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人就是人的中介"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对象性关系.人的对象性关系之"为我"的意义,表征着对象性关系中的"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作为"人的最高本质",在于打破人的奴役关系而"解放成为人"或"人的解放".而人的解放,在于"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是否作为人的中介被人所占有.  相似文献   

2.
论民法上的“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印  路涛 《理论月刊》2012,(2):103-105
"经济理性人"是传统民法上的"人"的唯一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单一的"经济理性人"形象存在着的严重内在缺陷与历史局限性逐渐暴露,并与不断进步的社会发展越来越不合拍,改变单一的"经济理性人"形象,以"经济理性人"为形象主导,增加"生态理性人"形象设计,使"生态理性人"成为传统民法上"人"的形象即"经济理性人"形象的合理补充,以实现民法上"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这样一个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社会并存建设的新兴时代的不错选择。"生态理性人"形象设计补充,使得民法对"环境私权"的认可与保护成为一种可能和必要。但无论"人"的形象设计如何发展,动物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法律上的有限主体。  相似文献   

3.
柯闻秀  黄健柏 《求索》2012,(2):96-98
人力资源管理在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认识是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到"复杂人"和"文化人",人性假设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向人性化回归的演变过程,但它们都未超越将人看作实现企业目的的手段。其实,人是手段同时也是目的,人是丰富的集合体,人的需要是人性演进的内在动力。随着对人性深入全面的认识,加上生产力发展决定了人高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全球化加速了对全面发展的个人的迫切需要,产生了"全面发展的人"的假设,人本管理是以"全面发展的人"假设为基础,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从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视角出发,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简约"概括为历史合力论,对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人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物,每个人都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有所贡献.历史合力论视域下的"以人为本"思想就是社会和个人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即"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它是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人的生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社会和个人都知道"谁"以人为本、以"什么人"为本、以人的"什么"为本、"本"是什么,每个人都实现了自身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的完美结合、历史剧作者与剧中人物的辩证统一.这一旨在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思想,犹如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热切地昭示人们:只有每个人都实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才能"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只有实现此种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每个人才能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推动社会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前进.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的学问是他的人生阅历,也是他的人格精神.世界是人的一世之界,人存在于世界当中,人和世界本无间隔.人是"天地之心""心只是一个灵明",人是世界的诠释者,"心"是意义的发现者.人生活于"人情事变"当中,"人情事变"即人的生活世界.在"人情事变"中人由"慎独"确证自己的存在,"心"是无执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性"是圆满的,"吾性自足";"良知是心之本体"."心""性""良知"是绝对的存在,"物"只是相对.人的自由首先在于"静"与"定","静"是"精一",不是无念,"定者,心之本体".人总是在面向未来中敞开自己,"乐是心之本体""诚是心之本体""洒落为吾心之体".人因"致良知"活出"真己"存在,在"致良知"中"昭明"世界的意义."良知"体现一个人的生命存在,也是人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
道德性是传统人性论的本质特征。"道德人"在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中,本应将经济行为导向利他和公利,但现实却是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时有发生。表面上看,是传统"道德人"的精神追求被遗忘,细究起来,恰是"道德人"与市场经济伦理的人性假设存在冲突,主要体现为"道德人"与"自利人"、"理性人"、"社会人"的矛盾。只有对道德人性论做扬弃的调适,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发育和成熟。具体体现为打造"自利人"的观念认同、进行理性的启蒙、确认个体实在性和探索时代化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7.
