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以稳定为前提,维护乡村社会稳定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在政治信任式微之际,熟人社会的信任在解决乡村纠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熟人社会的信任对于解决大规模群体性冲突则显示其功能性不足,因此,建构农村政治信任是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治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有限政府的建设离不开对政府自身职权和职责的科学定位,行政学、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和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等诸多学科对有限政府建设的路径问题都有所关涉。"第三域"是相对于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而存在的一个独立的社会领域。作为以"第三域"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理论,尽管源起于西方,但它同样可以作为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现象的一种工具。有限政府的建设在本质上就是要科学解决政府角色定位问题,这要求政府必须处理好它与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从"第三域"理论视角对有限政府建设的路径进行分析,有利于在有限政府建设的传统分析框架之外寻求其他的理论资源和路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是党中央关于社会管理的最新大政宣示。基于此,加快地方社会领域立法步伐、完善社会领域法规结构,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也就成了地方人大重要而紧迫的命题。在这里,笔者试以江苏社会领域立法为例,对其进行回顾、总结、探讨,以期达到"解剖麻雀"的效果,为全国其他地方加强社会领域立法提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4.
发展第三部门是解决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的诸多矛盾,消除不和谐因素,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和有效手段。第三部门作为一股新兴力量,我们要正确引导它,让其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以使第三部门在实现社会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最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乡村社会法治建设是我国法治工作的重心。乡村社会通过传统的"礼治"来维持社会秩序,而现代社会利用"法治"来维持秩序。"礼治"和"法治"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法治"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而"礼治"却代表了中国传统的管理模式。基层司法行政机构在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既要把握用法律治理社会的大方向,同时也不能忽视"礼"在传统社会中的良性作用,正确处理"法治"和"礼治"之间的关系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逾越的步骤。本文以基层司法所为视角,从乡村社会法治建设面临的问题、原因、解决方式出发,分析正式规范与非正式规范在乡村社会的适用问题,从而有效地推动城市、乡村法治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伟锋 《前沿》2007,(10):137-138
建立公民社会是"第三条道路"政治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现状、"第三条道路"与中国公民社会之间的联系以及中国公民社会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等方面。通过借鉴"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主张,正确处理好公民社会与国家、公民社会与民主的关系,以便使我国的公民社会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7.
鞠忠美 《青年论坛》2011,(5):130-13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社会以其特有的方式阐释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莱州市碑坡村民居房屋建筑材料、房屋结构布局的变化,既是乡村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了乡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何真 《人民论坛》2013,(2):152-153
四川省人民调解工作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调解经费保障不力、调解员队伍结构尚待优化、调解协议的公信力有待提高,调解手段的创新性有待提升等现实问题。因此应准确定位人民调解工作性质,在"大调解"工作体系构建中确保人民调解的自主性和多元化,建立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动员与培育各种社会力量参与人民调解工作。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是近十多年来在学术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分析工具和解释范式,它与第三部门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性,而第三部门在培育社会资本中有着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它能够培育和维系社会信任,设计和执行社会规范,构建和维持公民参与网络。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与第三次分配的强调为乡村公共价值的创造提供了制度性便利,但农村弱势群体的存在仍然是创造乡村公共价值不可回避的难题。“芙蓉花开”公益项目聚焦于农村困境女性,通过居家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赋予她们就业权,并增强其职业技能、自我效能与发展能力,使其不仅是被赋能的对象,更成为公益组织的合作伙伴,达成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的合作生产。而沟通权力作为合作生产的运行基础,以平等化与在地化的形式,促使农村困境女性愿意为服务对象提供额外的公益服务,并推进个体公益向家庭公益、村庄公益转变。她们在家庭、服务对象和乡村共同体中传播公益理念、激发公益行动,实现了更大范围内乡村公共价值的合作生产。  相似文献   

11.
高建生 《前进》2004,(1):30-34
现社会稳定,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始终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关系,在领导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坚持、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稳定思想,为努力实现当代中国改革发展中的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深刻认识实现社会稳定在新的实践发展中的客观必然性“稳定压倒一切”。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继承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基础上,科学把握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对实现社会稳定提出的新要求,深刻认识并…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J市青少年社区矫正为个案,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网进行研究,在基于“人在情境中”的社会工作核心理念的基础上,认为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网应该涵盖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只有在这三个层面上同时着手,才能够帮助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地完成矫正任务,实现其重返社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维护社会稳定模式已由单一强制性维护向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维护转变,因此良性维护社会稳定主要应该放在制度创新、体制改革上。抚顺市以党委领导为一个核心,维权促维稳、维稳促发展两个目标,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通过保障民生、化解矛盾、搭建平台三条路径,建立了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一二三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刘霞 《前沿》2011,(18):132-134
民主社会主义从传统福利社会向"第三条道路"模式的成功转型,得益于对全球化时代和人类共同命题的适时应对。"第三条道路"理论通过修改补充价值观、调整社会福利政策,改革福利制度、走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道路。对其社会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因为二者有着共同或相似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样需要避免"福利依赖"问题、科学发展观把"第三条道路"提出的国家应承担的环保国际责任完成了具体实施、科技创新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等方面"第三条道路"的社会政策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天虹 《人民论坛》2015,(5):172-174
自从斯诺先生提出"两种文化"的命题以来,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割裂、冲突,一直是当代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关于这"两种文化"融合汇通的"第三种文化"的理论研究更是一个难题。因此,以生态文化为视角研究探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交融,进而形成以"生态"为核心的"第三种文化",对推进生态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历史上看 ,市民社会和第三部门理论在某些西方国家中曾一度盛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我国公民的个体权利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各类民间非营利组织开始应运而生 ,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开始出现。探讨中国第三部门的现代化对中国市民社会的培育必然会有同西方国家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红燕  敖练 《理论月刊》2014,(1):97-100
"第三文化"最先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尤西姆(Useem)借用英国史学家斯诺的"第三文化"概念并引入跨文化传播领域。文章通过对"第三文化"在跨文化传播领域的来源、内涵以及该视角下的相关研究进行批判性解析,指出"第三文化"是多元文化体系中差异与融合双重驱动的产物,为跨文化传播中的伦理观构建、文化与交际的关系解读等提供了新的视角。而对"第三文化"的研究依然存在一些薄弱之处,期待更多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江苏省灌南县私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灌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去年以来,灌南县以“三个打造”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我国第三部门发展与社会资本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雅丽 《岭南学刊》2006,28(1):79-83
第三部门的发展与社会资本的构建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依赖与制约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部门发展迅速,但总体而言,当前第三部门在发展中仍面临许多困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资本的构建。积极培育第三部门、推动公民社会的成长,是提升我国社会资本存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公民社会理论研究和第三部门研究二者呈现合流趋势,其直接结果是导致第三部门从公民社会理论中获得合法性支持,主要体现为存在合法性支持和运行方式合法性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