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诗语言问题的症结,主要在汉语诗性的失落。从诗歌革新到建设,几乎都尚未自觉进入现代汉诗语言艺术视阈,诗坛领军人物的某些观点是有负面影响的,需要我们对新诗意识进行反思,重新认识新诗。新诗的汉语形式本体意识的确立,旨在汉语诗性智慧的开发,并立足“源头活水”,激活和拓展汉语表现的崭新空间,达到现代生命诗意的本真实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复杂景观与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密切相关.从政治文化视角来考察抗战时期中国新诗的转变,我们可以发现,抗日战争改变了诗人们的审美心理、思维方式.这一时段的诗人、诗风和诗体的面貌,较之战前发生了明显改变.为数不少的诗人们走出了纯艺术的象牙塔.在诗坛上,现实主义诗风占据主潮地位,而抗战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诗歌体式,也因抗战的分阶段性、分地域性而不同.  相似文献   

3.
胡适、郭沫若、艾青等诗坛领袖人物 ,一方面对新诗创立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另一方面也由于矫枉过正 ,造成了新诗传统的负面影响与新诗意识的潜伏的危机。而历次新诗建设的误区 ,也在于对汉语诗歌自身特点的疏忽  相似文献   

4.
文学史研究者不应不假思索地把新诗诞生期诗人们生气勃勃的尝试当成某个诗派的现成理论或标签来看待。从今天的眼光看 ,闻一多的历史贡献在于对节奏的敏感和洞见 ,他当年推重的“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的诗形 ,的确成了最常见的基本诗形。闻一多坚持的有诗意的形式才是诗的形式的观点对今天的诗歌研究者也应富有教益。令人信服的分析 ,从来不可能来自表面上形式谨严的平庸之作。  相似文献   

5.
从马可·波罗到伏尔泰,从黑格尔到费正清,从列文森到柯文,中国历史的图像在西方的想象中,随着其自身历史和中西交往的进程几经反复和变迁,价值评价也屡历颠覆。尽管如此,作为文化的异邦,中国历史对西方的吸引力始终如一。但对于这种富于想象成分的中国历史虚构“游戏”,西方也乐此不疲。这其中既脉动着对最终真相和合理解释的孜孜以求,更讲述着在广阔未知领域展开想象冒险的一次次奇妙航程。  相似文献   

6.
历史一词有多重含义,西方历史哲学乃根据对历史的两分法,即历史事实和历史著述,而有"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流派.中国古代对历史有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史义即为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又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科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环境、起源、结构,得出结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立性、多源性、统一性、自足性的特征。受这些特征支配,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前进的内在动力,又有阻碍进步的保守因素,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8.
“系统工程”是我们每个人耳熟能详的字眼,频频见诸文件报端;但一般人很少知道,系统工程是一门严谨缜密的学科,有多少学者为之殚精竭虑,皓首穷经。达庆利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 作为颇有影响的系统工程专家,达庆利教授不仅有着自己专业范畴内的一系列头衔——东南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经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性有三个特点一是伦理与政治一体化--中国传统伦理的基石;二是伦理与宗教的互补--中国传统伦理的委身与选择;三是非理性--中国传统伦理的缺憾.  相似文献   

10.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以社会“普遍和谐”为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为人类描绘了一幅和谐发展的美好蓝图。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和谐观的相通之处,可以为构建当代中国的新型发展模式提供有益的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27日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深入阐释了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准确概括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明确指示了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国梦的提出,宛如响亮的战鼓,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和信心。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法律的历史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法律受人文精神之影响,重视人的生命及价值尊严,否定神学权威及酷吏暴君的滥杀行为,折射出中国传统法文化缓和社会压力、追求和谐及“以人为本”的理性之光。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人文精神对中国法文化的影响及其对现代法制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传统中的行为观与西方人对行为概念的“定义”不同,“行为”二字在汉语中有分有合,颇为讲究。汉语早先都以单字和单音来表言达意,所谓一字一词即一意。因此,对单个汉字的解析会意是理解汉语词汇的基本功,也是汉语传情练达的基准性要求。这种东方特有的文字技术古已行之,至今仍然是领悟汉文化的基础。除虚词外,在汉语中组成词语的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独到的表意功能及其真实含意;  相似文献   

14.
等级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秩序稳定性的保证。《左传·宜公十二年》:“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礼不逆矣。”《三国志·吴书·顾雍传》:“有国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阶级逾邈”,以为如此则“觊觎之望绝”,政治生活中强化这种“辨上下之仪”的规范,可以维护政治体制的安定。政治形式对社会结构发生影响,又形成阶次显明的社会等级。《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一项历史性任务,刑法作为社会发展的保障法,其功效要通过刑罚的实施来体现。有怎样的刑罚观就会衍生出怎样的刑罚制度,因此,刑法的完善首先需要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刑罚观,以使刑事法律更好地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的历史主题。  相似文献   

16.
历史选择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念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应该回顾口号发布时期的社会形势、政治形势,深刻领会"五一口号"发布的重要意义、历史必然和得到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的历史原因。新中国取得伟大成就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成功,说明了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的必然性和正确性,由此进一步树立坚持中共领导,携手开创多党合作新局面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以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发展演进为思考路径,运用大的历史观,从更长远的发展阶段来考察中国的和谐政党关系的建立,揭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可持续发展背后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以利于我们更深刻理解中国政党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并促进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化以理性精神为主导,其率先步入现代化也与这种理性精神的普遍贯彻密不可分。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则以情理精神尤其是儒家的血亲情理为主导。由于两者之间的深度差异和张力冲突,中国社会如何在情理性的文化传统中完成理性化的历史使命,如何在肯定西方理性精神的现代意义的同时发挥中国情理精神的前现代-后现代意义,我们有必要通过后儒家的构想,探讨一条把中国传统的情理价值观加以现代化,以达成两种精神内在统一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中央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新的理论成果,人们对它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本文从美学的角度,从审美的视野对和谐社会有关问题作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论题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历史规律中文化传承规律作用的内在规定性,深入探讨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体系之哲学思想文化、政治思想文化、法律思想文化及宗法思想等方面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性格的特质即中国特色的历史发展方向的内在规定性,并据此得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