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条为了保障检举、控告人依法行使检举、控告的权利,维护检举、控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和行政监察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纪检监察机关检举、控告党组织、党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纪违法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拦、压制检举、控告人依法进行的检举、控告。第三条检举、控告人应据实检举、控告,不得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告陷害他人。纪检监察机关对如实检举、控告的,应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2.
1.2011年2月12日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4号公布2.自2011年3月15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单位、个人依法检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以下简称税收违法行为)的权利,规范税收违法行为检举管理工作(以下简称检举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就检察机关而言,通常是受理控告、检举和自首后,经过初步调查认为应该立案的,都制作了立案决定书。但决定不立案的,有的不了了之,有的只是用口头形式将不立案的原因简要地告诉控告、检举人。笔者…  相似文献   

4.
宁立成 《河北法学》2011,29(1):79-83
检举权是个人或者单位向有关国家机关报告他人违法行为的权利。检举经历了从义务到权利的发展。对于检举存在的一些误解需要加以认真分析思考。检举权的法律价值在于: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权力制约和法治等。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第130条关于终止诉讼的规定,未顾及控告人的诉讼权利,也未提到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同样规定还见于刑诉法第15条。但是,依照刑诉法第143、144、145、146条之规定,对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不服的,被害人、被不起诉人均可以申诉,公安机关可以要求复议或复核;依照刑诉法关于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公民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这是公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权利。此项权利属何种性质,理论界有不同意见。国内部分宪法学术论著和院校的教材中,将其划归为公民政治权利的范围。笔者认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社会》2010,(2):6-7
《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措施汤啸天修正的刑诉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笔者认为,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前提和难点都在于保密工作是否切实、有效。按照《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八条第...  相似文献   

9.
试论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被告人,是刑事案件中具有最大利害关系的人,他从被检举为被告开始,每时每刻都在考虑案件的结果,因而保障被告人各种诉讼权利的充分行使,这是正确解决刑事案件的关键之一.一、被告人应享有的诉讼权利被告人一旦被依法检举后,就享有如下的各项诉讼权利:有权知道被控诉的原因、理由及对控诉提出辩护权;告知侦查终结后,有权查阅侦查卷宗的全部材料及要求作补充侦查;有权要求调取新的证据(如到某处调取书证或物证),传讯新的证人,进行鉴  相似文献   

10.
高检院《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第二条规定:“举报工作是检察机关实施法律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措施,是检察机关依靠群众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作斗争的有力手段,是保障公民行使检举、控告权利的一项好办法。”因此,为更加有效的打击职务犯罪,就必须加强和完善举报工作,这是推动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进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九八五年十月三十日,苏饿刑法典补充了新条款。"第一百三十九条第一款对批评人进行压制迫害国家工作人员故意限制公民的权利,损害公民的合法利益,如对按规定方式提建议人、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以及以共它方式提出批评的人进行压制迫害的,处三百卢布罚金或解除职务。  相似文献   

12.
沈跃东 《法学评论》2015,(3):133-142
环境保护检举权是一项具有公法性质的权利,它为公民参与环境治理提供了通道。我国环境保护领域中的诸多法律、法规、规章对此项权利作出了规定,但该项权利的权利主体、义务主体和权利内容的规范内涵尚需厘清。有关环境保护检举权的争议诉诸行政诉讼,在我国不存在制度障碍,但需要注意司法审查强度的合理运用。这对纯粹以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为目的检举人具有重要意义,其公益诉求无须诉诸作为客观诉讼的行政公益诉讼,在作为主观诉讼的行政私益诉讼中即可获得救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推进和完善,应该重视检举权的这一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13.
刑事案件的立案根据立案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安机关的立案侦查、检察院的立案侦查和法院受理的刑事自诉案件的立案三种类型。虽然刑诉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控告人如果对立案或不立案的结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但是公民却并未因为刑诉法的这一原则性的规定,就必然具有了充分的控告权。在当前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同,对三类刑事案件的立案结果,提供了不同的保障途径:有的可以在复议后申请监督、有的可以在监督后提请复议,有的可以直接上诉。在刑事立案监督的过程中,公民究竟应当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及如何进行相应的权利保障,是当前司法实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政府之外的个人和企业在WTO协定下确实享有检举权这一间接权利。WTO规则致力于创造公平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各经贸活动参与者有权分享这一环境为他们带来的利益,检举权是对他们此项权利的救济。适应WTO的要求并参照其它国家的一些做法,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私人检举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指定辩护制度从诞生初始,就是为了保障被控告人的诉讼权利,防止法律正义因为当事人的个体差异而有所扭曲。我国刑事诉讼法经过1996年的大规模修改后,在保护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对于指定辩护制度的规定,仍旧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本文立足于比较与我国同属大陆法系的德国在刑事诉讼中有关指定辩护的规定,希望通过分析德国相关制度的完善和优点,为我国相关制度的改进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13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决定不予立案的,如果是被害人控告的,应制做不立案通知书,写明不立案的原因和法律依据,由侦查部门15日内送达控告人,同时告知本院控告申诉部门。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在收到不立案通知书后10日内申请复议,由人民检  相似文献   

17.
劳动者权利包含了就业权、劳动权、休息权和结社行动权四项权利.其他的一些权利如获得报酬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障权、批评检举权、劳动争议提起权等国内学者提出的权利不能归入"劳动者权利"的范围.它们有的虽然不是权利,但却是权利的下位概念权能.  相似文献   

18.
一、保密制度《刑事诉讼法》第85条第3款中规定:“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为了贯彻落实《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第42条和第43条对举报工作中的保密制度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第42条详细规定了举报工作各个环节的保密制度。第43条规定了违反保密制度的法律责任。二、保护制度举报保护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的保护;另一方面,还包括对被控告人,被举报人的保护。人民检察院举报保护制度主要包…  相似文献   

19.
宪法和其它法律都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检举、揭发、控告、申诉的民主权利。”知道怎样写检举信,应注意什么问题,对于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有力地惩处违纪违法行为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写检举信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事实说话。必须把事情搞清楚再写,道听途说、怀疑、经不起分析、推敲之事就不要写,关键是把检举事项发生的时间、地点、人证、物证写清楚,便于组织调查取证。有的人写检举信洋洋万言“帽子”一大堆,而没有反映具体线索,执纪部门无从查起,这样的检举达不到检举的目的。 2.依法检举。检举别人违法违纪问题,首…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其它部门法而言,行政法是一门人们较为陌生的法,而我国的行政诉讼则又是一个人们陌生的问题,因而,极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尽管目前我国尚无行政诉讼法典,但行政诉讼制度已由宪法和有关法律作了一般或具体的规定。新宪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第二款规定:“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第三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不难看出,第一款和第二款包含了原则上对我国行政诉讼制的确立,第三款包括了对行政诉讼中行政赔偿原则的规定。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