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川英子(长谷川照子)1912年生于日本山梨县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1929年开始接触为人类谋解放的进步事业,并爱上了世界语,参加了日本无产阶段世界语同盟的进步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绿川英子表示强烈抗议,被日本反动当局拘留,开除校籍。1936年秋,绿川英子和在日本留学的中国青年刘仁结合。婚后,刘仁和绿川英子先后回到中国,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爱国斗争。  相似文献   

2.
肖竞 《党史纵横》2014,(5):54-55
正"特殊工人"是日本侵略者统治我国东北时期,对其压榨下的一部分中国工人的特殊称谓。"特殊工人"的出现,是日本帝国主义加紧扩大侵华战争的产物。抚顺"特殊工人"的由来"特殊工人"就是指抗战时期,被日本侵略者强行从华北等地押送到东北,在日军军事工程和重要厂矿服苦役的我关内抗日部队的被俘人员(其中大部分是我军抗日将士)和被捕的我解放区干部、群众。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为进一  相似文献   

3.
叶介甫 《党史纵览》2013,(11):38-44
许崇智是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之一,他官任广东国民政府军事部部长、粤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上将.而他的堂侄许卓却走上一条与许崇智不同的道路。1922年,许卓中学毕业后,被许崇智送到日本士官军校深造、在日本学习期间,许卓看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黑暗统治和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激起了他对帝国主义的仇恨,便放弃了在日本的学习,于1923年返回祖国。但国内军阀混战、国弱民贫的现实,又使他义愤异常。后来,在广州、香港工人革命运动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4.
齐齐哈尔人民自古以来就具有勤劳勇敢、爱国爱家乡的优良传统。对于民族压迫,特别是外国的侵略,齐齐哈尔各族人民都能联合起来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在齐齐哈尔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史中,尤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最艰苦、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也最能体现齐齐哈尔人民的爱国精神。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蓄谋已久。1915年日本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H十一条”,齐齐哈尔人民成立了“爱国储金团”.开展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同年6月,广大青年学失、工人、市民举行厉日游行示威,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抵制日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天似乎老是灰蒙蒙的,云好像总是黑压压的。当时,在上海沪西小沙渡地区有10家属于日本资本家开的门外棉纺织厂,这些日本厂主将中国工人视作可以任意奴役的牛马,是“亡国”的“残种”。他们扬言在上海找10条狗难,找IO0个工人容易,因此,对工人可以任意打骂凌辱,甚至打死也不犯法。然而,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奋起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怒潮——挥代英、邓中夏等播下革命火种1924年夏天,中国共产党决定在上海成立沪西工友俱乐部。于是戴器吉等积极分子就…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引起了日本的中国学界的极大关注,围绕新中国成立之初过渡时期的论争也随即展开。他们论争的焦点始终是新中国国家权力的性质问题;论争的特点,一是开始时间早,二是从来中断,有时相当激烈,三是理论研究贯穿论争始终。一、论争伴随新中国的诞生开始日本宇都宫大学教授伊藤一彦在帕代中国研究指南》(1990年8月出规一书中记述了论争的起源。他指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的性质,最初中国自己说是‘人民民主专政’,即工人和农民的‘联合专政’下的‘人民民主主义即新民主主义’,它与‘无产阶级专政’下…  相似文献   

7.
黄浦春潮急1925年春天,上海各厂此起彼伏的工潮,牵动着浑代英的心。他为日本厂商殴打女工,开除工人,逮捕为首工人的暴行而愤怒,也为工人的罢工胜利而喜悦。3月14日他在《中国青年》70期上发表《上海日纱厂罢工中所得的教训》,对上海内外棉八厂及22家日商纺织厂4万余工人的2月大罢工做了很高的评价。文章满怀激情地赞扬道:“产业工人简直是一个火药库啊!资本阶级制成了这样的火药库,安放在可以致他自己的死命的地方;只须点一根火柴进去,便会轰然的爆烈起来。这样的革命势力,是如何值得注意呢?盲目的入轻看这种无产阶级,不知客…  相似文献   

8.
正大革命时期,日本商人在青岛经营的大康、内外棉、宝来等六大纱厂,共雇用中国工人近2万名,约占青岛产业工人的60%。为最大限度获得高额利润,日本资本家采取种种超经济的强制手段榨取工人的血汗,工人苦不堪言。青岛党组织因势利导,抽调力量开展纱厂的工作,秘密组织工人积极分子建立工会。到1925年3月下旬,各纱厂工会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9.
何宏 《奋斗》2014,(5):57-57
哈尔滨,是中国最早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城市。自从1898年,沙俄在中国东北地区修建东清铁路以来,在山东、河北以及铁路沿线农村,雇用了大批破产的农民,并有大批俄国工人来到铁路上做工。1907年,沙俄将哈尔滨临时总工厂扩建,改为东清铁路哈尔滨总工厂(今中国北车哈尔滨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中国工人总数就达2000之多,他们是哈尔滨早期工人队伍的骨干。  相似文献   

