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在审查主体、对象、程序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理论界在综合考察各国模式的基础上,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改革设想。考虑到改革应尽量在现有政治体制框架内进行,目前最佳的完善方案是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与全国人大一起分享违宪审查权,最终建立起人民政协模式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2.
违宪审查制度是对宪法本身乃至于宪政秩序进行维护的制度性保障机制,该制度已经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生根落户,并在维护宪政秩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世界各国违宪审查制度进行审视和考察,可以从审查机构到审查程序两个方面,对分散式违宪审查和集中式违宪审查这两种审查模式的产生原因及实际效果进行探究分析,以期对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建构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违宪审查制度具有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人权、制约国家权力和化解权力冲突的基本功能。但是,我国现行违宪审查制度在审查的主体、范围、程序等方面却存在着诸多缺陷,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已不能适应我国法治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主流的违宪审查制度分为三种模式,各有优点和不足,而违宪审查机关的专门化、司法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在现行政治体制下应采取在全国人大下设立宪法仲裁委员会专司违宪审查的模式、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违宪审查制度。西方国家流行的两种违宪审查模式是建立在对立法的不信任和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基础之上的普通法院违宪审查模式和宪法法院违宪审查模式。我国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绝对权威。我国的违宪审查必须从立法机关内部展开,而非“第三方”介入。立法机关违宪审查模式是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不二之选。  相似文献   

5.
违宪审查程序的启动是整个违宪审查活动的起点。我国立法法规定了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提起违宪审查的启动机制,但对生活中大量违宪的其他规范性和非规范性文件以及行为没有规定如何启动违宪审查程序。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有益的做法,制定出多种符合我国国情的违宪审查程序的启动机制,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6.
违宪审查是西方宪政实践证明监督宪法实施的有效制度,多年来我国理论界热衷介绍和引进该制度。从人类某些共同价值追求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必然影响社会政治、法律的视角看,这种热衷有其一定理论基础。然过往学者们主要以西方发达国家违宪审查制度的某些共性为基点审视我国宪政实践中依1982年《宪法》、1989年《行政诉讼法》及1994年《国家赔偿法》等法律中相关规范确立的现行审查制度,并对审视中普遍认为现行模式的监督机构不明确和无程序保障等重要缺陷进行过十分激烈的讨论。在程序保障方面,理论界多数主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7.
对违宪申诉权建立之历史沿革、违宪申诉权作为违宪审查启动机制之理论依据、违宪申诉权建立之法律依据以及违宪申诉权制度构建四方面进行探讨,指出当代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缺乏启动机制,赋予公民违宪申诉权以启动违宪审查是完善民主、法制的迫切需要,这在现行宪政体制下也较易可行。借鉴西方申诉权制度,我国应在法律上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构建并保障公民违宪申诉权之行使,以达到启动违宪审查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德违宪审查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违宪审查是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对法律文件以及某种行为的舍宪性进行审查的活动。我国属于立法机关审查模式,德国属于专门机关审查模式。两国违宪审查模式的理论渊源不同,其次,两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审查的范围和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的违宪审查制度在理论方面遭遇正当性不足的困境,在实践方面存在实效性欠缺的难题。应采取从技术到制度、遵循相对合理主义的改革路径,强化程序正义以化解正当性困境;运用"行为——过程"范式,通过设立违宪审查自检程序,赋予国务院、省级人大部分违宪审查权来增强违宪审查制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通观当今世界各国立法,宪法诉讼制度已成为违宪审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体现了巨大的价值。本文从我国法制建设和司法实践需要出发,分析了建立宪法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对建立我国宪法诉讼制度的诉讼机关设立模式、诉讼程序、违宪责任的追究等问题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