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董健 《同舟共进》2009,(2):16-16
在论及"政"与"教"的差别时,孟子有个说法:"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现在的教育,似乎已背弃了这则古训。主其事者并不怎么措意于"得民心"的事,而是千方百计地忙着去"得民财",乱收费、"搞创收"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孔子痛斥"苛政猛于虎",没想到本该是叫人爱的教育,却成了"苛教",如猛虎一般地叫人畏起来了。听说沪上民谣有"人民教师黑社会"之讥,北京则有百姓在民意调查中表示最恨两种人:教师和医生。  相似文献   

2.
说到"老爸茶",只要是在海南有过生活经历的人,都会在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场景:街边或小巷,几张简单的桌椅横七竖八放着,一壶茶水,一群闲散的人,装束随意,姿态各异,高谈阔论。"老爸茶"作为海南"特殊风景线",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前段时间,海口晚报联合海口网推出文明话题之《特色"老爸茶"休闲还是懒散?》,目的是想让大家认识到"老爸茶"的简陋和不文明之处。出乎很多"专家"意料,激烈的讨论结果是,  相似文献   

3.
每年的"两会",不仅为民情民意提供了集中抒发的舞台,而且为中央高层问计于民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近期,在多家网站关于2010年"两会"热点问题的调查中,"反腐倡廉"始终列居网友们关注热词排行榜的前列。  相似文献   

4.
就精神蕴涵而言,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当中的"民本思想"里确实有着某种程度的"契约"意义。首先,民本思想隐含着"民众是天下主人"、"君主权力来自民众的授予"的意义。其次,民本思想隐含着君民之间的契约关系:是否信守"民本"是中国古代评价一切王朝及其君主的最高法则。再次,民本思想隐含着相关的惩罚机制:君主如果不履行君民之间的"契约",就会因失信天下而被民众抛弃。因为畏惧民众的实际力量能够将其"易位",君主亦不得不收敛锋芒、慎用手中的权力。  相似文献   

5.
解之诚 《创造》2011,(3):54-55
无论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还是服务业的发展,都要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立足点、出发点和着力点。这样就能做到"富民强省,富民为先"。——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社保、医保、就业、房价等民生问题都是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政府工作的首要出发点。昆明市在开局之年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整个"十二五"的工作就能做得好。——全国人大代表、昆明市市长张祖林在"两会"中,不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国内外媒体,很容易捕捉到的一个关键词,那就是"民生",民生则和人们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无独有偶,云南省"两会"代表也在讲话中不断提到民生话题。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和昆明市市长张祖林不同程度地将民生写进提案。  相似文献   

6.
徐唐先 《今日海南》2011,(10):40-41
财政是"庶政之母"。在当前防通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新形势、新要求下,更加重视财政工作的"六性",努力提高财政工作的"四力",具体财政工作要"四做",这对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保障民生需求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今年全国各地的"两会"频传民生幸福指数,一时间幸福指数大有盖过GDP之势.比如北京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庆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给人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幸福指数不仅挂在政府官员的嘴上,而且白纸黑字上了政府的规划,更重要的是政府自我加压,让"幸福"正变得更加具体、更加实在.  相似文献   

8.
六十年间的财富轮回 回顾鸦片战争以来170年间的中国现代化道路,仿佛陷入了一个历史轮回的怪圈。从清末"官督商办"到民国的"国营为中心",再到共和国的"对资改造",中国经济先后经历了三度"国进民退"的轮回,国家垄断的惯性思维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9.
覃采萍 《传承》2011,(2):31-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航标,其于国于民的重要性可用"精神领域的万里长城"来形容.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当今,核心价值体系要能抓住群众就必须抓住群众的根本需要,那就是改善民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臣子 《人民公安》2011,(14):34-37
一个是全国优秀女警察,一个是打架斗殴、称王称霸的"恶人",两人经过一番特别的较量,最终,正气压倒邪气,女警察降服"恶老大",并把"恶人"转化为爱民助民的"治安积极分子"。  相似文献   

