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曾伏虎 《小康》2013,(1):78
盘活区域经济,举休闲旅游之力推动城市升级,已经成为诸多地方政府谋求发展的"快捷方式",但这种"快捷方式"正逐步演变成一种"快餐方式",套路化的模式已经无法给本土休闲旅游资源带来有力支撑。正因此,休闲旅游城市需要打造城市品牌城市品牌需要优质休闲旅游项目的支撑;企业寻求合作、城市运营需要发展契机——休闲旅游经济已经进入产业融合时代。现在的城市旅游,很多都是由政府打造,可因为接待能力等条件限制,在十一期间,很多地方的旅游资源遭到质疑,游客的满意  相似文献   

2.
所谓休闲农业,就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重庆市九龙坡区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依托区位、环境、资源诸多优势,以休闲破题农业发展,探索都市农业新途径. 一、深度分析,发展休闲农业优势突出 从区位条件看,九龙坡区是主城核心六区之一,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战略支撑点,是重庆主城区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引投资兴业的热土."二环时代"的来临,九龙坡区90%以上的区域都位于重庆二环以内,城市化进程迅速.城市的拓展、人气的提升,以及庞大都市人群的辐射,造就了休闲农业蓬勃发展的沃土,区位优势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3.
正亮点构建大旅游产业链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长寿市"等金字招牌,贺州市充分发挥优质的旅游、生态资源和长寿品牌优势,以"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多项改革试点示范工作为契机,以黄姚古镇旅游文化产业区、姑婆山森林生态养生旅游产业区等建设为重点,构建观光与生态、休闲、体育、养生结合,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融合的大  相似文献   

4.
周娟 《当代广西》2014,(7):49-50
正当今,都市型农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大都市郊区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国内外各地区都在积极探索都市型农业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都市型农业的快速发展。都市型农业是指位于城市内部和城市周边地区,利用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田园景观,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为城市居民提供物质产品,为人们提供体验农业、休闲观光的旅游场所和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5,(10)
休闲文化乡村旅游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农业与休闲游憩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休闲文化乡村旅游是当前国内外推动三农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忠良屯拥有发展这一产业的优势,在忠良屯发展休闲文化乡村旅游很有必要且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巫珊 《传承》2010,(9):108-109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业文化、农村环境、农民生活方式、乡村意境和文化生态为资源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发生在乡村地域的集观光、休闲、娱乐、体验、修学、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机遇和发展现状,并提出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建成员、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风险合规管理高级主管裔徐炯说,休闲旅游指离开定居地,到异地逗留一段时间去游览观光、娱乐休养,主要目的是休闲,含游览特定文化景观与享受服务项目;相对于传统旅游,休闲旅游更让游人放松心灵、感受人文。目前的休闲旅游可分为消遣旅游、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怡情养性、社会交往和其他类别。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业文化、农村环境、农民生活方式、乡村意境和文化生态为资源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发生在乡村地域的集观光、休闲、娱乐、体验、修学、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机遇和发展现状,并提出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夏永贵 《重庆行政》2014,15(6):91-92
正所谓休闲农业,就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观光、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功能,增进市民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  相似文献   

10.
夏鲁平 《新东方》2015,(2):34-37
中国旅游正在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型,依托国内市场的这种新需求,立足得天独厚的凉爽热带气候与良好生态环境的叠加优势,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海南可以走出一条"生态变现财富、气候变现资源、城乡互助互惠、和谐永续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9,(20)
<正>上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学界提出了"夜间经济"的概念,指晚上6点至次日凌晨6点之间,在城市中以文化旅游、餐饮休闲、购物健身等为主的消费活动总称。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随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南京等城市相继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相  相似文献   

12.
蓝蔚青 《今日浙江》2016,(15):44-44
G20杭州峰会将使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杭州。抓住这个机遇加快国际化进程,将开创杭州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十年来,杭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启动旅游国际化战略,全面打响“观光之都、会展之都、休闲之都”品牌,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实现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历史性跨越和从“观光游”向“会展游”、“休闲游”深度拓展,  相似文献   

13.
正旅游产业是万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大产业和主攻方向。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经过2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万盛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国家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试点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2016年2月又被国家旅游局列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万盛将以全域旅游战略为指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乡村  相似文献   

14.
威海是一座美丽的生态化海滨旅游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气候,使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形成了"海在城中、城在山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城市风格。威海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被联合国确定为"改善人居环境全球最佳范例"城市,正在着力打造"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5.
<正>休闲农业是依托农业和农村资源,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着力提供休闲旅游服务,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旅游休闲观光的消费需求日益增  相似文献   

16.
赵昕  张灿 《人民论坛》2013,(2):232-233
承德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但其存在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不到位,休闲旅游城市形象不突出等问题。文章从承德休闲旅游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机遇入手,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提升承德休闲旅游城市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7,(2)
<正>旅游业增长潜力大、带动力强,是富民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当前,旅游正在由"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更加注重城市整体形象,成为一个地方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展现。徐州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悠长,"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生态景致和"楚韵汉风、南秀北雄"的城市特质,为徐州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徐州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发展的意见》,用"深化三项改革,构建七个体系"的思路,实现旅游从单一部门推动向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9,(35)
正依托生态、文化两大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新兴打造出文化休闲旅游"四大品牌"。并通过改善城市环境、生态环境,完善景区硬件、配套设施,规划景区产品等方式,打造好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休闲"目的地"。广东省新兴县是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乡,是中国禅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丰富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相交辉映。拥有名人、名山、名寺、名泉、名果。在2019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上,新兴县被评为  相似文献   

19.
千岛湖位于淳安县境内腹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近年来,我们对千岛湖旅游的发展做了深层次的调研和思考,我们正在依托千岛湖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山水优势,瞄准“打造休闲度假胜地,建设旅游经济强县”的目标,按照“提升观光游,推进休闲游”的总体要求,加快旅游转轨变型,大力推动观光娱乐休闲等综合型旅游休闲度假建设,做足观光、休闲、度假、会展“四位一体”文章,着力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著名的休闲度假胜地。抓住规划龙头,优化休闲度假布局。首先要编制好《千岛湖休闲度假规划》。休闲度假规划立足高起点、高标…  相似文献   

20.
一、推进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措施1、牢牢把握"三个重点"。一是把握乡土性。发展乡村旅游要通过营造传统的乡村场景和氛围,保持乡村乡土风貌。二是把握体验性。发展乡村旅游要注重设计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很好地融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