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凡 《法国研究》2003,(2):94-103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法国银行业经历了一系列改革的浪潮,无论在股权构成、集中程度、业务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一进程还没有结束,法国银行业仍然问题重重。目前,法国的银行业正处于改革深化的转型时期,即由单纯的扩张与并购  相似文献   

2.
1987年3月,他访问武汉大学法国问题研究所,就戴高乐研究发表演说,受到热烈欢迎。这篇文章是特里柯先生为本刊撰写的专稿。文章对在戴高乐将军主持下制定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并从根本法的角度,联系法国当前的政局,分析和展望了即将于1988年举行的共和国总统选举,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为法国前总理,米歇尔·罗卡尔先生在这篇文章中阐述了法国在欧盟和世界格局中的协调作用,认为从法国和欧盟的经验来看,当今世界的许多问题和矛盾都可以且应该用对话的方式解决。文章批评美国在反恐斗争中的单边主义立场,并且对美国的伊朗问题政策提出警告。文章还对中国建设“和谐社会”表示赞赏,认为和谐的、非军事的对话对于亚洲和世界都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祝虹 《法国研究》2002,(2):39-47
现实主义一直是传统主题学研究的对象,在这里,笔者尝试从文体风格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审视.这篇文章是笔者在2001年底<法国研究>所发表的、关于文体风格学与"叙事美学"之间关系思考的一个继续.  相似文献   

5.
现实主义一直是传统主题学研究的对象 ,在这里 ,笔者尝试从文体风格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审视。这篇文章是笔者在 2 0 0 1年底《法国研究》所发表的、关于文体风格学与“叙事美学”之间关系思考的一个继续。  相似文献   

6.
汪波 《法国研究》2002,(1):144-153
1990年代初冷战结束以来 ,法国面对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 ,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以求在新的国际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和扩大自身的外交影响。与二战结束时的情况相比 ,冷战后法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二战结束时 ,法国作为殖民大国虽然受到非殖民化运动浪潮的冲击 ,但却保留了大部分势力范围。尤其在非洲 ,法国依然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确定外交政策目标。与此同时 ,冷战时期僵持的两极联盟体系也为法国提供了一个利用美、苏之间的矛盾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极好机会。这主要是因为法国虽然身为北约成员国 ,但由于退出了北…  相似文献   

7.
有关笛卡尔,伽桑狄和孔德在科学哲学方面有作的贡献已有多篇文章论述,特别是孔德是科学哲学上奠基性的工作为人们所公认。但本世纪以来,法国科学哲学界情况怎样;却鲜有文章涉及,中文读者更是对本世纪以来法国的科学哲学思想知之甚少。其  相似文献   

8.
王战 《法国研究》2000,(1):129-134
近几年世界刮起兼并浪潮,世界超级工业和商业集团纷纷联姻,形成强强联合的态势,都想在一体化经济浪潮中保持领先地位。法国的特大型超级市场“家乐福”(CARREFOUR)和法国另一家同行业集团粕莫戴斯(PROMODES)1合并,形成了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沃尔玛超市集团的新“家乐福”集团。那么“家乐福”是如何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逐步形成今天的规模的呢?一.创业和经营理念1963年6月5日,欧洲的商业革命在法国开始:第一家大型超级市场“家乐福”在法国圣·若内魏埃夫·戴·布瓦城诞生。经营超级市场在当时零售业中…  相似文献   

9.
<首次雇佣合同法>的出台,在法国引起了一片抗议浪潮,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甚至占领校园,其声势直追1968年动乱.  相似文献   

10.
甘均先  毛艳 《法国研究》2003,(1):90-101
蒙田 (15 33— 15 92 )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也是最杰出的一位人文主义者。他的人文主义含有非常浓厚的怀疑主义特质。早期蒙田奉行的是禁欲主义 ,后来逐渐转向怀疑论。 15 75— 15 76年间 ,他开始写《为雷蒙·塞邦辩护》一文 ,并于 15 80年在《随笔集》第二卷出版。这篇文章被威尔·杜兰称作“最具毁灭性的论文之一 ,而且可能是现代文学中怀疑论的最具体表现”[1](P312 )。也就在写这篇文章期间 ,他将“我到底知道什么 ?”这句座佑铭刻在他的印信上。可以说 ,蒙田精神上的怀疑危机就在这个时期开始表现出来 ,并渗透到他的不成系统的哲学…  相似文献   

11.
国营企业是泰国现代工业的先驱,也是当前泰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营企业控制着泰国绝大部分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邮电、水利、电力、能源等关键性部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生产效益低下,许多国营企业负债累累,成为政府的巨大经济负担,同时  相似文献   

