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以来传统徽商经过长期的经营打拼,崛起称雄于中国商界,涌现起一批批功业垂成的徽商名贾,从而创造出"无徽不成镇"的商业奇迹,书写了近古中国的商业辉煌,可以说知人善任正是传统徽商经商业贾至关重要的成功之道,具有鉴古用今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淮》2010,(5)
安徽馆以"徽文化让生活更多彩——无徽不成镇"为主题,以展现城市发展中"开放、进取、创新、和谐、诚信"的徽文化核心理念为精髓,对安徽的历史文化、经济建设等进行了充分的挖掘与诠释,在展示设计方面构筑一个完美融合的安徽元素的展示空间。——副省长花建慧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文化古城安徽歙县,徐普来在担任歙县建委主任、政协副主席期间,先在旧城区建起一座气势恢宏的徽园,后又将皖南境内26栋徽派古建筑异地搬迁组建徽商大宅院。徐普来因此被一些媒体称为"文物斗士"、"徽文化的守护神"。然而,今年3月,徐普来被冠以"黄山第一贪"押上法庭受审。  相似文献   

4.
《江淮》2008,(6)
5月18日至20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徽乡故里——黄山市隆重举行。此次徽商大会以"开放、发展、共赢、和谐"为主题,分招商引资、系列论坛、走进徽州、展示宣传四大板块,为中外客商搭建起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8000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徽商是安徽的骄傲,标志着安徽曾经的辉煌:今天的徽商是安徽的希望,也必将在安徽的奋力崛起中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全国十大商帮,徽商居首。“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徽是徽州,绩则是绩溪,旧属徽州。徽州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外”,除了当官走仕途以外,经商的比例是最大的。徽商有艰苦创业传统,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有的从倒夜壶、上门板开始到站柜台,以致发展成账房先生,有的是一个个家族带出去的,也有念书当官不成转而从商的。徽州人经商形式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都把读书当作经商的首要前提。徽州素有“十户之乡不废朗读”的特点,从商做官都要有文化。徽州人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读朱熹讲的“不取不义之财”,都把儒学作  相似文献   

7.
信用是商品经济的基础。徽商三百多年的辉煌,就是浇铸在信用的奠基之上。然而徽商信用是与封建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既促进了徽商的发展,也制约着徽商的生命力。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以扬弃态度对待徽商信用,对于建设“信用安徽”,促进安徽崛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卓越信用造就了徽商三百年辉煌徽商之所以能够在当时诸多的商帮中脱颖而出,是与它的信用文化密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文化古城安徽歙县,徐普来在担任歙县建委主任、政协副主席期间,先在旧城区建起一座气势恢宏的徽园,后又将皖南境内26栋徽派古建筑异地搬迁组建徽商大宅院。徐普来因此被一些媒体称为“文物斗士”、“徽文化的守护神”。然而,今年3月,徐普来被冠以“黄山第一贪”押上法庭受审。  相似文献   

