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独立担保是有别于传统的从属性担保的一种新型担保方式,它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产物,由商业实践中发展而来。独立担保强调担保的独立性,即独立担保本身与基础合同不具有从属性质,即使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不必然无效。担保的履行取决于独立担保合同自身的约定。我国立法关于独立担保的规定并不明确,只是在《担保法》第5条中以例外的形式确认了独立担保的效力,即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司法实践也主要是承认对外担保的效力,而对域内的效力则未予以肯定。而国际公约则多有肯定。本文在研究了《担保法》有关担保的规则,国际商会颁布的几个有关保函及备用信用证的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对独立担保的含义、特征、形式等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独立担保制度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
独立担保制度从产生以来在国际贸易中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其突破了传统担保的从属性和附随性,也引发了争议。本文重点从独立担保对担保从属性及附随性突破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角度论证了独立担保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同时,针对我国独立担保的国内适用空间展开探究,得出了独立担保应当适用于国内经济活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4.
独立担保基于现实的需求而出现,已成为国际商事交往中的基本规则并以国际惯例的形式得到确认.本文从我国目前独立担保制度适用的争议出发,分析独立担保在域外适用的情况,最后提出在我国构建独立担保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担保合同作为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从合同当然无效,此乃担保之从属性的必然要求。虽然《担保法》第五条的规定在表述上十分明确,但是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却时常做出相左的判决,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担保系保证人向受益人提供的保证,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一直将涉外担保与国内担保区别处理。涉外担保,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承认担保的独立性,而对于国内担保我国的司法实践则不承认其独立性。本文即在分析我国司法体系的基础上,对我国涉外保函的独立性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7.
杨志军 《河北法学》2003,21(4):131-133
独立担保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但在我国担保法上和司法实践中却被认定为无效担保。对独立担 保的效力的绝对否定有无理论缺陷和实践弊端,应如何正确确定独立担保的效力与后果,对此作 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 30年来 ,独立担保被逐步广泛地运用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领域 ,甚至还被运用在国内经济生活中 ,但是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还没有独立担保的明确规定 ,理论界也少有论述 ,本文对独立担保的概念特征及其渊源等进行了探讨 ,同时考察了法律实务中独立担保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探讨了独立保证制度的产生及发展情况,着重分析了其独立性原则,对独立保证与传统担保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独立保证制度的基本理论。独立保证制度是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确立独立担保制度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独立担保欺诈例外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国安 《现代法学》2005,27(2):97-102
独立担保因其付款义务的不可撤销性和绝对性而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发挥着高效而强大的债权保障功能,但因其本身固有的制度缺陷,也为受益人的欺诈索赔留下极大的缺口。为了弥补这一制度缺失,有必要为担保人的无条件付款责任引入“欺诈例外”抗辩权。同时,由于担保人行使欺诈例外抗辩权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更有效的反欺诈索赔措施应是由申请人向法院申请止付令。  相似文献   

13.
独立担保是为市场交易的当事人提供信用保障,促进商品流通和资金融通的重要制度。国际社会已推出关涉独立担保的国际惯例的文本和国际条约,实体规则内容亦在不断发展。中国《担保法》应顺应时代发展和市场开放的需要,完善独立担保的规则。  相似文献   

14.
刘斌 《北方法学》2015,(5):79-88
除了独立抽象性之外,单据性是独立担保的另一重要特征。根据付款条件的差异,独立担保项下的单据可分为付款请求书、违约声明、第三方文件、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等类型。在各国法律上,独立担保领域普遍遵循单据严格相符的原则,要求单据与付款条件、单据与单据之间表面相符。由于独立担保项下的单据缺乏标准化,各国司法实践中严格相符原则的尺度宽严不一。我国法院应当在严格相符原则的基础上,坚持单据的种类、类型和内容上的严格标准,以维护独立担保的确定性和效率性。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几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目前公司法研讨的热点问题。将肇始于英美国家的这项制度引入国内,绝不只是简单的制度移植,更不意味着公司只须聘请若干专家以作其“门面和装潢”,以提升公司之层次,它涉及的是独立董事与公司法的整体契合问题。在这方面,我国深沪交易所各自草拟了具有导向作用的“治理指引”和“上市规则”,证监会也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但其中关于独立董事的选任、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维持、独立董事的权责、薪酬等方面,还有不尽细致、完整之处。故而,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完善我国这一制度,应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独立董事产生机制的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伟 《法律科学》2004,22(2):67-74
独立董事的产生机制是确保独立董事人格独立性与行权独立性的关键性环节 ,构造我国独立董事产生机制的核心是合法、合理、科学地抑制大股东的作用与影响。我国公司法应采用表决权回避制 ,完善独立董事卸任方面有关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7.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并没有充分发挥预期作用,究其原因在于独立性的缺失。独立性是独董制度的核心和基础,伴随着实践的深入,暴露出在制度设计上的滞后和漏洞。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是一项系统工程,独立性问题贯穿了独董制度运行的全过程,应当从产生机制、任职机制和约束机制来进行全方位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一、独立担保的含义及特征所谓独立担保是指担保人承诺其对债权人承担的担保责任独立于主债权关系,当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担保人即应无条件地承担担保责任,担保人既不能主张基于主债权关系而产生的任何抗辩,也不能主张  相似文献   

19.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并没有充分发挥预期作用,究其原因在于独立性的缺失。独立性是独董制度的核心和基础,伴随着实践的深入,暴露出在制度设计上的滞后和漏洞。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是一项系统工程,独立性问题贯穿了独董制度运行的全过程,应当从产生机制、任职机制和约束机制来进行全方位完善。  相似文献   

20.
陆璐 《法学论坛》2016,(2):31-37
随着独立保函在国际商事中的广泛应用,独立担保制度在我国司法中的法律地位也逐步确立.由其独立性和单据性而引起的保函欺诈和滥用也成为独立担保制度发展的主要障碍.2013年《民事诉讼法》第100条将我国的保全制度从财产保全扩大为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为保函欺诈的保全救济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中、英、美不同法律视角下保全救济在独立担保领域适用的比较研究,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独立担保制度下保全救济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