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为一句承诺,一位农村基层党员11年如一目地照顾一对非亲非故的孤寡残障老人,洗衣做饭、端吃端喝。延庆县刘斌堡乡上虎叫村村民韩凤英的事迹让很多人感动。当被问及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的善举时,韩凤英说,我是一个农村妇女,但更是一名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承诺过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相似文献   

2.
<正>俗话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对于这句话,二师三十团七连89岁的老人何占立深有体会,让他感受到女儿般温暖的人,就是自家的邻居赵跃珍。从2001年起,赵跃珍无怨无悔地关心照顾这位与自己非亲非故的"老爸",这一照顾就是13个年头。1993年,22岁的赵跃珍随丈夫一起从四川来到了三十团七连参加工作,她承包了62.5亩土地,丈夫则在连队开拖拉机。何占立老人祖籍河南,当过兵,1955年进疆,没结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7,(12):116-117
今年61岁的李淑娥是三峡重庆库区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有着27年的党龄。20多年来,李淑娥历经艰辛、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与自己非亲非故的30多名孤寡老人,被当地村民们誉为“活菩萨”。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忠县涂井乡敬老院义务管理员李淑娥是一位三峡移民,也是一位有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几十年来,她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与自己非亲非故的30多名孤寡老人,被老人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在李淑娥的一个纸箱子里,装满了“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重庆市十佳精彩女性”、“全国劳动模范”等几十本荣誉证书,但李淑娥很少打开荣誉箱。她说:  相似文献   

5.
因为一句承诺,一位农村基层党员11年如一日地照顾一对非亲非故的孤寡残障老人,洗衣做饭、端吃端喝。延庆县刘斌堡乡上虎叫村村民韩凤英的事迹让很多人感动。当被问及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的善举时,韩凤英说,我是一个农村妇女,但更是一名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承诺过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在延庆县刘斌堡乡上虎叫村有一对残障兄弟,哥哥贾二水,今年88岁,弟弟贾三水,今年83岁。两人先天聋哑,终身未娶,无儿无女。2003年,兄弟俩几近失明,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两位古稀老人在村里没有一个亲人,他们的生计成  相似文献   

6.
尘本庆 《共产党人》2004,(16):43-44
有谁能在播洒爱心的路上行走20年丝毫没有懈怠,有谁能把非亲非故的老人当亲人悉心照料20年而无怨无悔,这就是武警石嘴山市支队陶乐中队。20年来,200多名战士在这个中队服役过,而敬老院也有100多名老人得到这个中队战士的精心照顾,他们都是最普通的人,也用着最普通的方式在这里演绎着人间真情。  相似文献   

7.
<正>33年光阴,悉心照料一位非亲非故的残疾人,纳雍县姑开乡张继阳一家,在平凡中诠释伟大。33年来,他悉心照顾一位非亲非故、瘫痪在床的残疾人,视对方为亲兄弟。在他年迈之际,儿子孙子接过接力棒,继续传递这份人间大爱。他叫张继阳,毕节市纳雍县姑开乡姑开社区水营组农民。他的义举感动无数人,他的事迹入选"贵州好人榜"。许下"爱的诺言"3月7日,早春天气乍暖还寒,纳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5月的一天,一轮红日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六师五家渠垦区法院院长赵萍和往常一样提前来到办公室。一位身着老式军装拄着拐杖的老人蹒跚着,一路骂骂咧咧,指指戳戳来到法院三楼"咚"地一声敲了一下赵萍的办公桌,指着赵萍的鼻子吼道:"你就是院长?总算找到你了!"赵萍还没有坐稳,就被这位找她评理的老人"逮"了个正着。从老人自我表白中得知:老人姓任,时年84岁,  相似文献   

9.
2021年获得"全国最美家庭"称号的八师一四三团四连吴菲、董金美一家三代人,25年如一日精心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上海老支青李崇章的感人事迹,在该团不胫而走。吴菲、董金美夫妻,都是连队的职工。现家中有六口人,即母亲、两个儿子和患有精神疾病的上海老支青——现年73岁的老人李崇章。其实李崇章跟吴菲、董金美家庭既无血缘关系,又非亲非故,只是同情他而成为家庭的一名成员。  相似文献   

10.
在农二师二十九团一连,有个远近闻名的好媳妇叫王春萍,她15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患有帕金森病的公公和心脏病的婆婆,成为职工口中孝顺的楷模。8月15日,夜已深沉,春萍正忙着给两位老人赶制两件厚实的毛衣。再过几天,就是公婆金婚纪念日了,她准备好好张罗一下。躺在床上的丈夫催了她好几次:"明天家里的  相似文献   

11.
正她是养女,却二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照顾、孝敬、赡养自己的养父母,她用沉甸甸的爱诠释了人间大孝的真谛。提起她,街坊邻里没有不夸赞的,而她忘我的孝老事迹也在当地传为佳话。她就是刚刚获得"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殊荣的四师七十二团小学教师——蒋豪伟。含辛茹苦养大成人1969年,刚刚出生的蒋豪伟被蒋希琬、徐琴舫夫妇抱养,夫妇俩膝下无子,一直把蒋豪伟当作亲生女儿来对  相似文献   

12.
张大玉是芜湖县六郎镇永和村一位已病退的女村干,2002年,她主动辞去一份轻松的工作和不菲的工资,来到镇敬老院悉心照料着16位孤寡老人的起居生活。两年来,张大玉年如一日,面对老人们的不理解和故意刁难,她毫不埋怨,不断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慢慢感  相似文献   

