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司法改革,其价值追求在于提高司法公信力,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司法改革的推进与司法公信力建设的核心在于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司法只有坚守人权底线,才能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和信任,才能助推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建设在于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管理监督与推进司法的科技化。司法责任制将实现“权责统一”作为改革的目标之一,同时又强调管理监督,对司法权进行必要的限制。司法的科技化使司法理性与科技理性得以深度融合,并有效促进了司法的公正和效率。司法公信力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包括立法系统、司法系统、行政系统、社会组织系统等,各子系统之间还需要紧密合作、互相支持,形成一种“合力模式”,才能实现司法公信力建设这个统一的目标。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实现有赖于司法进步,而司法进步的标尺在于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提升除了需要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制约之外,还需要强化人权保障。今后的司法改革,将在改革战略上致力于推进司法公信力建设和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事业建设,并将其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框架加以建构。  相似文献   

2.
转折与展望:评中央成立司法改革领导小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司法改革”这一“中心话语”下 ,中国基层司法机关的改革如火如荼 ,但是 ,由于改革的自发性和分散性 ,导致了诸多悖论的产生。为此 ,中央决定转变改革模式 ,成立了中央司法改革领导小组 ,以指导全国司法体制改革工作的进行。这一决定对于中国司法改革的历史进程来讲 ,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必将对中国司法改革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综合来看 ,成立司法改革领导小组 ,才能除司法改革进程中的非理性色彩 ;才能沟通司法改革中的精英意识与大众诉求 ;才能调谐司法改革与政治体制的深层冲突。  相似文献   

3.
司法公开是宪法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应有之义。司法公开年年搞,早已不是新鲜事。自1999年以来,三个“五年改革纲要”期间出台了三个司法公开的改革文件,分别列出了若干改革措施。三个“五年”以来,各地法院在司法公开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改革道路上遭遇的障碍也很多。只有扫清这些障碍,才能真正实现司法公开。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通过一系列刑事司法原则以及相关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体现了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两大刑事司法理念的统一。然而,面对我国的现实国情,针对两大理念的现实冲突,我国应当在吸取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转变司法理念,朝着以人权保障为依归的方向演进。只有这样,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才能顺应世界司法改革的潮流,才能实现两大理念的动态平衡,才能将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5.
李燕 《法学评论》2023,(3):56-67
民事司法与人权保障存在密切联系,民事司法应有效保护人权并在司法过程中实现人的尊严。人权保障的实践积累是我国民事司法人权保障话语构建的基础。“可接近”“可参与”“受信赖”构成民事司法人权保障体系的逻辑起点,形成由“裁判请求权”“程序主体权”“平等对待权”“参与知情权”为核心的概念体系。经由当事人对裁判形成的主导作用与诉讼程序推进的共同作业机制,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通过实践、学理、制度传播实现我国民事司法人权保障话语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司法鉴定改革重在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当前,全国各级司法机关正全面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以司法公开为重点的各项司法改革。司法改革,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涵的科学理念和所展示的发展前景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实现司法公正,必须对司法体制、司法程序、审判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大系统的改革,把制度创新作为司法改革的首要目标已是司法改革探索多年后司法界和法学界所达成的共识。因为只有突破体制障碍、实现制度创新,司法工作才能实现大突破,得到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司法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改革实现司法的公正和现代化,实现社会的秩序、效率、公平、正义。独立公正妥当地行使检察权是司法公正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我国司法改革的目标之一。“为要确保司法的独立,必须保证检察权对立法权及其它行政权的独立。”虽然宪法、检察院组织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但是由于理论和现实的原因,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并未得到切实的保障和实行。  相似文献   

8.
合议庭工作机制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提示: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并确立了司法体制改革七个课题。本刊今后将围绕这七个课题,加大“司法改革”栏目的文章份量,针对这七个方面为司法改革献计献策,欢迎广大作者、读者积极参予。  相似文献   

