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少年司法政策之完善应遵循独立化的发展路径,并运用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独立化路径是展开政策科学方法的基本前提,而政策科学的科学化方法则是对少年司法政策独立发展的回应。少年司法政策的完善应是以少年司法独立化定位为基础,并围绕着少年司法政策的制定、执行及评估等过程的科学化来展开。  相似文献   

2.
所谓司法政策,即特定司法主体,在一定时期内,为反映和实现所代表阶级、集团、阶层的特定利益与意志,并为了解决司法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而采取、制定、遵循的措施、规程、原则以及一系列相应活动。司法改革,则是对既有司法制度的一种主动打破或对失范(实效欠佳)的司法制度体系之积极回应,以期实现司法制度更为公正、效率、有机地运作。应当说,司法政策与司法改革的关联、互动正是通过司法活动链接了起来。因而,考察司法政策与司法改革的关系无疑是深入探讨二者对司法活动的影响、作用、价值等问题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3.
地方非规范性司法文件制定主体具有广泛性与交叉性,其内容和形式往往带有适用性与协作性,制定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在地方人大的监督中较之规范性司法文件的监督有一定难度.应将部分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地方非规范性司法文件的制定审查权下放给地方人大,使非规范性司法文件纳入到地方人大的工作体系中,建立健全地方非规范性司法文件的监督审查机制,避免不适当的地方非规范性司法文件形成与适用,以树立司法权威,确保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规范化是一个漫长而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具体可以分三步进行: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协议的签订;《中国区际司法协助示范法》的出台;《中国司法协助法》的制定。其中,《中国司法协助法》的制定是中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规范化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司法不作为现象及司法管理对策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司法不作为是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或宪政原则,拒不、怠于或迟延履行法定司法职责的现象,是“司法渎职的灭迹者、公民权利的活埋者”,严重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妨害司法正义及社会和谐的实现。司法不作为可表现为种种形式。其主要成因是司法制度缺陷、地方保护主义、司法程序漏洞、司法官员素质低下等等。应通过完善司法制度、强化国家赔偿、提高司法官员素质、完善司法程序、加强司法的社会监督等司法管理手段,对司法不作为行为进行预防、救济和制裁,以提高我国司法运行质量。  相似文献   

6.
一般条款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基本法律原则。我国《反垄断法》第4条是整个反垄断法的一般条款,指出以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目标,必须制定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规则,同时要完善宏观调控,妥善地处理好竞争政策与宏观调控各政策之间的关系。作为反垄断法的一般条款,它是反垄断立法和执法、司法的最高价值取向和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7.
司法民主是一个大范畴,实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司法民主、公平正义与法官制度》一书摆脱了对司法民主的泛泛而谈,而以我国司法民主的基本形式——人民陪审员制度为例来阐述司法民主,使读者对司法民主的概念更加清晰,理解也更加深入。司法职业化、司法独立与司法民主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却是司法民主的必要条件。司法民主化与司法职业化之间出现的悖论正是陪审制度未能有效发挥功能作用的症结所在。以陪审制度作为司法职业化与司法民主化之间的桥梁的观点较有新意。  相似文献   

8.
死刑的司法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死刑司法作为死刑适用的重要内容和最后程序 ,死刑的政策精神和死刑立法的规定都需要死刑司法的最后“决断”。本文以死刑司法的演变为主线 ,从刑事法官、司法解释、死刑核准和死刑的执行方式等几个方面对我国死刑司法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和系统的研讨。期望此文能对我国死刑司法的进一步理性化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司法调解作为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是与司法审判并存的诉讼活动。司法体制改革历程一直围绕着调解与审判在实践中的比例变动展开。司法调解的坎坷发展历经兴盛、消沉与复兴三大时期,以相关司法政策变动为外在表现形式,呈现出U型发展趋势。以历时性视角,阐释造成司法调解几经沉浮的因素,即社会场域、司法场域、政治场域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继而揭示司法调解兴衰历程的根源在于政治场域对司法场域的支配以及政治场域、司法场域和社会场域的共谋。  相似文献   

10.
侦查讯问中司法诚信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司法承诺。司法承诺,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公民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或者就特定的法律后果所作的许诺和保证。在我国侦查讯问中,司法承诺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是我国的刑事政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而目前此政策的困境就是“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只有从实体保障和程序保障两个方面来实现司法诚信。  相似文献   