13.
博大的母爱     
《江淮》2008,(6)
芜湖市火龙岗镇普通农民薛洪梅20年来先后收养了4个弃儿、流浪儿,并帮助一批改造后的"两劳人员"解决工作;广德县13岁少女陈宗静每天早晚接送残疾的母亲上下班,用稚嫩的双手撑起爱的蓝天;六安市叶集实验区皖源酒厂厂长徐莉几年来资助215名贫困孩子返校读书,光荣当选为"中国百名优秀母亲";淮南市谢家集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广德28年如一日默默照顾一位非亲非故的老人,直至老人入土为安;休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胡前进因公殉职后,上万名市民自发含泪为他送行。安徽因他们而感动!感动产生力量,感动产生精神,感动产生魅力。他们给无助者以信心,给失望者以希望,给孤独者以温暖,给弱势者以力量,给人们生命以不可或缺的春天,给社会生活以最美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正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南渡淮河进入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一天晚上,邓小平正与漆店区委书记江川一起研究土地改革问题,一位姓漆的老人来告状,说他家的耕牛被解放军牵走了。邓小平详细询问了他丢失耕牛的情况,然后说道:"若真是解放军牵了你的牛,他们一定会还给你的。"邓小平马上派人去详细调查。第二天中午,漆店区委书记江川报告说:"前天夜晚,第2纵队第13团在黑河村与抢劫百姓财物的土匪  相似文献   

15.
<正>在二师二十九团梨华社区,有一位被老人们称赞的"好闺女",她用自己的辛勤与真爱,悉心照顾着一群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她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真情书写人间大爱,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她就是二师二十九团蓝翔敬老院院长王丽萍。  相似文献   

16.
《江淮》2008,(6)
芜湖市火龙岗镇普通农民薛洪梅20年来先后收养了4个弃儿、流浪儿,并帮助一批改造后的"两劳人员"解决工作;广德县13岁少女陈宗静每天早晚接送残疾的母亲上下班,用稚嫩的双手撑起爱的蓝天;六安市叶集实验区皖源酒厂厂长徐莉几年来资助215名贫困孩子返校读书,光荣当选为"中国百名优秀母亲";淮南市谢家集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广德28年如一日默默照顾一位非亲非故的老人,直至老人入土为安;休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胡前进因公殉职后,上万名市民自发含泪为他送行。安徽因他们而感动!感动产生力量,感动产生精神,感动产生魅力。他们给无助者以信心,给失望者以希望,给孤独者以温暖,给弱势者以力量,给人们生命以不可或缺的春天,给社会生活以最美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江淮》2008,(6)
芜湖市火龙岗镇普通农民薛洪梅20年来先后收养了4个弃儿、流浪儿,并帮助一批改造后的"两劳人员"解决工作;广德县13岁少女陈宗静每天早晚接送残疾的母亲上下班,用稚嫩的双手撑起爱的蓝天;六安市叶集实验区皖源酒厂厂长徐莉几年来资助215名贫困孩子返校读书,光荣当选为"中国百名优秀母亲";淮南市谢家集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广德28年如一日默默照顾一位非亲非故的老人,直至老人入土为安;休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胡前进因公殉职后,上万名市民自发含泪为他送行。安徽因他们而感动!感动产生力量,感动产生精神,感动产生魅力。他们给无助者以信心,给失望者以希望,给孤独者以温暖,给弱势者以力量,给人们生命以不可或缺的春天,给社会生活以最美的风景……  相似文献   

18.
《江淮》2008,(6)
芜湖市火龙岗镇普通农民薛洪梅20年来先后收养了4个弃儿、流浪儿,并帮助一批改造后的"两劳人员"解决工作;广德县13岁少女陈宗静每天早晚接送残疾的母亲上下班,用稚嫩的双手撑起爱的蓝天;六安市叶集实验区皖源酒厂厂长徐莉几年来资助215名贫困孩子返校读书,光荣当选为"中国百名优秀母亲";淮南市谢家集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广德28年如一日默默照顾一位非亲非故的老人,直至老人入土为安;休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胡前进因公殉职后,上万名市民自发含泪为他送行。安徽因他们而感动!感动产生力量,感动产生精神,感动产生魅力。他们给无助者以信心,给失望者以希望,给孤独者以温暖,给弱势者以力量,给人们生命以不可或缺的春天,给社会生活以最美的风景……  相似文献   

19.
文心 《大特区党风》2003,(12):28-32
在成都,市民们传扬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名叫石桂芳的大妈,为了报答一位曾经在她家当过保姆的老人,她不仅义务赡养老人,视老人如亲人,自己和家人还人老人当保姆;当自己年过七旬,担心对老人照顾不周,她又为老人请来了一位又一位保姆……  相似文献   

20.
《求是》2006,(18)
今年60岁的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她的高尚品格和爱心,感动和温暖看周围的人,乡亲们敬佩地称赞她“可是一个大好人哪!”30年来,林秀贞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资助了14名贫困学生上学,捐献4万元资助村中的公益事业。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些老人,林秀女夫妇办起了一家玻璃钢企业,还在工厂中安排了8名残疾人。经济拮据的时候,她曾经每天摘棉花到集上去卖,靠自家3亩地的棉花钱治好了一位老人的骨伤,林秀贞要让老人吃饱穿暖,还要让老人心里高兴,为此她付出了说不尽的艰辛。林秀贞总说:“政府需要办的事还很,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