人与社会的相互生成、相互诠释是马克思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基本原则,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嬗变来看,马克思关于社会的"三形态"可以描述为:"共同体"是人与社会的原初统一体;"资产阶级社会"是人在社会之外才是人的特殊"社会"形态;"自由人联合体"是人与社会的"真正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人"现象日益成为公共管理关注的重要方面。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对"社会人"的管理,采取何种手段和措施来提高管理"社会人"的效能等问题,已日益紧迫地摆在各级政府面前。对"社会人"的服务和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机制,为"社会人"提供尽可能完备的社会服务;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坚持属地管辖原则,加强对"社会人"的管理;运用高科技手段建立计算机数据库,对"社会人"实施网络化管理。最终要引导和推动"社会人"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建设,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在于"认知人"、"关心人"、"尊重人"和"发展人",其心理学基础则是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人的需求和激励机制有着内在的联系。检察官管理激励机制的完善,需要借鉴人本主义管理模式,认真研究检察官薪酬、考核、职务晋升、情感、家庭等物质和精神各方面的需求,是贯彻人本理念与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学是一种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学科,社会的存在和演化都包含在广义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之中,人的社会性与生物性互相兼容,互相结合,这是社会学研究的基础。从我的"人"这个中心,一圈圈推出去,就构成了两个"差序格局"。社会学研究的重点不仅仅是人的特殊的一面,还要研究人与自然一般相同的方面,"人"和"自然"、"人"和"人"、"我"和"我"、"心"和"心"等社会学至今还难以直接研究的东西,是我们真正理解中国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改进对"社会人"的管理服务,既是社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公安机关有效履行职责必须破解的一个难点。公安机关民警要准确界定"社会人"的内涵与外延,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社会人"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握"社会人"管理的重点、难点和关节点,明确"社会人"管理服务中的目标、任务、途径,加强和改进"社会人"管理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2.
鄂璠 《小康》2012,(9):62-63
正父母一直高居"最信赖的人"榜首;农民、军人、学生、教师和农民工,牢牢占据着"诚信职业榜"前五位;北京人、山东人、香港人,连续第三年包揽"诚信地域排行榜"的前三名;而德国人则在"中国人对20国集团中外国人的诚信形象排名"中保持状元身份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以"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为立脚点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是关于人和人类世界的哲学,它是从广义人类学维度和哲学高度对于人和人类世界的把握,因而可以称之为人类学—哲学。这是一种关于每个人与一切人如何合理生存与健全发展的新哲学。它的从自然界出发的人与自然界的生态一体性原理;以"社会人"为本理解人和人类世界的一切问题以及人的自由解放原理;以人与自然界、人与人的"合理的物质变换"作为人类世界的最高生态价值的原理;以"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合理生存为根基的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公共人本主义价值立场等等,都是如何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界的合理关系的哲学原理,它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从人的历史生成过程中理解人的意义,这样的理解是一种"信仰"。觉"知"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怀"为人类福利而劳动"之"情",立"人类解放"之"意"——这是一种"知"、"情"、"意"相结合的"信仰"。基于人的生存实践来解读"信仰",这既立足个人的"感性"的生存体验,又阐明了人的历史生成性,同时又强调人的"类"的"继承性"。以历史的"类"的"继承性"和基于能动的实践生成性来对应所谓纯粹逻辑的或者直觉体悟的"先在性",无疑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个体"与"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张勇 《传承》2011,(9):64-65
早期佛教认为,人是由五蕴和合而成,并没有一个恒常自在、联结生死的实体存在,也没有超乎形体和精神之上的另一种东西——"我",也就是说"人无我",或"人空"。[1](P11"8)人无我"是一种反对人的精神、灵魂不灭的独特表述。这个"我"乃是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一切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人生所有的一切无不是围绕着"我"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6.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行为倾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不仅是"道德人",而且具有"经济人"、"政治人"和"契约人"的一般特征,其行为往往带有企业化倾向。"经济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可能使地方政府超越"道德人"边界,直至成为"准市场主体";"契约人"角色可能诱使地方政府行为缺位;"政治人"角色又易使地方政府致力扩大政绩、降低政治风险。多重角色集于一体,决定了地方政府既要尽可能充分运用改革政策资源,又要权衡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通过"价值"概念与人的存在方式的相关性,开启了"规训政治学"的思考。"价值"不仅成为人的劳动乃至人的生存的"规训"手段,也是"人受抽象规训"的存在论基础,而"剩余价值"则揭示了现代世界"规训"的根本秘密。在认识论方面,"价值"的实体化"错认"构成了人的拜物教"支配方式"。在马克思看来,拆解"价值"规训必须瓦解资本主义生产的占有原则,因此,只有辩证地处理"价值"规训问题,才能走出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张勇 《大连干部学刊》2007,23(10):34-36
行政执法所讲的"以人为本"的基点是具体的人.正确理解行政执法"以人为本"的理念,应从爱护人的生命、健康,关怀人的生活、家庭,尊重人的感情、权利,维护人的人格尊严等方面把握.行政执法实践必须纠正偏离"以人为本"理念的执法行为.  相似文献   

19.
唐国军  刘国普 《传承》2009,(14):64-65
人是有意义的类存在物。人关于意义的创造与追问,生发出一种哲学图景,这种图景被称作"意义世界","意义世界"的创生始于人的超越本性。当代人意义缺失的根源在于"人的需要"的异化。类本质思想凸现了发展的"类主体"视角,呼唤"类主体"的出场,开始从"类主体"高度审视人的发展问题。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思想展示给我们的改造世界的哲学新视野。实现类主体和个体的拓展和整合,是建构意义世界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20.
卢文忠 《传承》2009,(6):122-123
以马尔库塞关于"单向度的人"的理论考察和分析"文革"前期"上山下乡"运动中知识青年所呈现出某种"单向度"的特征。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克服非和谐因素,消灭这种"单向度",把"单向度"的人转变为"多维度"的人,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