9.
江山代代巨贾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徽商,这个风流数百年的中国商旅,曾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商业奇迹,其体现出的“进取、创新、合作、诚信”的徽商精神,是中华商业文化宝库中的奇葩,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辉煌属于过去,光明正在走来。承泽徽文化、打造新徽商,成为时代的新要求,成为安徽的新品牌。前不久,我省隆重召开了中国国际徽商大会,进行了广泛的经贸洽谈,取得了丰硕成果。安徽的崛起需要新徽商的崛起,安徽的崛起也为新徽商的崛起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一批秉承“徽商精神”的现代徽商,正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风斗浪,奋力创业,演绎一部部恢宏博大的现代徽商传奇,创造一个个令人惊羡的春天故事,必将在时代的弄潮中为安徽的崛起增添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江淮》2005,(6)
“2005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是今年我省在省内举办的、面向国内外的、以经贸为主的、最大的一次综合性活动,它必将把安徽对外开放推向更高的层次、更宽的领域。本刊记者:我省举办这次“2005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的目的是什么?文海英: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合肥举办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主要目的有四个方面。第一,宣传安徽,扩大影响。通过徽商大会这个窗口,向海内外展示我省经济社会坚实的发展基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展示我省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美好的发展前景和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让全国、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认识安徽。即借徽商大会之势,展安徽之新形象。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段时问内,安徽“奇瑞”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个在2001年才将轿车投放市场的企业,目前已经在国内销售轿车23万多辆,是同期国内销售量最大、影响最广的自主品牌轿车,成为国内汽车行业唯一的国产名牌企业。奇瑞现象和奇瑞精神,正是徽商传统精神与新时期中国、安徽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深刻挖掘奇瑞精神,弘扬奇瑞精神,对于重振徽商雄风,造就新徽商,培育安徽企业家队伍,促进安徽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徽商文化以其深厚的儒家思想内涵、典型的宗族乡情特征、朴素的诚信经营理念和丰富的文化遗存,进发出璀璨的文明之光,审视徽商文化兴衰存亡的历史,发人深思,引人警醒。徽商文化是古徽州商人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富有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包括以“徽骆驼”、“绩溪牛”为形象代表,以徽商经营哲学、经营理念为内在特质的精神文化,以徽商经营之道、商业伦理等为代表的制度文化,以徽商经营商品、会馆、商标商号、商业环境等为代表的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以来,安徽区域发展无论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在战略规划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了当前"一圈(合肥经济圈)四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皖北经济区)"区域发展战略态势,安徽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布局逐步明晰。但是安徽各区域发展不协调在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为此,要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产业安徽";高标准进行自主创新配套改革,打造"创新安徽";高品位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打造"文化安徽";集全省之力支持皖北经济发展,打造"和谐安徽";高速度抓好合肥经济圈建设,打造"崛起安徽"。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条流淌着欢乐的河。刚走到泾县“江南第一漂”的入口处,马上就感觉到这里不一样的“漂流”;两侧小摊贩所售的除了饮料小吃外,大都是竹制水枪和塑料水瓢之类。欢乐的气氛似乎一下子从徽水河中漫到了岸上。徽水河全长51公里,因源于徽水而得名,明清时期是徽商水上运输的主要交通要道。说徽水河是徽州的母亲河是很贴切的。“江南第一漂”是在徽水河流经泾县的最后一段所组织的一项竹筏漂流。和我们一起上筏的是“泾县安鑫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钟奇志先生。第一次打交道,就觉得这位集教师、校长、董事长、总经理于一身的先生非同凡响。  相似文献   

15.
南国五月,繁花似锦。一场“安徽旋风”,卷起香江滚滚浪潮。2006’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是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开局之年,推动安徽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的一场重头戏,也是我省首次把徽商大会放在境外举行。这更是一次境内境外、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的盛会。高层拜访马不停蹄  相似文献   

16.
正明清时代,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陕棒槌、徽骆驼、晋算盘"。三大商帮中,陕商个性耿直,徽商吃苦耐劳,晋商精于算计。如今,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中国的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明代以前,中国有商人,却无商帮。为何商帮会在明代出现?要回答这个疑问,我们不妨从陕西富平商人李月峰的故事说起。明王朝实行"食盐开中"政策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陕西人运粮换引,行商天下。谁是第一个运送粮草去边关的陕西商人,如今已不可考。于是,在明朝初年从运粮换引  相似文献   

17.
郭金龙宣布大会开幕王金山致辞高祀仁、唐英年、何晓卫、解晓岩、曾宪梓等出席让世界了解安徽,让安徽走向世界。5月18日,2006中国国际徽商大会(香港)开幕式、投资说明会暨签约仪式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在签约仪式上,集中签订了5个合作协议、65个外资项目,投资总额达79亿美元,协议外资47亿美元。项目涵盖加工制造、物流业、资产并购、文化产业、旅游业、基础设施、农业等七大类。徽商大会的成功举办,使安徽在更高层次、更高领域和更高水平上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深化了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弘扬了徽商精神,必将极大地推动我省跨越式发展和…  相似文献   

18.
《江淮》2010,(10)
<正>金秋十月,安徽省第十二届运动会10月11日在淮南市隆重开幕。本届省运会主题口号为"五彩淮南,盛世江淮"。会徽名为《跨越》,以"徽风皖韵,五彩淮南"为设计理念,凸显"安徽、运动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时期是安徽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也是我省文化建设的黄金机遇期。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省的各项部署,顺应时代要求,把握难得机遇,努力走出一条徽风皖韵  相似文献   

20.
杨志成,男,1968年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经济师、工程师。现任安徽飞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韩合资安徽碳素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合肥大道模具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安徽恒伟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安徽飞达集团总裁。曾获“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安徽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2004年度中国十大新徽商”、“安徽省电子系统劳动模范”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