9.
独立审判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正与效率”是21世纪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独立审判是我国宪法现定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根本前提,而独立审判的实现需要有一系列的制度来保证。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任务。司法改革的深入发展,必然涉及深层次的司法改革即体制改革的问题。本文拟就如何通过司法改革,从法院体制上、审判工作运行机制上和法官队伍素质上,保障法院独立审判、实现司法公正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胡云红 《河北法学》2012,30(9):184-190
日本裁判员制度的建立是日本此次司法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自2009年5月裁判员法施行以来,已初见成效.裁判员制度的设立和实施,不仅可以增强日本国民对司法活动的理解和信赖,也体现了国民在司法领域中由“客体”向“主体”的意识变革.它既是实现真正的以国民为基础的司法制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透明度的前提.因此,日本裁判员制度的产生和实施对于我国将来改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司法权威与司法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司法权威来源于判决公正和公正的判决得以执行,而我国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严重损害司法权威的司法不公和执行难的病症,其直接原因是司法腐败和地方保护主义,根子却在于现行司法体制的防腐蚀和抗干扰能力太弱。为此,必须进行司法改革,在清除司法腐败和强化、完善外部监督的同时,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防腐蚀抗干扰能力强的新体制———司法独立体制。围绕法官独立这一核心,确立法官身份独立、法院集体外部独立和法官在法院内部独立,以多种措施保障此三项独立的实现。改革现行不科学的法院运行机制、法官任免方式以及审判委员会制度,将法院的“人权”“财权”统归中央行使, 以实现通过公正、高效的司法重振法律权威的司法改革总目标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改革司法机关的工作机制和人财物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司法审判和检察同司法行政事务相分离”。可以说,建立科学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是开发人才资源,加强队伍建设,为工作机制改革奠定基础,最终实现“检察同司法行政事务相分离”,从而进一步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治本之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工作五年发展规划》、《检察队伍建设三年规划》、《检察改革三年实施意见》等文件将检察人员分为检察官、书记员、司法警察、司法行政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五类,并将建立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作为检…  相似文献   

13.
李静 《法制与社会》2015,(9):111-112
“建设法治中国”以及“依法治国”这两大主题,体现了中央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信念.改革也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回顾法制改革的不平凡历程,总结我国司法改革的特征,本文拟梳理改革开放来的司法改革历程,重点讨论此次改革内容,并简要探究违宪审查在我国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劳动权保障与制度重构——以“农民工”为视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雄 《现代法学》2006,28(5):111-118
劳动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改革和发展背景下,重新定位并依法确立“农民工”劳动权主体地位既是切实保障他们利益的前提条件,也是他们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依据。应当依法确立“农民工”平等的劳动者身份。劳动权的实现主要有赖于政府法治,具体路径选择应当是从立法、执法与司法层面重构劳动权保障法律制度,以规制“失范”的“农民工”劳动权保障制度,依法切实保障“农民工”各项劳动权利。  相似文献   

15.
法官员额制改革作为本轮司法改革的突破口,其核心价值在于推进正规化、职业化、精英化的法官队伍建设,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提供人才保障.为此,本文主张通过提高法官选任条件、分流管理、完善职业保障和惩戒机制等以除司法公信力不高、司法权威缺失等弊病.  相似文献   

16.
司法实践中“起诉难”问题的立法根源即在于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高阶化”的起诉条件,裁判请求权作为公民程序性人权要求我国必须降低起诉条件以保障公民获得司法救济的权利从而保障其合法权益,因而从人权的视角出发变革我国的民事起诉制度、转变立法和司法观念才能真正改变目前“起诉难”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论当前我国实现司法正义的条件和途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厉行司法改革,实现司法正义(或称司法公正),是当代中国推行法治所面临的迫切任务。而要真正实现司法正义又必须具备一系列的条件,同时也蕴含着一系列价值目标的实现。本文认为,确保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正义的重要前提条件;人权保障是实现司法正义的价值目标;而加强对司法的法律监督则是实现司法正义的有力保障。并认为,要实现中国的司法正义,就应对司法体制的一些基本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的立法建议和司法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司法兼具建立司法权威和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双重历史任务.只有司法具有了公信力,才能保证司法的历史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同时,司法具有公信力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和必要基础.然而当今社会,我国司法公信力的现状令人堪忧,因此,必须深刻分析其成因,采用有效的方法,改革和建设司法体制,重建我国的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企改革方向之一.但是,混合所有制公司中普遍存在的控制股东对于实现这一战略构想造成三个问题,这一现象有其多重根源.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法治化,即落实公司治理机制以解决“政企不分”、改善混合所有制公司的股权结构、加强司法有效处理争议的能力等等.唯有长效制度化的法治保证,才能确保控制股东的法律规制有切实提高,也才能保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推行.  相似文献   

20.
《公民与法治》2005,(5):56-56
近年来,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在院长张义林带领下,以抓一流班予,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为目标,依法开展各项审判工作,不断加大队伍建设和司法改革力度,为实现“进位·追赶”,建设“和谐廊坊”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