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新光 《理论学刊》2008,3(3):29-33
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表明,大农场排挤小农场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并没有过时,所谓"小农经济富有生命力"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对"小农"一词尚未给出一个规范的标准定义,不同学科的研究者所用"小农"概念大相径庭,普遍存在着内涵不清、外延不明、生硬移植、论旨转移的问题。科学界定"小农"范畴的最大难点在于,小农主体构成的历史多样性和过渡形态,小农单元合成规模的复杂性和变动性,小农家庭"最低生存水准"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澄清对"小农"概念的各种片面认识和错误解读,不仅关涉中国当下的小农经济是否需要改造以及如何进行改造的问题,而且涉及下一步农村改革方向和目标选择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需要解决两大实践难题: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如何培育资本农业的生成机制,归结起来就是“钱从哪里来”和“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这里就涉及到两个理论问题:如何认识现代小农制的历史地位,如何解决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对立。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讨论做一番回顾性阐释。  相似文献   

4.
分税制国家财政体制确立以来,农村公共品供给主要采用“项目制”的形式。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简称小农水)是一种典型的农村公共品,因而项目制成为中央政府供给小农水的制度安排。目前,小农水项目制实践主要体现为以“行政科层”为运行管道、以“行政发包”和“政府购买”为运作过程的项目治理行动,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国家的视角”的行政统合治理形态。由于行政统合治理存在着固有缺陷,易致使项目治理失灵,带来诸多治理难题。因此,就需要在“社会中的国家”视角下,推进农村公共品项目治理转向,建构共建共治共享的项目制治理体制,促进协同合作治理行动的,提升农村公共品项目制治理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5.
改造小农经济是世界各国在转型期共同面对的一个实践难题。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确立农业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行国,自耕农的消亡是一个受到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经济淘汰和转化过程,除了圈地运动之外,囤购土地、国家立法、对外战争、大工业的冲击、人口结构以及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等因素也都产生过重要影响。英国农业革命的成功得益于土地所有权的重大变革,“圈地运动”的实质是把分散的地块合并起来,并把公有的田地分为彼此完全独立的密集大地产,而以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为主要特征的“英国式道路”则是通过资本的集中进行的。当代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是自营农场占主导地位,农业的资本化、企业化经营势必造成大农场排挤小农场的现象,农业资本参与利润率平均化的规律与国家保护农业政策是并行不悖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在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事家庭经营的农户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孤立分散的小农,而已演变为市场化、社会化的小农。传统小农的生产经营方式正日益走向解体,而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已现雏形。这就对政府的农业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要求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改革管理体制以适应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03,(7):53-54
胡必亮在《中国财经报》(2003年5月8日)上撰文指出:基于国际农业发展经验及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国情,我国在农业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所应建立和创新的农业经营制度,应该是一种将家庭制的小农经济与专业化规模化的大农经济紧密结合、并行发展的农业“双轨并行”制度。保护、完善现行的家庭  相似文献   

8.
如何认识和推进小农户现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经典命题,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双层经营体制兼具小农经济和社会主义集体制两重属性,塑造了不同于以往各种模式的"中国特色"小农户农业。小农户农业在民生保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幅化解进城务工的失业风险,并通过代际分工和自发流转等自我调适机制,保证了国家、乡村社会、农户家庭弹性又有序地运行。小农户农业在经济效率方面比传统小农有很大改善,但仍面临土地分散细碎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分"有余而"统"不足。地方政府盲目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消除小农,并不能有效提升经济效率反而破坏既有民生保障产生社会风险。从多地实践来看,通过集体制创新能有效整合土地统筹生产,小农户农业完全可以在兼顾民生保障和经济效率的情况下推动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列宁指出,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本质是使小农生产发展到社会化大农业生产,这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历史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苏维埃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创造小农生产方式改造所必要的物质文化条件;合作社为农民所熟悉,也适合于俄国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因而是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农业生产过渡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0.
道义小农还是相对道义小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斯科特道义小农理论下的公平互惠原则的分析,进而对在现代社会中出现分化的三个维度--小农、社会、国家的不同变化进行阐述,从而提出"相对道义小农"概念.通篇的内在逻辑是:经济改革带来就业机会,农民出现分层.但农民由于受其本身局限性的限制,其与现代社会的耦合度低,相对剥削感较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以此提出国家对农民的相对道义政策(如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等政策)是必要也是必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14,(2)
小农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营者。小农在角色、行为动机、功能及发展前途上具有丰富的二元性:既是家庭组织又是经营组织,既是消费单位又是生产单位,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生存最大化还是利润最大化,务农与兼业;自激励功能与自保护功能等等,构成了一个动态开放的二元体系,并且这个体系中富含与市场亲和的现代性因子。因而,通过市场取向的制度供给激活现代性因子就成了小农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人民公社时期,旧的制度消失了,但维系旧制度的社会文化心理机制却仍然影响着农民的日常行为逻辑,地方传统依然强而有力,瞒产私分等农民"反行为"屡禁不止。为了遏制公社体制的离心力,国家采取的重要措施是在规划性社会变迁中摧毁原有制度的合法性,持续不断地改造传统小农思想,塑造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革命形势发展需要的"革命小农"。"革命小农"是考察人民公社时期新旧制度博弈机制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过密化"理论是黄宗智评价和分析中国小农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主要用来解释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内"没有发展的增长"这一悖论现象."过密化"状态也同样影响着明清以来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风险及其防范机制.这对分析当今小农家庭风险行为逻辑、政府制度安排也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14.
影响老区农民收入倍增目标实现的因素主是:小农经济意识强、农村家庭生产经营成本上涨、农户分散经营、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等。促进农民实现收入倍增目标,应摆脱小农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完善工农业产品价格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强化农民创收增收本领。  相似文献   

15.
小农生产方式作为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必然会走向消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小农生产方式性质、特征及发展前途的分析和考量,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小农改造基本理论,其理论实质就是小农生产方式的社会化。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小农改造理论的中国化进程及其理论成果,可以用"合作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来概括。三者在时间上的前后继起,共同展现了我国小农生产方式社会化理论与实践的特色演变;三者在空间上的互生共存、传承与发展,共同展现了我国小农生产方式社会化理论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6.
黄波 《唯实》2008,(10):94-95
有学者说过,打下江山坐上龙庭的朱元璋,仍然不过是一个“小农”,因为他的历史视界非常狭隘,其治国理想就是建立一个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农社会。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首次提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命题意义重大,是"大国小农"国情下推进农业现代化路径的科学研判,是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生态系统的必然选择,是应对小农户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现实需要的必然要求。当前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在生产、资本、市场、可持续性、政策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在小农合作化、订单化、朝阳化、生态化、信息化、职业化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8.
近代法国"革命范式"的小农资本主义演进道路,不仅剪断了农村资本主义发展的翅膀,而且拖延了从传统农业国转向现代工业国的历史进程.二战结束后,法国现代农业转型的主要特征是商业化、资本化、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农民职业化与家族化公司交织在一起,既顺应世界农业发展一体化的新趋势,又保持欧洲大陆农业生产的传统特点,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资本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两制关系”(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现在已经成为热点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必须重新认识和评价资本主义和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上高是自古以来的农业强县,素有"赣中粮仓"之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全省36个重点粮食生产县之一。我县种植作物以双季水稻为主,2012年粮食总产量6.1亿斤,实现九连增,小农水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使项目区呈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靓丽景观。为此,我县在巩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全力争取新一轮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聚力小农水,争创大效益。一、有加速小农水建设的迫切需要,更具备小农水建设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