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纪念毛泽东学习毛泽东这个问题我想讲两点认识: 第一,要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要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是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来的。在全党批判了“两个凡是”之后,开始纠正“左”的错误,当时,社会上有一小部分人,产生了另一种思想倾向,即夸大毛泽东的错误,甚至全盘否定。因此,邓小平同志郑重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小平同志鲜明指出:“回想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可能到  相似文献   

2.
边人群 《湘潮》2004,(5):9-13
毛泽东与邓子恢有不解之缘。20世纪30年代,他们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结下了战斗情谊。毛泽东素来器重爱将邓子恢。建国后,50年代初到60年代,在围绕民主改革、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步骤和“包产到户”责任制等重大问题上,却引发了《邓子恢与毛泽东的三次意见分歧》。分歧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震惊中外。邓子恢实事求是,无私无畏,积极倡导“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历史雄辩地证明邓子恢是正确的,对他的批判是一次历史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人口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一直非常关注中国的人口问题,在谈话和文章中对人口问题所作的一系列精辟论述,概括了他对中国人口问题的认识、态度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构想,表述了这位伟大领袖的人口思想。但是在今天,如何评价毛泽东的人口思想,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可能与下列两个因素有关:第一,50至60年代乃至70年代前期恰是两次中国人口增长的高峰期,人们对那个时期是否存在人口政策深表怀疑;第二,对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批判,似乎暗示中国50至60年代一直鼓励人口生育。今天,人口增长仍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国民生活…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一种流行的人口问题历史观,即用毛泽东个人“决策失误”来解释50至60年代我国人口政策及其后果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50至60年代我国人口增长表现为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生育文化、特定历史条件下死亡率剧降与人口自身增长规律相互推动而形成的综合效应,其主因不能归结为人口政策失误。  相似文献   

5.
关于“清官”问题,cd年代在我国史学领域有过一次重要的思想争论。这本来完全是正常的学术争鸣,但在当时的‘“左”倾错误思想指导F,却变成完全不正常的政治批判。一些正确的、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观点被强行压制下去,另一些在政治上、学术上荒谬的观点得以流行。这场错误的政治批判造成严重的社会道德观念、是非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颠倒,不仅破坏正常的学术研究,而且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江泽民在一次讲话中提出,“吏治”问题的好坏,是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的关键。“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胄爵…  相似文献   

6.
罗平汉 《党史博采》2004,(10):36-38
“文化大革命”爆发前,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央一线的重要领导人,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与毛泽东有明显的不同。历史证明,邓小平当时的主张是正确的。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日益严重的大批判,邓小平说:“那些‘革命派’想靠批判别人出名,踩着别人的肩膀上台。”1962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八届十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和企图复辟,并成为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由此开始,政治上的“左”倾错误再度发展,毛泽东与中央一线领导同志间对形势的估量和工作指导上的分歧逐渐发展…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人口思想。他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人口原理,指出人类自身生产要和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明确提倡节育和有计划地生育,强调采取适当措施解决人口问题,主张人的全面发展、科学进步。毛泽东和马寅初的人口问题论争,本来是一场学术讨论,但由于康生等人的利用而变为政治问题。错误批判马寅初,使我国的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工作在一段时期走了弯路,同时也压制了在人口问题上的百家争鸣,伤害了一些科学家和知识分子,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究其原因,是由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人口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探索、深化的过程;而"错批一人,误增三亿"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我们必须历史地看待毛泽东和马寅初关于人口问题的论争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围绕党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党内高层,有一位先被毛泽东倚重为"中央农村工作的主帅",后被斥为"像小脚女人"、"需要用大炮轰"的领导干部,他殚精竭虑地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勇于抵制各种"左"倾错误,特别是敢于同毛泽东争论,多次被批判仍坚持真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部分纠正了中央农村工作的偏差和失误。他,就是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共中央唯一一届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五评白皮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深刻批判了“对华友谊论”“否定革命论”“西方催化论”和“极权政府论”等美化美国侵华历史、歪曲中国历史、诋毁中国共产党的错误言论。在批判中,毛泽东坚持以唯物史观批驳唯心史观,坚持以集体主义批驳个人主义,坚持思想批判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使当时的中国人民认清了美国侵略中国的历史,从而更加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革命事业发展。他的批判原则、方法等,对当前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粟裕大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领,在战争年代屡建奇勋,有“常胜将军”之称.深受党和毛泽东的器重,他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对毛泽东军事思想有深刻的作会,并有卓越的发挥。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粟裕对出现在军事领域内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等倾向即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灵魂是唯物辩证法,把毛泽东军事思想归结为几条固定的公式,把错综复杂的战争进程表述为高明的指挥者早就规划好的,并以这些观点来教育下一代,打起仗来是会害死人的。当时他处于逆境。1958年在所谓“反教条主义”中,他受到错误的批判,由总…  相似文献   