12.
1989年以来,东欧的局势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如何评价东欧的剧变,各种观点,五花八门,现在还难以作出定论。这里,作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今年1月15日美国杂志《每周新闻》有一篇文章把1989年东欧的剧变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相提并论。文章说,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是处决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杜瓦内特,而东欧事变的高潮则是罗马尼亚处决齐奥塞斯库总统夫妇。其实,只要对法国革命史作稍为深入一点的分析,就可以看出,1989年东欧发生的事变,与其说类似于法国大革命,倒不如说  相似文献   

13.
于海莲 《当代亚太》2001,(11):44-51
印度自独立以来一直重视国营企业的发展.但长期以来,国营企业在为印度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本文就印度国营企业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以及政府采取的改革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经过数月的争论,波兰议会通过了《国营企业私有化法》,波兰开始了转变经济结构的改革。《私有化法》及其《关于设立所有权改造部的法律》是广泛适用于国营企业私有化问题的普遍性法律规定。《私有化法》仅适用于国营企业,《银行法》则为银行股份化的改革提供了独立的法律依据。(根据部长会议的决定)国家银行和国家合作银行可以转变为股份两合银行公司。财政部长负  相似文献   

15.
戈宝权先生1935年作为《大公报》驻苏记者,于同年6月30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全苏联体育大检阅时,见到正在苏联访问的罗曼·罗兰夫妇,由高尔基陪同前往观礼。1938年戈宝权初次访问巴黎,四十余年后的1984年,他又应邀前往法国访问和讲学,先后在几所大学和兰斯市政厅做过关于《法国文学在中国》的报告。他还于同年11—12月访问年已九十高龄的罗曼·罗兰夫人,进行了亲切的会谈。下面这篇文章是他为了纪念罗曼·罗兰逝世四十周年而作,现根据新发现的资料又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16.
苏东前政权早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陆续开始搞经济改革,但收效不大,反对派趁机兴风作浪,最终导致政权更迭。新政权原想在短期内在各个方面,尤其在经济方面有较大起色。但是,东欧各国除了政权、意识形态、街道和党派名称等方面有了很大变化外,经济毫无起色,经济转轨,尤其是国营企业转轨缓慢。这一现象引起一些学者的思索。波兰学者库兹明斯基认为,尽管新政权决心彻底改革经济制度,变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从而建立起全新的经济关系。但是,迄今东欧传统的国营企业变化不大。妨碍国营企业转轨的障碍之一是企业内外旧的经济管理模式仍在起作用,新的、接近西方的那一套经济管理制度尚未建立起来。库兹明斯基指的企业旧经济管理体制与西方经济管理体制之间差别在什么地方呢?企业  相似文献   

17.
法典化是法律体系成熟的基本标志。历史上,为了确保行政法的灵活性,法国行政法抛弃了法典化的进路,形成了判例法传统。“二战”之后,面临行政法民主化和体系化的压力,法国开启了行政法的法典编撰之路。《公众与行政机关关系法典》的编撰,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法国行政法的判例法传统,改变了法国行政法在法典化浪潮中的孤立地位。该法一方面对最高行政法院发展的一般法律原则和形成程序方面的重要立法予以重述,另一方面也对立法和实践中多样化的实体和程序规则进行了澄清和统一。《公众与行政机关关系法典》的编撰过程和制度创新,对于我国正在推动的行政法典编撰,在目标设定、重点内容、规则弹性以及对司法机关的倚重,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们正处于一个极端重要时期的开端,在这一时期,我们的许多国营企业将不得不向具有更高效率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转换。我们一般将它们划为“商业企业”一类的各式各样的企业组合,将争得有利的地位,然而真正的、非国有化的、合作的、自主经营的企业——即雇员参与管理的国营企业——非国家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私人所拥有的企业和大批计划成立的混合公司,这些企业将要起重要作用。只有未来的发展才能证明哪种企业组合形式是成功的或失败的。毫无疑问,股份公司这种市场经济中最普遍的商业企业形式,将在经济转轨中起重大作用。企业的股份制形式,由于以下事实即它能把财产权化整为零使公民都有机会得到一份并可互相转让,也能有目的地  相似文献   

19.
《泰凯尔》知识分子曾经以毛主义为意识形态进行激进的政治参与,生产了流行于法国知识界的"中国梦"——关于中国的想象。本文植根于法国六七十年代的历史语境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他们关于中国的想象是为了解决法国社会问题的一种内向投射。但问题是这种想象忽视了中国的现实,具有欧洲中心主义的倾向。另外,对于这一现象的分析也是对法国知识分子命运的考察,是对法国六七十年代思想史的断代考古。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法国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反法西斯斗争的坚强战士、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夏尔·戴高乐(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1890—1970)诞生100周年。为了缅怀这位伟人,本刊自1988年起除举办《我看戴高乐》的征文活动外,还陆续发表过数篇关于戴高乐研究的论、译文。《法国研究》本期又刊出此专题的两篇文章,作为对戴高乐将军诞生100周年、逝世2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