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先锋队》2014,(7):6-6
前不久,淮安市纪委出台《关于加强市直单位五项重点权力监督制约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五项权力》)。规定:市直单位“一把手”不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和财政专项资金等五项重点权力,这些权力由副职分管,“一把手”监管。《五项权力》规定,  相似文献   

2.
第三部分 权力监督缺失状态下的"一把手"腐败 第六章 怎样监督"一把手"(之二):必须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 (一)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是当务之急 "一把手"成为腐败高发人群的严酷现实,"一把手"在各级组织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监督"一把手"必然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正>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也就是把"一把手"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因为,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权力集中在"一把手"手里,"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一把手"成了"一霸手"。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反腐倡廉蓝皮书称,"一把手"权力一家独大,腐败的主要问题几乎都发生在"一把手"位置上。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键是解决好对"一把手"权力监督制约问题。无数事实表明,群众对"一把手"的监督太难,班子内部对"一把手"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王春华 《先锋队》2011,(9):60-60
在中国的权力场中,由圈子恶习、帮派意识、围墙效应造成的“小一统”腐败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中纪委研究室就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进行解读时指出,要切实强化权力制衡,按照分工负责原则,适当分解主要领导干部权力,减少主要领导干部对具体事务的插手干预,积极探索推广主要领导干部不直接分管具体事务的制度。"主要领导干部"俗称"一把手"。要制衡"一把手"执掌的权力,首先就要认识"一把手"。所谓"一把手",其实并非一个简单的"有权领导"的范畴,"一把手"的设置乃是我国党政权力"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缩影与着力点,是当前权力体制演进的必然逻辑结果。限制"一把手"的权力,并不  相似文献   

6.
据《人民日报》载,杭州市委最近正式实行对党政“一把手”人、财、事三权设限的制度,从而有力有效地把对“一把手”的监督落到了实处。此举不失为有利民主、有效监督、有助反腐、防范违纪的一剂特效良药。长期以来,由于各级“一把手”所处位置的特殊,导致领导干部违纪腐败现象不断滋生。因此,对“一把手”监督一直成为一个难点,甚至盲点。杭州市委出台相关制度,击中了权力这个要害,抓住了设限这个关键。如任免干部实行无记名票决制,财权使用由班子副职行使,事权决定由集体讨论,“一把手”末位表态,民主决策。这样就彻底杜绝了“一言堂”现象…  相似文献   

7.
《探索》2015,(4)
一把手体制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重要缩影。在政治生活中,一把手是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第一责任人和拍板决定重大事项的最终决策人,因而极易集决策权、实施权和监督权于一身。但是,权力源于权利的基本逻辑和权力本身所具有的扩张性特质,决定了必须对一把手进行监督,这是分析这一问题时必须坚持的逻辑理路。封闭的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断裂的制度体系、脱节的干部选任与教育管理、缺乏活力的党内民主生活,是影响一把手监督的主要因素。因此,构建"权力、权利、制度和道德"四维因素合力而成的立体监督网络,打造科学规范的权力架构,锻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让制度的笼子发挥积极效能,引导一把手主动约束权力是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正>破除"权力集中"的弊端,"一把手"不直接管人、财、物将成趋势在"一把手"成为贪腐高危群体的背景下,各地纷纷出台制度,提出"一把手"将不再直接分管人、财、物。云南出台了《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规定》;吉林规定"一把手"不直管人、财、物、工程招标之外,还规定"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行政审批,要求将集中于"一把手"的权力分解到班子成员共同行使;广东则早在2010年便提出党政正职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等重要部门工作。  相似文献   

