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尹灵芝烈士纪念馆位于晋中市寿阳县城朝阳街东端。尹灵芝,女,1931年3月12日出生于山西寿阳县赵家垴村,从小受父亲尹尔恭的影响,带领小伙伴站岗、送情报、监视汉奸,搞抗日宣传活动,曾任村儿童团团长、妇女救国会主任。1947年7月6日,16岁的尹灵芝被破格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7年秋天,晋冀鲁豫边区人民解放军奔赴其他战场,阎锡山军队趁机卷土重来,占据了寿阳城。尹灵芝组织群众开展地雷战、游击战,与阎军进行斗争。10月19日,当尹灵芝又一次带领群众回村抢收秋粮时,叛徒发现告密并带领阎匪军  相似文献   

2.
正尹灵芝(1931—1947),女,山西寿阳人。194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年仅14岁的尹灵芝担任了寿阳县赵家垴村妇救会副主任。1947年10月19日,阎锡山军队和地主反动武装袭击赵家垴村时,尹灵芝为保护公粮和转移群众不幸被捕。同年11月3日牺牲。1965年3月,山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尹灵芝为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3.
在阶级斗争激烈的年代,对立双方相互残酷搏杀,常有逾于人情的惨剧产生。受不同的阶级利益和不同的信仰驱使,不同阶级都会涌现出一批批硬骨头,他们宁折不弯,甘愿为自己的信仰和本阶级的利益而作出牺牲。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和共产党不共戴天,你死我活,都有自己铁骨铮铮的战士。山西作为双方最先重新交手的区域,绝不屈服、死不低头者大有人在。共产党方面,15岁的刘胡兰和16岁的尹灵芝,在同一年里(即1947年)走向铡刀。  相似文献   

4.
侯文强 《党史博采》2004,(11):20-22
叶飞上将是我军有名的战将,也是有名的福将。在革命战争年代,叶飞虽然先后五次遇险,但是由于他有勇有谋,结果每次都能化险为夷。第一次遇险:16岁被捕入狱1930年7月,刚满16岁的叶飞被组织上派到厦门代理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职务,但他刚到那里不久,就和两名助手被敌人逮捕了,面临着生死考验。叶飞年纪虽小,但已有了两年的革命经验。在敌人面前,叶飞和其他二人保持一致口供,只承认自己是来厦门上学的学生。敌人始终没有问出什么名堂来,最后只好以“共产党嫌疑犯”的罪名,将三人各判刑一年,以示惩戒。由于此前发生了中共福建省委组织的厦门劫狱事…  相似文献   

5.
快 50年了 ,每当我捧起那枚金灿灿的军功章 ,抗美援朝中那段血与火的经历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1950年 11月中旬 ,我所在的华野特纵炮兵第 16团 ,随华野第 9兵团入朝参战。当时我在炮 16团警卫连一班当战士 ,我们团的代号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2 70 4部队。第四次战役结束后 ,部队通过休整 ,于 1951年 4月下旬进行第五次战役动员 ,要吃掉美军 2个师、李伪军 3个师。战役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撕开敌人的防线后 ,我志愿军采取了猛打、猛攻、猛穿插的战术 ,战斗进行得很顺利。敌人被我吃掉大部 ,战场上横七竖八到处是敌人的尸体和丢弃的武…  相似文献   

6.
李志铭 《湘潮》2016,(4):332-337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湖南妇女英烈志》,记载了大革命以来30位湖南女革命英烈、先烈的英雄业绩。其中有15位牺牲时还不到25岁,她们平均年龄只有20岁,最小的才14岁。这些年轻女英烈,大多没有结婚、生子,甚至连恋爱都未曾经历。18岁被敌人杀害的进步女学生朱近之;16岁和14岁牺牲的党的秘密交通员李洁、李广姐妹;16岁入党、17岁被砍头剖腹的妇协委员蓝泽;16岁惨遭杀害的最年轻的女共产党员李爱莲;22岁被敌人杀害的浏阳县第  相似文献   

7.
十二烈士山     
《世纪桥》2011,(24):55-60
十二烈士山是为了纪念与日伪军顽强作战而牺牲的12位烈士而得名。在那场惨烈的战斗中,东北抗联的16名战士与400多日伪军进行了一整天残酷的阵地战,在他们的顽强拼杀下,打死打伤敌人120多人,抗联战士牺牲12名,4名突围。最后敌人连一件完整的武器都没得到,十二烈士同狼牙山五壮士一样英勇而壮烈。  相似文献   

8.
“投降的联合国军” 在与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较量中,美国不得不承认,单靠军事手段解决朝鲜问题已经不可能了。杜鲁门甚至惊呼,决不要忘记主要敌人是苏联,决不能在苏联没有参战的情况下把力量全部消耗掉。 1951年5月16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了通过停战谈判结  相似文献   

9.
1950年1月16日,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蒙自机场,歼灭了国民党第二十六军大部后,驻在开远、建水、石员一带的敌第八军犹如漏网之鱼,急急忙忙前元江方向逃窜。陈康司令员命令部队跟踪追击、穷追猛打,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他具体规定:逃过红河一线的第二十六军残部,由四野的两个兄弟师负责追歼;第三十七师和第三十八师协同在石屏、元江、墨江一带截击的卢汉起义部队和云南边纵部队追歼八军于元江东岸。猛烈的追击战又展开了。部队沿着铁路、公路和小路,昼夜不停,紧紧抓住敌人的主力不放。战士n梆很清楚,我KJ现在正和敌人赛…  相似文献   