10.
江淮 《党建文汇》2010,(10):36-36
日本海,韩国、朝鲜称为“东海”。它是太平洋西部的边缘海,位于日本群岛、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海岸之间,面积约为100万平方公里。历史上,中国曾是日本海沿岸国,我国曾称之为“东海”、“鲸川之海”等。  相似文献   

11.
结团体,打日本(一九三八年四月三十日)毛泽东陕甘宁边区的工人代表大会开了好几天,我都没有工夫来参加,今天要我讲话,我讲一个问题,便是“结团体,打日本”。统一战线,它的别号叫做结团体,就是结了团体打日本。这个团体现在比过去不同了。统一战线是个大团体,由...  相似文献   

12.
川陕苏区法制的研究是中国法制史研究的一个空白。川陕苏区在短时间内制定和实施了许多法律,部分法律具有苏区特点,这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川陕苏区法制建设有惨痛的历史教训,值得总结。研究川陕苏区法制,推动根据地法制研究,进一步借鉴中国革命法制建设的经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川陕苏区的立法概况和特点、法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司法制度和法制建设的教训等四个方面对川陕苏区法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工人通讯》是中国工农通讯社1930年7月在上海、1931年4月在德国柏林开始出版的刊物,有英文版、日文版、德文版。英文版向世界各国共产党和进步报刊发行,日文版定向对日本共产党及日本进步刊物发行,德文版主要是向欧洲国家然后是美洲发行。从目前获得的史料确知,《中国工人通讯》仅在1931年3月至9月间,至少先后向海外报道了鄂豫边、鄂豫皖边、湘鄂西、闽西、闽粤赣等苏区的情况。如1931年3月7日出版的刊物,就对鄂豫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企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国有企业工人权利意识开始显现、发展。工人权利意识的发展、演进,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为掩护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田中隆吉与女间谍川岛芳子策划,于1932年1月18日,唆使日僧向马玉山路(今为双阳路)中国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工人义勇军投石挑衅,与工人发生互殴,蓄谋在中国的土地上再次发动战争。日本总领事向上海市长提出道歉、惩凶、赔偿、解散抗日团体四项无理要求。同时向上海大量增兵,积极进行战争准备。1932年1月28日23时30分,日军海军  相似文献   

16.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首次由学生、工人和其他群众掀起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卖国的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斗争。1920年4月22日.陈独秀在中国公学第二次讲演会上的讲演中,就做出结论:“我以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是受了日本和本国政府的两种压逼而成的.自然不能说不是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17.
那次到日本,朋友带我参观了雪川墓,并给我讲了雪川的故事。 雪川是日本17世纪赫赫有名的高僧和画圣。他幼时家贫,迫不得已进山当了和尚。由于酷爱画画,雪川常因专心致志学画而耽误了念经,而且屡教屡犯,以致一再触犯了长老。 那一天,烈日炎炎,是三伏天里最酷热的一天,就是坐着不动也浑身冒汗。到了念经的时候,长老看到雪川还在如醉如痴旁若无人地学画,不禁勃然大怒,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粮食价格不断上涨,许多国家的领导人相信,在一个贸易限制颇多、粮价预期高企的时代,继续依赖从其他国家进口粮食不仅是危险的,也是目光短浅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海外屯田的行列。谈到海外屯田,日本算是“鼻祖”。早在1899年,一家由日本官方资助的公司就向秘鲁派出了农场工人,这是日本有组织地在拉美海外“圈地”的开始。由于人口增加、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国,同时中国也是日本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在近十年间持续增长,2001年预计超过1000亿美元。作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中国被日本选定为最好的对外投资国家,众多的日本企业都把目光投向中国,把生产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资源丰富的中国。2001年的对华投资总额预计增加到37亿美元,纽约证券时报曾形容“日本最大的工厂是中国”。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将意味着中日相互依存关系的进一步加强。中国入世,日本经济界普遍认为,对日本而言,意味着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人》2005,(15):4-9
占领、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的战略目标之一。以1931年发动“9.18”事变为标志,日本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1931年侵占东北三省,1933年侵吞热河,进至长城一线;1935年侵吞华北;1937年蓄意制造卢沟桥事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的方针是集中兵力,向我中原地区和长汀中下游进军,摧毁中国主力军队,占领中国富庶腹地,夺取中国丰富的物资,支持其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