中心内,戒毒人员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是戒毒所内的劳教戒毒人员,另一部分是自愿戒毒人员,这部分人员实际就是进入康复中心进行住院治疗。在康复中心的大门上,“远离毒品,重塑人生”8…  相似文献   

11.
彻底戒绝毒瘾是个世界性难题。当前,国内吸毒人员居高不下,戒毒人员复吸率高、回归社会难的问题仍很突出。戒毒人员屡戒屡吸现象始终困扰广大禁毒戒毒工作者,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不断完善"三期四段五步"的戒毒流程,切实提高教育矫治质量,开展与公安、社区、科研机构等部门在戒毒领域的合作,在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这一顽疾面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何进一步做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帮助戒毒人员关爱生命、拒绝毒品、回归社会,是当前最为现实的问题。探索创建戒毒实验班,就是基于进一步加强对吸毒人员这一特  相似文献   

12.
由高复吸率对我国现行戒毒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全球戒毒的巩固率只有9%,我国戒毒人员的复吸率也是同样不容乐观的。 一、引起戒毒人员高复吸率的原因 造成戒毒人员复吸的原因多种多样,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近年来上海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以下简称戒毒场所)在不断探索、大胆尝试的基础上,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依据融合、创新与发展的工作思路,引入“绿色戒毒”防复吸理念和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将科学戒治方法和教育矫治工作有效结合,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戒毒人员)进行“绿色戒毒”的实践活动。通过科学实践和规范运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和突破,赋予“绿色戒毒”新的形式和内涵,走出一条戒毒场所“绿色戒毒”的新路。  相似文献   

14.
《禁毒法》和《戒毒条例》颁布后,戒毒模式呈现出戒毒措施多样化、戒毒程序严格化、戒毒过程一体化、戒毒力量专业化、戒毒救助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戒毒模式的转变和体系的整合后,戒毒不再是一种强制性行政处罚,而是一种单纯的社会矫治和治疗方法。强制隔离戒毒制度在我国戒毒体系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是其他戒毒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是对吸毒行为进行教育惩戒和治疗挽救的融合体,一方面要求执行主体的法制强制性,另一方面又要求执行主体的救助人性化。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戒毒康复所积极探索戒毒康复人员教育矫治方法,根据戒毒康复人员戒毒过程中身体和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提出了突出治疗、辅导、互助、训练四个关键环节,扎实推进综合戒治,增强戒毒康复实效的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16.
谢晖 《中国司法》2003,(8):15-15
司法部颁布的《劳动教养戒毒工作规定》将从2003年8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劳教戒毒工作法制化建设迈出的可喜一步。《规定》从吸毒劳教人员的管理、治疗、矫正教育等方面,系统地规范了劳教戒毒工作,对于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戒毒体系,提高戒毒和矫治工作质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复吸、低操守”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戒毒领域工作的难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戒毒人员在其回归社会的三个月至一年时间里是复吸的高危期。如何做好这个过渡期的帮扶救助,帮助戒毒人员重新建立有效地社会、家庭支持系统,使其尽快融入社会,不仅是巩固戒毒成果、贯彻落实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首要标准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8.
诉求互动     
贩卖戒毒药品为何也构成贩毒罪编辑同志:四个月前,王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得知某种药可以戒毒,便突然萌发了发财的欲望:何不利用它赚钱?于是她通过各方面的关系,骗购了一批该药,然后卖给戒毒人员。期间有人告诉过王某,此药是国家专控药品,只能由医院或戒毒机构作为治疗药物使用,个人不得买卖。但王某照样不理,使一些戒毒人员对此药产生了依赖性,渐渐地以此替代了海洛因  相似文献   

19.
董燕  杨杰 《中国司法》2006,(5):47-49
有效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面对居高不下的复吸率,近年来上海劳教场所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韩济生院士和戒毒专家的指导下,引入“绿色戒毒”防复吸理念和科学有效的医疗手段,将科学戒治方法和劳教教育矫治工作有效结合,对戒毒劳教人员进行自主治疗和矫治,进行“绿色戒毒”的实践活动。通过科学、认真的实践和规范运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走出一条劳教场所“绿色戒毒”的新路。一、“绿色戒毒”在上海劳教场所的兴起目前,一些国家对海洛因成瘾者多采用“美沙酮”维持疗法。在我国,“美沙酮”维持疗法虽然已在部分省市试行,但因费…  相似文献   

20.
吸毒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目前,我国对吸毒防治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甚至脱节,手段单一,在戒毒工作中无法为戒毒人员提供强大的情感、经济支持,社会支持网规模小,戒毒成功率较低,复吸率高,不注重吸毒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不重视在吸毒防治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本研究以社会工作方法对戒毒的介入为视角,尝试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去探讨戒毒工作,旨在戒毒工作中充分发挥社会工作方法的作用,从而为我国的吸毒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提示,以有效遏制吸毒行为,降低复吸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