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年10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第九批指导性案例:删改网络购物评价、破坏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超出授权范围进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骗取网约车平台补贴……这些行为都可能构成犯罪. 李某杰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 被告人李某杰购买发表中差评的某购物网站买家信息,冒用买家身份,骗取客服审核通过后重置账号密码,登录该购物网站内部评价系统,删改买家中差评,获利9万余元.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后,人民法院认定被告人李某杰的行为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取得了飞速发展,尤其是网络购物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购物方式,甚至成为了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在享受网络购物带来的方便、快捷之余,往往也会遇到一系列问题.遇到了问题,就要解决.在一个法治社会中,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运用法律.同样,解决网络购物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应优先于用法律的视角和方法来解决.因此,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在网上购物,好好享用网络购物所带来的优越性,体验网络购物的便捷与快乐,本人在查阅相关资料并做了一定的调研后,总结出一些基本的策略,本文将从网购中所遇到的风险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策略等方面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如今,网络购物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积极力量.随着人们对于网络购物热潮的有增无减,网络购物纠纷也日益剧增,现在网络购物纠纷大多数问题都是出现在买卖双方和快递方的三方连结上,不单单是买卖双方上.譬如,买方拒收货物时对外观瑕疵检验的标准不一,快递方对于货物被拒收后的处理方式,还有的就是卖方不能诚信处理快递和售后的问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货物拒收的外观瑕疵标准检验研究来阐述在网络购物中买卖双方和快递方三方之间的义务,也通过对比CISG中关于货物拒收等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说明应该要完善我国《合同法》上关于拒收货物和检验标准的法律法规,也要明确买卖双方和快递运输人的义务.以此来减少因为外观瑕疵等拒收网络购物货物的纠纷,促进网络购物中买卖双方和快递协力厂商的诚信交流,也明确他们之间的义务,减少他们之间的互相推脱从而来减少纠纷,做到三方都诚实信用.这样也为我国网络购物发展提供一个安全快捷方便的交付环境.  相似文献   

4.
网络交易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网络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经济模式给网络商家们带来了广阔的经济市场和巨大的商业机会;消费者在享受更加舒适、方便和快速的购物体验的同时也由于网络交易的虚拟性、地域的广阔性和复杂的技术性等特点承受着风险。如何规范卖家行为,保护买家利益,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保障体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网络购物日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购物方式,也成为了网络十大应用之一.本文通过对网络购物发展状况的分析,得到了网络购物模式下感知风险维度的构成要素,总结了网络购物中感知风险的影响因素,为购物网站改进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生活节奏的提高,网购这种便捷的购物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由于网络购物的这一领域还不够完善,相关的维权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使得网络购物侵权难以管理,网购市场混乱.这一系列问题使得网络购物的维权要难于传统购物.  相似文献   

7.
“秒杀”原系电脑游戏中的名词,现已延伸到网络购物,是指网络卖家发布一些超低价格商品,让所有买家在同一时间通过网络进行抢购。然而,一些无良商家、见利忘义之徒,却乘机浑水摸鱼,甚至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那么,消费者遭遇“秒杀”纠纷该如何维权呢?  相似文献   

8.
当前网络消费交易蓬勃发展,据权威市场调查,2013年度,中国大陆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已达18851亿元,占当年商品零售总额的8.04%.在此形势下,调整和规范网络消费法律关系就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从网络消费法律关系基本原理出发,分析其基本法律要素,同时对网络购物下的法律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着重分析网络购物各主体间的法律关系及其责任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网络购物迅速兴起,并且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但由于网络购物缺少法律的规范,以及采用电子方式所具有的非面对面性,使得目前网络购物安全问题堪忧,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护.本文通过对网络购物过程中存在的危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进行分析,寻求促进网络交易安全的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10.
董毅智 《法人》2014,(8):34-35
正一个职业的兴衰,往往和消费需求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可谓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价值,差评师也是卖家对好评需求的一个衍生品电子商务兴起,催生了不少新兴职业,不光彩的差评师便是其中之一。因为网络商品交易虚拟性强,消费者在网购时最重要的购买标准是看卖家的信誉度。淘宝网的"差评""好评",是网站创建多年以来逐步建立的一套信用评价体系,是买家购物的重要参考指标。如果正面评价多,卖家的信誉度就高,就会有更多的买家  相似文献   