9.
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手握重权的“一把手”腐败占有相当比例,权力过于集中成“一把手”腐败重要因素。如何规制“一把手”过于集中的权力,对其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如何给副职分权?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溆浦县:建立五项制度给『一把手』戴上『紧箍咒』一是实行重大事项“票决制”。凡须由党委(组)集体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在形成决议时须由全体班子三分之二成员以无记名投票形式表决,经有表决权的半数以上的成员通过,才能付诸实施。二是实行财务开支副职审批制。各办事处、乡镇、县直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开支一律由副职审批入帐,开支金额在300元以上的须经班子成员集体研究。三是强化“一把手”经济责任审计制。每年对党政“一把手”进行一次财务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在本辖区和本单位进行公示。四是坚持民主评议监督制。对“一把手”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前反腐倡廉的深入,如何看待党政"一把手"权力的分权、限权以及如何制约党政"一把手"权力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党政"一把手"权力界限存在模糊地带。党政"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是一个体制性问题,解决权力过分集中要靠民主集中制。不能简单地对党政"一把手"进行分权、限权,防止对党政"一把手"的分权、限权走入误区。限制党政"一把手"权力需做制度顶层设计,在限制党政"一把手"权力时,一定不能削弱行政的执行力和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12.
时下,「副职」不负责的问题不小。一些担任「副职」的同志,与「正职」心聚不以一起,劲使不到一处,只要「副职」待遇,不尽「副职」义务;只要「副职」权力,不尽「副职」责任。有的凡事都要正职表态,自己当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大树底下乘荫凉,乐得清闲;有的越俎代疱,不当抓的乱抓,不该管的乱管,天塌下来由「一把手」撑着;还有个别的甚至当面捧场,背后拆台……如此这般,导致班子内部人心涣散,扯皮磨擦,许多问题长期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严重削弱了集体领导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  相似文献   

13.
<正>"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已成为世人公认的定理。这些年来,"一把手"频频出问题就证明了这一点。说到这里,有人会发问:我国不是有很多制度法规及各种监督吗?怎么会有那么多"一把手"出问题呢?由于"一把手"处于核心  相似文献   

14.
副职之间不团结不协调带来的弊端很多,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点:一是会使一把手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一把手的组织协调,首先面对副职,如果班子中副职之间不尊重、不协调,互不买账,一把手就会感到左右为难,生怕亲近这个而疏远那个,顾虑重重,从而影响一把手的工作绩效。二是影响单位整体工作的开展。副职之间虽有明确的分工,但有时遇到突击性、全局性的工作,也需要其他副职的协助。三是影响整个单位的团结统一。副职一般都各管一方面的工作,各管一些工作人员,如果副  相似文献   

15.
《理论导报》2011,(4):57
答题思路:正职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一把手,是把方向、把全局的。副职是正职的左膀右臂,是助手,是配角。怎样当好助手和配角,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摆正位置现实生活中,副职领导干部"错位"现象颇多,程度  相似文献   

16.
第三部分 权力监督缺失状态下的"一把手"腐败 第四章 "家长制"复活导致"一把手"的"绝对权力" "一把手"的权力为什么会"绝对化",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封建"家长制"作风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的复活.  相似文献   

17.
"一把手"的权力监督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点。从中国目前反腐败斗争的实践来看,发生在"一把手"身上的各类腐败不在少数。有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倒在反腐利剑下的中管干部中,党政"一把手"占到相当比例;不是"一把手"的,违纪违法问题也有很多发生在担任"一把手"期间。  相似文献   

18.
"一把手"的腐败主要来自权力腐败,从权力运行角度来预防"一把手"腐败是防止腐败发生的治本之措。因此,只有提高权力运行机制的科学化水平,有效协调、控制、监督和制约权力运行,形成从权力授受行为的规范,到权力行使行为的分解,再到权力执行结果的控制这一系列权力制约环节,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纠正"一把手"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最近,四川省九寨沟县制定出台《九寨沟县党政"一把手"不直接分管组织人事、财务、政府采购、工程建设工作暂行办法》,构筑五道防线,加强廉政建设。暂行办法规定,由分管副职对一般人员的录用(招聘)计划上报、内部人员工作调配、重要岗位人事变动等重要事项拟订方案,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来自党委会本身。这个论断很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领导班子内部要强化监督,班子成员之间要努力保持讲党性、讲原则的同志关系,该提醒的要及时提醒,该批评的要及时批评,该制止的要及时制止,关键是要做到:一要搞好权力分配。领导班子应按照"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搞好权力分配,尤其要对集中在"班长"手中的权力进行必要的分配。目前,多数领导班子在具体分工中,"一把手"一般都握有对人、财、物的管理权。掌握这些权力,虽增强了"一把手"的领导调控力,但也潜伏着以权谋私、滥用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