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网络媒体传播虚假新闻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虚假新闻已经成为社会一大毒瘤,而随着第四媒体——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虚假新闻有愈加泛滥之势。同时,网络媒体成为虚假新闻的"放大器"和"加油站"也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以网络媒体对虚假新闻的传播为切入点,分析了网络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并对如何对其进行法律规制作出探讨和解析。  相似文献   

2.
虚假新闻是目前新闻传播中的一个顽疾。本文简要概述了虚假新闻的危害:不仅损害了媒介自身的公信力,损害了受众的切身利益,还给被报道对象产生极大的危害;同时分析了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采访作风漂浮、新闻职业道德修养的缺乏和媒介竞争的环境等因素影响造成的;并提出了防治虚假新闻应采取的措施,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的自律与完善新闻监督制度的他律结合来规范新闻媒介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法律福音     
《法律与生活》2011,(23):60-60
新闻出版总署:媒体勿刊假新闻 近期,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4.
新闻侵权及其归责原则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新闻侵权直接侵害的客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格权,其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责任主体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因此,新闻侵权的归责原则应视不同情况分别为过错责任原则或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转载媒体的地位不同于发表媒体,且应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虚假新闻经媒体发表后,作者应依无过错责任原则对其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电视广告存在的虚假广告泛滥,侵害消费者权益、广告格调低劣问题,指出这些问题产生的体制管理和广告业、媒体自身自律方面的原因,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2015年1月4日上午,新华社退休记者李竹润在新浪微博上发帖称,坊间流传多年的美国"西点军校学员学雷锋"一事子虚乌有,而他自己,就是这个假新闻的"二传手",他向这些年来被误导的读者郑重道歉。优秀真实的新闻是精神食粮,然而一旦新闻堕落到与虚假为伍,那么则成了精神冰毒。据专家介绍,在国外,一些有影响的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如果有一条消息不是自己记者亲自采写的,则要经三家媒体证实后才会发布。这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真实是新闻的本质属性,坚定不移地追求新闻真实就成为媒体和新闻从业者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职业本能和职业品性之一。一个好的记者,必然具备很好的真实意识。这种意识决不容忍也不允许新闻报道中任何理由的“失实报道”或弄虚作假,不允许道听途说和想当然的主观臆断。其与虚假新闻之不相容犹如水火之不容;犹如正常人之于毒品,之于“爱滋”.  相似文献   

8.
虚假广告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混乱,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加强对虚假广告的打击和治理,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有必要运用法律手段对虚假广告进行有效治理,本文通过分析虚假广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如下法律治理措施:对虚假广告的认定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加强广告监管机关对广告的监管;建立广告预审制度;加大对虚假广告的处罚力度;建立虚假广告公告制度;建立诉讼救济制度和完善悬赏举报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频繁发生,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虚假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元的,本文详细的阐述了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而且从法律方面提出了改善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网络虚假广告成因及政府治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网络广告也有了迅速的发展,但网络广告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网络虚假广告的现象,政府相关部门需要了解网络虚假广告产生的原因,同时也要积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完善对网络广告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媒体生态环境和基本格局已经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媒体逐渐走向融合。为了应对竞争,媒体采用了编辑中心制,新闻编辑成为媒体竞争的漩涡中心。目前,中国媒体合格的编辑人才储备还远远不能满足媒体领域的需求,其原因是过去单一媒介模式下的编辑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已不能满足媒体融合时代对编辑人才的要求。因此,优化新闻编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孙一岚 《法制与社会》2011,(31):118-119
每年经媒体披露出来的虚假广告数量众多,但由同行竞争者提出的针对产品本身虚假宣传的诉讼基本不存在,不少人认为在竞争法中规定l反虚假广告”的意义不大,是否应维持并加强其适用成为一个讨论的话题。本文将通过分析其适用度不高的原因、在同行竞争中加强适用的重要性来给予回应。  相似文献   

13.
浅论我国传媒从业者的道德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媒体的生态环境中,存在很多的道德失范现象,而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媒体的形象,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必要加强媒体的职业道德规范。社会责任理论是当代西方最具有代表性的新闻理论,它的产生和建立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历史背景都与我国当代的媒体生态环境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因此,这一理论对于我国当代的新闻实践有诸多的启示意义,特别表现在新闻媒体的自律和他律方面。  相似文献   

14.
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危害性、紧急性等特点容易使其成为社会关注的事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在突发事件中,媒体的参与给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既带来了挑战,也产生了积极效应.因此,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要学会科学应对媒体,健全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突发事件新闻信息传递网络机制,加强突发事件的媒体管理等,是地方政府做好媒体应对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刘卉 《法制与社会》2013,(11):58-59
广告已经成为现代商业社会中的普遍现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建立,大量的虚假广告开始充斥市场,对我国的经济、文化、道德、政治等各个方面产生极大危害,目前我国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中对虚假广告的界定上存在的困难,虚假广告的违法成本低也是其出现的一种原因,在虚假广告的审查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上,必须要认清虚假广告的界定和违法成本,完善虚假广告的立法,健全我国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6.
民事虚假诉讼的频发对现有的民事检察监督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针对虚假诉讼基本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检察机关应对虚假诉讼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控制新闻和信息传播的格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闻侵权在新闻传播过程当中一直存在,而进入自媒体时代则又体现出了新的特点。本文对自媒体时代新闻侵权的新形式和新特点作了分析,探讨了自媒体时代新闻侵权主体的认定问题,进而对如何规制自媒体时代新闻侵权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陈倩 《中国司法》2012,(8):107-109
新闻侵权的产生是新闻事业发展的结果。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政府面对日益壮大的新闻媒体愈加“力不从心”,媒体自主性获得“新生”;而在市场经济中,无形的市场力量使媒体重心倾向以“星、性、腥”等“猎奇”内容来获得“注意力经济”。加之新闻时效性、客观性与新闻工作者主观意识的“不自主带入”性,新闻侵权案件日趋增多,媒体败诉率更是高达60%。2003年1月28日,《辽西晚报》在锦州“麻将案”中以“侵害杨某名誉权”为由败诉;2009年12月31日,李庄诉《中国青年报》及其记者名誉侵权一案也以媒体败诉告终。怎样规避新闻侵权?又怎样解除侵权对新闻媒体的困扰?鉴于不同类型新闻有其特殊的报道对象、特殊用语等,本文将从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出发对新闻侵权的潜在性表现作出具体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虚假广告的概念着手,拟通过分析其本质及特点阐述虚假广告的存在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危害,并从我国现存立法的不完善、行业自律能力差、行业监管不力等方面入手,来阐述虚假广告屡禁不止的原因,从而针对各方面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重新认识虚假广告罪的法益位阶及构成要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假广告罪几乎沦为一个死罪名,其原因在于相关司法解释对该罪法益位阶的错误认识,并因此难以适当地确立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本罪为侵害复数法益之罪,在其法益位阶上,市场交易秩序为优先序位法益,属个人法益的财产权利的为次位法益,而非相关司法解释确立的与之相反的位阶次序.对市场交易秩序侵害的效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子效应,因此对本罪的构成要件应回归虚假广告罪的刑法本条的规定,选择相应的行为内容,即虚假广告行为的投放持续时间、在媒体宣传的频度、对媒体的覆盖范围以及广告本身的虚假程度等来综合说明本罪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