11.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行为,其出现往往伴随着新的法律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现实网络购物中所出现的法律问题,继而剖析了我国现行规制网络购物相关法律规范的困境,最终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维度阐述了完善网络购物法律规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朱春鹏 《法制与社会》2013,(26):93-94,96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购物逐渐成了人们日常消费的一种重要方式。相对于传统的买卖而言,网络购物具有其天然的优势,但也具有更大的风险。我国现行的合同法中虽然对于风险转移做了比较详尽的规定,但是由于网络购物的特殊性,网络购物合同在风险转移的适用上也有不同之处。本文试通过分析网络购物风险的特殊性,探讨网购合同的风险认定原则,以及特殊情况下的风险认定规则,最后得出合同法应该进一步完善买卖合同风险认定规则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于波 《公民与法治》2011,(16):34-35
随着网络购物这一新消费模式的日益火爆。网络售假这一新的社会问题也日益严重。对于在实体购物环境下尚显弱势的普通消费者而言。在虚拟的更为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又该如何维权?  相似文献   

14.
如今,方便快捷的网络购物不断发展,但是在我国法学界对于网络购物合同何时成立,成立要件等依然存在争议,并且在法律上也是一片空白,本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对不同网络购物方式的探析,结合传统民法原理对网络购物条件下合同成立问题进行探析,以期对今后构建一个合理完善的法律制度提供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基于网络的高效、便捷以及网上商品的丰富性和个性化等独特优势,网络购物发展迅猛,网上交易规模暴增。但是,网络购物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实惠的同时,也附带产生了一些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处理因网络交易的独特性又与传统处理方式大相径庭。因此,本文试从网络购物的现实状况出发,结合现行法律法规,提出维护网购消费者权益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促进网络交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飞速发展,网络购物已经变成了很多人群购物的首选,并且赢得了广大人群的欢迎,可是,在互联网这种网络购物飞速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很多安全方面的隐患问题,而网购安全隐患也就变成了现今的一个焦点问题,总结它的现状以及这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漏洞,找出精准的对策,进而给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方面一份更好的保障是一个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关于它相关的保障,应该结合现状去进行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商务时代正悄悄向我们走来。在交易日趋无形化与虚拟化的信息时代,网络购物可能会成为主要的商业竞争形式。但是网络购物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竞争的存在使网络这种新平台上的交易也存在经营者之间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损害同行业竞争者只间的应得利益,同时也损害消费者的有效利益,甚至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秩序。本文即从此出发,分析网络购物不正当竞争的产生、危害,并从法律的角度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徐程锦 《法制与社会》2013,(23):173-174
互联网的普及是网络购物得以产生的基础,商品的多样性、时间与空间的灵活性及低廉的价格使网络购物发展迅速。但由于网络购物平台的虚拟性,使得交易活动中信誉度问题突出,同时也带来支付体系不完善、保障信息安全方面欠缺等问题,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明确责任承担、建立有效的权利救济途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规范网络购物行业、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彦谡 《法制与社会》2013,(23):104-106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C2C网络购物已日渐成为人们购物的主流方式之一,而其中的信用问题也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淘宝网为例,分析我国现有C2C网络购物平台的信用机制所存在的漏洞之一"刷信誉"现象对各主体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和国外经验提出对消费者可行的救济措施。最后,我们参考国内外现有的网络购物纠纷解决模式,创新地提出了第三方网络购物纠纷解决平台的建立,并向立法者提出一些关于规制网络购物信用机制建设的意见,以期改善网络购物的环境,维护网络交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的虚拟性,使得在线评价成为买家判断商家货物品质的重要方式.商家为了提高其信用等级,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通过雇佣水军或给买家“返现”的方式来提高其店铺的好评率.商家对买家好评返现的行为,一方面提高了商家的好评率,另一方面也使得买家得到了利益回报,看似双赢,实际上却对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这一问题入手,明确“好评返现”的法律认定,并由此提出建构与完善C2C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