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检察监督权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职权.随着当前社会改革的新形势新特点,人们对检察监督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察机关要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时代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改善执法环境,强化法律监督职能,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人类追求公正的努力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司法公正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任务,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途径之一。刑事司法公正的实现则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加强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改革的设计上,十分鲜明地突出了法治。不仅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任务,而且明确了具体的任务: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  相似文献   

4.
吴艳丽 《行政与法》2006,(10):62-63
女性参与政治文明建设是妇女解放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女性参与政治文明建设,不仅是维护妇女权益的需要,还是促进社会公正、政治文明和社会均衡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以某种职业为依托.职业环境和工作职责需要从事某项职业者必须具备特定的职业素质,而法律职业者的基本素质是法治能否实现的关键.为此,就必须加强法律职业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建立一支公正清廉、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执法、司法队伍,这样,才能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审判权的公正行使不仅关系到具体个案正义的实现,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大局。我国当下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确保审判权公正行使。笔者尝试从审判权的概念及特征、公正与司法公正、公正行使审判权的价值取向、确保审判权公正行使的路径等几方面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律师的作用日益突显.律师通过具体的执业活动,提供法律服务,为当事人排忧解难,寻找合理合法的救济途径,维护当事人的最大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对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依法治国进程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回顾我国鉴定体制改革的前后得失,找准社会鉴定机构公正的角色定位并明确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这无疑是值得的.来自政府的社会鉴定公正保障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公正鉴定作为司法公正的组成部分被社会化市场化之后,在社会鉴定的公正性上政府有责任给予公民最基本标准的制度保障.保障公正的社会鉴定将成为现代人生存发展需求最基本的内容.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公正的社会鉴定机构建设中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包括保障社会鉴定的公正性在内的政府责任,并强化对社会鉴定公正保障的有效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法律援助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援助与司法公正的实现司法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往往又存在司法不公正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为人们在法律范围之外解决矛盾和冲突,从而引起社会不稳定埋下了祸根。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当老百姓踏上维权之路,实体、程序、审判的公正,便成为他们衡量社会公信度的重要标准。因此,实现司法公正,维护法律的尊严已经成为我国司法工作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为了实现司法公正,为了帮助那些无力维护自身利益的社会弱势群体捍卫…  相似文献   

10.
加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中国财税法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财税法律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社会主义财税法制建设,不仅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完善,推进依法治国、依法理财,加强财税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我国长治久安,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宁松 《法学杂志》2005,26(2):92-94
刑事被告人的诉讼目的具有独立的价值,它是刑事被告人作为诉讼主体的必然要求,其根基就在于刑事诉讼的诉权。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刑事被告人的诉讼目的在于通过公正的司法使社会的法治与安全得到维护;从实践的角度看,其具体的诉讼目的在于通过程序的正当性,及时充分地实现求审权,以获得公正的实体裁判。  相似文献   

12.
汪道胜 《中国司法》2010,(12):24-27
周永康同志提出,要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摆到更加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把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放在同等位置,着力解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社会应急管理机制,更好地弥合分歧,化解矛盾,维护公正,  相似文献   

13.
李敏 《法制与社会》2010,(27):188-188
当前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已成为我国全社会的共识,而律师在建设法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律师作为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法治社会中捍卫法律公正、维护社会正义的法律职业者,因而律师必须要接受严格的道德约束,这是职业使命和职业利益的需要,律师有义务承担这种责任,并应百倍珍惜和全力维护这种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公正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公正经济,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内容,在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实现和推进社会公正。不可否认,在国企改革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不公现象,影响了改革的进程,甚至威胁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应当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国企改革和社会公正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促进国企改革在维护社会公正的前提下展开。  相似文献   

15.
法的可诉性是法保持客观公正地位的灵魂所在,也是现代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然“质疑”宏观调控的可诉性就是对公权力神圣化,将公权力至于“神坛”,缺乏相对监管机制,从而导致宏观调控所属的经济法部门也很难表现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在既定的法律关系中确定各主体的权利义务是一部法律的主要内容.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一部法律就可能落空,权利救济也很难落到实处.这种将政府行为游离在法律之外的行为,极易导致“集权人治”的后果,也有悖于法治的基本理论.虽然我国当下司法现状对实现宏观调控可诉性缺乏足够的能力,但是这并不影响宏观调控可诉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对程序公正的研究从伦理哲学分析转向社会心理学分析,试图揭示程序公正的心理规律.研究发现:程序公正的要素并没有绝对标准,具有一定的情境敏感性;不过,程序公正在促进人们接受法律、法律决定和从事积极行为等方面具有比结果公正更为重要的地位,这种现象甚至具有跨越文化、种族、性别的普遍性.为了对此进行解释,西方学者提出了发言权理论、团体价值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和公正启发理论等模式,各自都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不过,程序公正也有可能成为社会权威转移真实矛盾“欺骗”社会成员的统治策略.对于转型期的我国,程序公正感受研究带给我们的不是其具体的结论,而是告诉我们,研究公正问题时,应当抛开宏大话语,努力探寻中国人心目中的公正观.  相似文献   

17.
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核心问题,"社会公正"原则的建立,是基于各社会阶层利益协调的共同价值认同,它是市场竞争之上维护共同生活的更高的原则,通过再分配和转移支付来救助和扶持弱势群体。我国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社会公正的公共服务改革。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离不开宏观调控,而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三种,即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那么,这三种手段各自所要达到的目的(或体现的社会价值)又是什么呢?本文对此略加探讨。 一、采用法律手段调控市场经济,是为了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活动秩序,其价值体现为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9.
许俊美 《山东审判》2005,21(4):36-38
最近,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名法官,在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我也陷入一系列思索之中:法官如何通过公正判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而促进社会的平衡运行;如何通过审理一个个具体案件,使诉讼双方口服心服,从而化解、消除社会的不和谐因素,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促使自己对几年来的审判工作进行了认真审视和反思。我自2001年底从事审判工作以来,共审理、审查案件150余件。所审理的知识产权案件,调解撤诉率2003年达70%,2004年达90%;审理的再审案件调解率达30%。经我调解的案件,没有一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均做到了案结事了;所有再审改判案件没有一件缠诉、上访。总结取得上述成绩的经验,我的体会是:用“四心”与当事人沟通交流,用“四功”处理每一起案件,用创新的精神解决疑难问题,自觉地为维护法律公正、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法律文书作为法律运行的产物,通过维护法律程序公正,实现实体公正。法律文书符合人们对现实法律价值的追求目标,是司法公正的具体体现,其程序价值是法的程序价值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法律活动运行的依据和结果,确保法律效力的保障,维护法律程序的工具,同时也是宣传法律的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