11.
何晓苇 《求索》2013,(11):68-70
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中心,变革天下法度,旨在富国强兵。这与苏轼裕民的政治价值及其治国方略产生了尖锐冲突。苏轼认为,"裕民"理应成为变法之归旨,它是一个义蕴丰富而深广的概念范畴,与"富民"有别。"裕民"既涵盖了执政的举措在御民、抚民,于民以宽仁、宽缓,又统摄了治国"富民而措刑"的"民德归厚"之根本价值。苏轼认为,王安石变法"急於有功而贪富强",有病民、贫民之弊,乃至败坏天下之风俗。裕民作为苏轼政治理念的核心价值,贯串于熙宁前后苏轼的诸多思想言论和政治主张当中。裕民之道与富国之法也成为王安石变法的核心争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元素。比如,儒家注重教化,反对不教而诛,主张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为政以德",重民爱民。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道家主张顺其自然,返朴归真。法家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等等。  相似文献   

13.
柳明 《今日海南》2013,(12):37-37
海口出台《办法》,对违建进行分类处理,被媒体称为"柔性拆违",也被不少人誉为"人性化拆违,执法进步的表现"。但全面考虑不难发现,此项《办法》的出台,也是海口市政府在考虑到两个客观事实的情况下而做出的。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视角下的“国进民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宁 《前沿》2011,(9):97-99
经济领域的"国进民退"问题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再次凸显并引起学界热议。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导致一些行业出现了民营资本退出、国有资本进入的现象,由此导致对我国经济再度出现"国进民退"趋势之担忧。"国进民退"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因此有必要加以厘清。对于"国进民退",既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更要明确其本质及后果。否则,将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漫步火山口     
鲍锋 《今日海南》2013,(5):28-28
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距市中心约15公里。我几乎每年都去火山口,近几年发现公园在变,人气却总是上不去。上个月去,门票已从以前70元降到60元,偌大的公园,全部游客不足100人,停车场稀稀落落地停着几部私家车。两块金字招牌":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虽然吸人眼球,但行头越堆越大,牌子越攒越多,效益却越来越差——据说经营一直亏损。市场不买账,谁也奈何不得。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化和发展"代表行动",巫山县人大常委会将工作细化分解,"五个一"、"十件实事"等活动的陆续开展,激发了代表们的参与热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果更加惠及民生。  相似文献   

17.
王飞 《今日海南》2013,(6):38-3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今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指出,"海南要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并明确表态支持海南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子;5月10日,省委书记罗保铭和省长蒋定之在海口调研时提出:"海口要在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新型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加快城镇化建设,在争创实践范例中带头破题。"5月17日,琼山区云龙镇被确定为海口市首批"统筹城乡示范镇"。  相似文献   

18.
马伟 《长白学刊》2013,(1):117-12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以武装占领中国的东北为契机,打着"开发"、"建设"的幌子,圈占了大量土地,推行其移民侵略计划。失去土地的中国农户命运悲惨。故土难离者被迫与日本移民确立了租庸关系,供其役使。被迫出村者成为所谓的"内国开拓民",实质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粮食生产的工具。从实施的过程看,"内国开拓民"类似"集团部落",是日伪后期控制民众的一种组织形式。日本试图以移民侵略为基础,重新确立伪满洲国的土地占有关系,并最终影响东北的社会关系及社会走势。  相似文献   

19.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0,(13):18-18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时进行的专题询问,委员与财政部负责人一问一答,有来有往,会议中的"民生"气氛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所谓"民生",就是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加强和改进预决算管理工作、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均衡拨付预算资金、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而这些问题也是社会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政》2009,(8):F0003-F0003
顺义区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深入落实大民政理念,强化"在思想观念上亲民、在工作部署上为民、在措施保障上利民"的服务意识,构建"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社区建设、社会福利"四个工作平台,出台"十项利民政策",实施"百项惠民工程",加快民政事业城乡一体化步伐,着力改善民生,努力推进"大民政"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