11.
论司法公正的保障机制及其改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的司法改革目前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司法改革能够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完成预期的目标,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政策能否深入推行。要实现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这双重目标,首先必须转变司法观念,要强调司法法治主义和程序本位主义。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司法的独立性和程序的公正性,才能使法院胜任新形势下解决各类纠纷、确保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安定的任务,也才能提高法院在整个国家权力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刑事政策是刑法的核心和灵魂,刑事司法政策是刑事政策在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到国家控制犯罪目标的有效实现。职务犯罪中的刑事司法政策根植于我国当前和谐社会背景下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总体框架之中。基于对我国职务犯罪形势的基本判断,在相当时期内职务犯罪的刑事司法政策应“以严为主,辅之以宽”,且应避免从严过度、不依法从严和无节制擅法宽大的错误倾向,做到严格依法办案,公正文明高效执法,努力实现对职务犯罪的有效控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3.
论未成年人恢复性刑事司法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和谐取向的刑事政策理念,恢复性刑事司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领域,这一理念具有更积极的适应性和更广泛的适用性。恢复性刑事司法模式对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既要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又要将各种不和谐因素消除。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旨在将"宽松"政策和"严打"政策相结合,既注重"宽",又强调"严",更要求"宽"、"严"相济,"宽"与"严"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追求"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通过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历史发展作出回顾,然后从"宽"、"严"和"济"这三个关键词进行语义学上的分析,从而揭示出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基本涵义,再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宽严标准进行阐述,最后指出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建立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近几年,国家出台的对民企进行刑事司法保护的政策已初见成效。当前,只有及时对民营企业刑事司法保护政策的正当性予以阐释和回应,并将其融入刑事法律制度予以法治化,才能令其从根本上得到社会认同,进而稳定预期、树立信心。对民企的刑事司法保护可以通过刑事诉讼中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得以实现。认罪认罚是对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从宽保护的正当基础,合规是企业认罪认罚的高级形式。企业合规为民企刑事司法保护的正当性提供了制度回应:合规不仅有利于预防犯罪,而且有利于调查和惩罚犯罪;以合规为核心的企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利于企业改过自新、合规经营,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检察政策是司法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公共政策也起着一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实证研究表明,检察政策所规定的内容并没有在实质上突破宪法秩序下人民检察院的定位,而是更多地体现了中国检察机关所独有的功能与作用。必须理性认识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治进程中的角色、地位,进一步加强对检察政策制定和运作过程中的规范和管理,认真研究其在司法层面的技术操作问题。  相似文献   

17.
确定是否要进行司法改革、如何进行司法改革、对什么环节进行改革都依赖于一个基础性系统理论。司法改革所依赖的理论需要有共识性,而共识性离不开理论的群体利益考量、内在逻辑性和外在衔接性。司法改革所依赖的理论本质上归属于管理学,中国现有的学科分类都无法发展出司法改革所需要的理论,应当建立专门的司法管理学。已有的司法管理研究存在目标空洞,研究碎片化、原则化、理想化,司法管理机制研究普遍被忽视等问题。本文主张以司法裁决行为为切入点,建构司法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8.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对古代宽猛相济法律思想的借鉴和对当代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继承与发展,这一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应从立法与司法操作两个层面上贯彻这一刑事司法政策,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和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19.
非传统刑事司法通过伴随定罪量刑过程的附加性措施,主动谋求执行符合犯罪人个别化要求的处遇、维护被害人权利、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如果没有进行司法成本初次投资的勇气以及持续性成本跟进的实力,可能难以经受治疗性司法的成本耗费风险。恢复性司法属于报应性司法与矫正性司法利弊权衡后的整合形式。评估性司法的分析依据、方法、结果都是个体化的,其建议的刑事处遇能够针对犯罪人的具体情况实现富有效率且思路一致的再犯控制与犯罪预防。  相似文献   

20.
通过观察决策者的有关讲话、行动以及各级法院的实践,我们发现,当下中国能动司法的内涵主要有三层:能动司法是一项司法政策,它以解决当下司法突出问题为直接目的;能动司法是一种司法理念,它树立了"能动"和"服务"的司法新理念;能动司法是一项司法战略,它以谋求中国司法的自主道路为最终目标。这些内涵表明,中国与西方的能动司法没有直接联系。能动司法提出后,决策者的使命已经完成。接下来的关键是,法律人如何把充满政策性、理念性和战略性的能动司法转换成法律性、实在性和现实性的能动司法。法律方法可能是实现这种转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