10.
1934年,在敌人的重兵“围剿”下,闽东出现了一幕幕惨剧:独立师被迫撤出苏区;马立峰、陈铁民、詹如柏等闽东革命主要领导人被捕遇难;安福县委书记吴廉叛变,县委机关被破坏解体……在这“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峥嵘岁月里,新任安德县委书记马步周领导游击队采取“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战术,和敌人在大山里周旋,给了敌人几次打击。尤其是在敌人鼻子底下夜袭国民党福赛公路黄澜工程处,更是给了敌人一个沉重的打击。国民党福安县当局气急败坏地派兵四处追捕。  相似文献   

11.
1948年11月27日,当淮海战役进入关键时刻,原国民党十二兵团八十五军110师师长廖运周率部在战场起义,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廖运周,这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竟是长期打入敌人内部的共产党员,是共产党最著名16位卧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勇歼敌伞兵     
1953年7月16日,东山保卫战打响。敌在东山岛的咽喉——八尺门附近空投携带重火器的伞兵480余人,来势汹汹,妄图占领进出东山岛的惟一古渡口,前后夹击我守岛部队,阻我援兵。然而,在我军民铁拳重击之下,敌人"吃掉守岛部队"的梦想破灭了。  相似文献   

13.
十字岭的往事——左权将军牺牲目击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2年5月,日寇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日军从晋东南的辽县(今左权县)、武乡、襄垣、潞城,向太行山根据地腹地进犯。 为了粉碎敌人进犯,八路军总部决定采取敌进我退的战略方针。我军一方面组织后方人员和民兵与敌人在深山周旋,消耗疲惫敌人;另一方面趁敌占区兵力空虚,派战斗部队到敌占区去打击敌人。只留下七八九团团部带特务连和二营六连,掩护总部转移。 5月24日下午,从辽县出来的敌人己进到总部所在地麻田、桐峪一带,从襄垣,潞城出来的敌人进到一二九师师部所在地涉县、王堡一带,总部和七六九团处于这两股敌人夹击之中。敌人和我军都处在清漳河畔,相隔只有二、三十华里。当时我在七六九团供给处管被服工作,经常到这个领导机关的供给部门领取衣物,对这一带的地理位置较熟悉。  相似文献   

14.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穿过敌人重重炮火进入贵州,给贵州人民带来了革命的火种,70年后,长征精神再一次在贵州唱响。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主办,战友文工团承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巡演长征路大型公益演出活动于8月15、16日在贵阳、遵义举行了两次慰问演出。  相似文献   

15.
<正>第五章转战川陕苏区漫川关突围在红四方面军转向外线的途中,1932年10月19至21日的新集战斗和10月22日的土桥铺战斗虽然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主力于襄、枣、宜地区的计划,部分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但在敌人兵力优势的围追堵截下,红四方面军主力丧失了从外线打回根据地的条件,不得不一边前进甩开敌人,一边寻找新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6.
任文 《前线》1965,(12)
越南南方解放军,在地方部队和民兵的紧密配合下,五、六月份对美伪军展开广泛的进攻,打了一系列漂亮的仗,大量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南越人民以敢于斗争,敢于战胜美帝国主义的革命精种压倒了敌人,使拥有飞机、大炮等现代化武器的敌人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上甘岭战役(1952.10.14—11.25)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艰苦、最激烈、最残酷的一次战役,在仅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敌我双方共投入了10万兵力,反复争夺了43天,最后我志愿军步兵守住了阵地,取得了战役的胜利.我志愿军炮兵在这次战役中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毛泽东主席对此曾给以很高评价:“我军取得如此胜利,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准确,实为致胜要素.”在上甘岭战役中,敌人炮兵火力占有绝对优势.敌人参战的炮兵有18个营,拥有各种火炮合计416门.我志愿军参战炮兵16个营,总计各种火炮190门.从火炮部署密度上看,敌人是每平方公里160门,我军是每平方公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1,(20):62-64
战争是血腥而惨烈的,在武装到牙齿的强大敌人面前,抗联指战员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其战斗更是异常残酷。天梯血战是在敌人围追下,抗日部队利用地形地物与日伪军进行的一场血战。1938年秋,从抗联第一路军第一师师长程斌投敌后,小鬼子真是得意忘形。  相似文献   

19.
徐碧深坑岭战斗,阻滞了中央苏区东线敌人,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战斗有效牵制阻滞福建方面敌人参与第五次“围剿”,为我军积累了野战经验,是成功的游击性运动遭遇战例,丰富和印证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20.
1939年,历史恢宏而凝重。日本侵略者的魔爪已伸入中国大陆腹地,而国民党顽固派正在不断地制造反共摩擦事件。 9月16日,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在延安接受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记者刘尊棋、《扫荡报》记者耿坚白、《新民报》记者张西洛的联合采访,第一次公开提出“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著名政治原则。这次重要的谈话,后经整理收入《毛泽东选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