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证据,无论是在刑事、民事还是行政案件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案件的处理,都需要证据的支撑,刑事案件尤其如此。只有在证据确实、充分且符合法定程序的情况下,才可进行刑事案件的判决。否则,检察机关将无法起诉,即便起诉到法院,法院也无法做出公正判决。我国新刑诉法的出台,总结了原刑诉法的利弊,不仅条文增加到290条,对证据部分的大幅度修改更是其中最大的亮点。为更好适用新证据规则,适应新形势发展,笔者现试将我国新刑诉法对证据制度的完善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新刑诉法”),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二次大修,新刑诉法对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作出了较大的修改,是新刑诉法的一大亮点,本文从律师的视角,浅谈对新刑诉法关于证据规则修订和完善的归纳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2012年3月14日,新刑法修订案通过,其中对于检察机关侦查监督的条款新定与修订尤其突出;然而这些规定对于我国检察机关有那些影响,以及缘何会有这些影响,作为检察机关的司法人员又当如何去应对这些挑战,本文在对新刑诉法中有关于检察机关侦查活动的新规定解析的基础之上,提出这些新规定对检察机关的影响,最终分析后得出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如何应对新规定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新刑诉法补充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明确了检察机关在庭审调查中承担证据合法性的证明责任,并赋予检察机关对非法证据的调查核实权,对有效遏制非法取证行为,准确指控犯罪,保障公民人权有重大意义.本文试以学习领会新刑诉法中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并贯彻应用于公诉实践为主线,来探讨检察机关如何在公诉工作中排除非法证据,维护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5.
张程远 《中国律师》2013,(12):72-7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源于英美普通法系,尤其在美国得到极大的发展。“威克斯案”标志着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诞生,它宣告:“违反第四修正案的保护、通过不合理搜查和扣押取得的证据不能在联邦法庭上使用以反对被告人。”鉴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属于“舶来品”,我国相关法律理论也深深受到西方证据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范建华 《法制与社会》2014,(18):209+252
新刑诉法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影响重大,初查工作更重要,程序要求更高,信息作用凸现。本文试以新刑诉法有关职务犯罪侦查的重要变化入手,对自侦工作的影响与应对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7.
新刑诉法对证据制度作出了重大修改和完善,公安机关的侦查取证行为,必须根据新证据制度的要求作出调整,严格规范侦查办案的每一个环节,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更新执法观念,提升执法技能和水平,依法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在打击、控制犯罪的同时,将人权保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王惠  赵忠 《中国检察官》2012,(15):17-19,27
非法取得的证据是否具有证据效力,能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不论不同国家与地区还是统一国家的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立法选择。而对于非法取得证据的采纳与否,直接体现了国家刑事司法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两个价值取向上的侧重点以及利益选择,与该国的法律传统、法律观念以及时代背景都是密不可分的。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适用背景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条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2010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非法取得的证据是否具有证据效力,能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不论不同国家与地区还是统一国家的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立法选择。而对于非法取得证据的采纳与否,直接体现了国家刑事司法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两个价值取向上的侧重点以及利益选择,与该国的法律传统、法律观念以及时代背景都是密不可分的。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适用背景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条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促成了更多犯罪手段的产生。这使得电子数据在侦破案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新修订的刑诉法中明确规定将"电子数据"和"视听资料"列为独立的证据类型。电子证据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的种种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好电子数据,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强大证明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刘晓庆 《法制与社会》2013,(15):136-137
侦查措施是证据收集的重要保障,其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息息相关,而公民基本人权的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侦查策略的限度。至此,为确保新形势下我国刑事侦查具有高度的正当性,则准确界定侦查策略和非法取证,恰当区分何为侦查策略,何为非法取证,不仅有助于侦查策略限度的把握,也为侦查策略的合法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周元卿  李森 《法庭内外》2013,(11):64-64
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级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北京市检察院第三分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梅斯特利走私毒品一案。该案是该法院刑事审判"第一次"开庭。南非共和国驻我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参加旁听。  相似文献   

12.
2001年6月20日,湖南省永州市爆出了一起震惊湖南盐业的特大非法贩卖私盐案。经永州市东安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被告人胡少龙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5万元:被告人胡海华犯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2万元。一审宣判后,被告人胡少龙不服,以其经营的属加碘食盐,没有造成危害,法院量刑过重为由上诉至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1年11月25日,在东安县看守所,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两名法官对两被告人作出了终审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相似文献   

13.
石玲 《法制与社会》2012,(24):265-266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自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后,在保护公民的宪法权利、遏制非法取证行为和维护司法公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此次修改的一大亮点.本文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入手,从三方面分析新刑诉对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重大完善,深入探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所取得的突破性进步.  相似文献   

14.
案管部门虽然是检察机关新成立的内设机构,但是由于其是从办案部门分化整合出来,因而难免受到固有执法办案理念的束缚与禁锢,致使案管工作与新刑诉法追求的价值理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张力。缓解这种张力,关键在于案管部门要推进理念更新,尽快摆脱旧理念的束缚,按照新刑诉法的精神重构符合现代刑事诉讼特征和规律的"人权、程序与效率"的新理念,否则案管部门将难以完成推进执法规范化,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新刑诉法的修改历时近十年,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精神的指导下,着重解决了司法实践中,特别是在冤假错案中暴露的诉讼程序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调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尤其在总则第二条中明确规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使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进一步民主、法治和科学化。但是,本次修改并未涉及刑诉法的第一条,以致现行刑诉法的立法宗旨并未体现出对于人权的保障,有违本次修改的指导精神,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相似文献   

16.
日前,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开庭审理了于晓丰、于占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公诉机关指控,2012年9月21日22时许,于晓丰在北京市丰台区678路公交车洋桥西站公交车附近,因乘公交车占座对李某进行殴打,恰逢于晓丰堂弟于占洋在场,两名被告人遂共同对李某进行殴打。于晓丰在实施殴打行为过程中持改锥将李某扎死。公诉机关认为,于晓丰、于占洋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犯罪性质恶劣,情节、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大,应以故意伤害  相似文献   

17.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修订的条文中直接或间接涉及监所检察工作的共有30多条。包括增加了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参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职责、规定了监所检察部门刑罚变更执行事前监督的职责、确立了监所检察部门对社区矫正实施法律监督职责、进一步明确了监所检察部门羁押期限监督和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的任务、新增监所检察部门对强制医疗机构的执行活动的监督职责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司法效率提高、人权保护的呼声越来也大.在立法者、司法人员、专家学者等各方共同努力下,新刑诉法确定了非法书证物证的排除,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明确举证责任等.然而,该规则的法律位阶、内涵外延以及补救措施等不足仍然需要学界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 令世人瞩目的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已经颁布,即将生效。这次修改刑诉法,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舆论普遍认为,刑诉法的修改,表明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更加成熟,更加文明和民主,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更加完善。其中对辩护制度的规定,基本上做到了与国际社会接轨,标志着我国刑事诉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新、旧刑事诉讼法稍作比较,就不难看出,新刑事诉讼法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完善了我国的辩护制度。  相似文献   

20.
职务犯罪初查对于保障人权、保证案件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律师法、刑诉法的修改,初查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更加凸显.但是在检察实践中职务犯罪初查不精细、初查期限长、成案率低等问题,影响了初查应有效果的发挥.本文将以新刑诉法为中心视角,就如何做好职务犯罪初查工作进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