11.
中共最初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在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这场争论最终以毛泽东批判反冒进而导致全国范围内“左”倾恩想占据上风,并为大跃进的发动做好了恩想上的准备。分析毛泽东批判反冒进的原因,对今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有历史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发动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声势浩大的“三反”“五反”运动。这场运动对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起到了好作用。回顾历史可以看到,毛泽东作出这个决策,也是有原因的。增产节约中发现的问题1951年,毛泽东和党中央发出了增产节约的号召。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思想家,被外国思想界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在思想界,梁漱溟可谓大名鼎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他与毛泽东在政协会上那段唇枪舌剑的争论,却是鲜为人知的,充其量,也只能是在“文化大革命”对他的大批判中,人们能从字里行间发现一些他当年的“错误”和“反动”。 中国最后一个大儒/与毛泽东交往几十年/他两次到延安,向毛泽东请教。与毛泽东结下了深厚情谊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梁漱溟与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纂的《毛泽东年谱》(中卷)曾披露了1941年毛泽东撰写批判王明“左”倾错误专题文章的有关情况.199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更加详细地介绍了此事的由来及详细情况,这为深入研究40年代初中共党内反对王明“左”倾错误斗争的历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因为一封给毛泽东的信激起了千层浪,后被错误批判为所谓“右倾机会主义”、“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但就是这次会议“在批判和斗争彭德怀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段与会议主旋律不相和谐的插曲”,反而为他澄清了一桩背了20多年的历史冤案,卸下了“反毛泽东”这一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件事是庐山会议上唯一让彭德怀聊以自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在1959年7、8月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对1958年以来产生的“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7月23日,毛泽东讲话指责这是“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右倾性质”的问题。之后,会议对彭德怀等人进行错误的批判,并开展对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反党集团”的斗争。这一历史事件,几乎是妇孺皆知。然而,lop年6月彭德怀再呈中央“八万言书”,以及这封长信的历险过程,却是鲜为人知。彭感怀说:我最快刀岁的人了,不能把卖国贼的罪8背到格村里去l我要把自己的一生都写出来,让历自真相大白…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1980年3月到1981年6月期间关于起草、修改《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的九次讲话以及同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谈话要点,这些珍贵材料充分印证了邓小平为我们党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做出的不朽的贡献.在认定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性质的前提下,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和过.毛泽东同志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犯了“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错误.这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错误,给我们党和国家造成了灾难性影响.为此,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已成为当时全国的“热点”问题.邓小平同志从维护毛泽东历史地位出发,提出要正确认识毛泽东同志,首要的是认定毛泽东同志错误的性质,这是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前提条件.邓小平同志指出,尽管毛泽东晚年犯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性质与林彪四人帮的问题性质不一样、林彪四人帮是反党集团,利用毛泽东发动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是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各自开创了一个时代,对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两位历史伟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邓小平一生经历具有传奇色彩,三落三起,全与毛泽东有关。他第一次被打倒是因为在江西中央苏区拥护和执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当时的“左”倾中央推行的教条错误;第二次、第三次被打倒则是因为不赞成毛泽东晚年的某些错误思想和错误政策。  相似文献   

19.
1959年,毛泽东派他的秘书田家英带领一个工作组到四川调查农村情况。 田家英选择了离成都5公里处的新繁县大丰公社作试点。毛泽东亲自布置这项工作,目的在于摸清农村的真实情况,遏制以刮“共产风”为主要特征的“左”倾错误延续泛滥,试点贯彻毛泽东在武昌会议和二次郑州会议上制订的关于整顿人民公社的方针。大丰公社当时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50年代末期中国农村的缩影。田家英身在大丰,心怀  相似文献   

20.
解放后至20世纪80年代,新疆、伊犁反对民族分裂斗争发生了右倾和左倾方面的错误。右倾错误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解放初期对王震同志指挥的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等坏分子的行动作出了错误的批判;二是当时国家民委某领导人对驻疆人民解放军屯垦戍边,发展农业,兴办工业的举措进行了错误的指责;三是1975年错误地撤销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制;四是1980年前后自治区党委对新疆民族区域自治工作做出了错误的评价;五是1979年没有按照实事求是的要求,对“东突党”进行了全面平反。左倾错误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大革命中把民族问题看成阶级问题,肆意践踏党的民族政策;二是在宗教管理上无视宗教的民族性、长期性、复杂性,任意践踏党的宗教政策;三是违反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伊犁行政区划作出错误的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