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张立松 《中国保安》2009,(10):70-70
我对老家的红柿子情有独钟,从小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它没有亮丽的外表,没有诱人的香味,但每到硕果满枝时,我分明在心底嗅到了浓郁的柿香。我的老家在蓟县,那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盛产多种优质果品,其中就包括柿子。蓟县属于半山区,北部是山区,南部为平原,适于多种果树栽  相似文献   

2.
晓泉 《中国减灾》2005,(8):50-50
在我家的旁边,柿子树上有一个鸟窝。它们的啾啾叫声,总是让我比常人多一份牵挂。那个鸟窝,准确地说是个麻雀窝。它高高在上地安落在一株粗大而又老态龙钟的柿子树杈上。清晨的阳光带着昨夜春雨的潮湿,明亮而滋润。麻雀们金子般地飘洒下来,也落进了树权上那只鸟窝,远远近近都响起比歌声还好听的啾鸣。  相似文献   

3.
柿子熟时     
夏局长是从那年当上副局长后才把家安进城里的。但夏局长坚持每年重阳节这一天回山里老家摘一次柿子,顺便看看仍然住在老家的父亲。那棵柿树在山里老家的门前,庞大的树冠遮天盖日,秋天,红红的柿子挂满枝头,像夜空缀满亮亮的星星。每年的这一天,老人会显得很兴奋。早早地就等着儿子的到来,看儿子上树摘柿子,仿佛又看到了儿子小时的身影,好像自己也变得年轻了。老人站在树下禁不住唠叨两句:“慢些啊,小心啊!”儿子笑笑:“放心吧,还当我是几岁的小孩呀。”老人说:“哦,不是,你现在不经常上树了,生疏,还是小心些好。”摘完柿子,小车载着儿子渐渐…  相似文献   

4.
深秋时节,走进永定,这块闽粤边界的红土地,层林尽染,绿色依然为主色调的山野夹杂着金黄、淡红、浅紫的斑驳色彩,犹如一幅立体油画,让人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遍布山坡的熟透柿子,如同一个个小灯笼般缀满枝头,把寂静的秋野映照得红里透亮,  相似文献   

5.
人与器物     
雪小禅 《创造》2016,(4):66
喜欢逛旧物市场。逛这种市场的多是中老年人。人到中年,心境渐渐老下来,如秋后的柿子,经了霜冻,反倒甜了,形状不似年轻那样壮美,却自有一种踏实与朴素。那些质朴的、古拙的、敦厚的器物让我欢喜。就像喜欢日本那种清简的情调:草不着色、纸不印花、木不涂漆。那种本分朴素得让人心动,心疼。让人想起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冰清的少女,殉情的少年。淘过一件粗木家具。有明显裂纹,上面的雕花全斑驳了,桌面上还有油点。谁曾在上面摆过东西吃过饭呢?朋友建议我涂上清漆,这样看起来会新一些,我执意不肯。那上面的  相似文献   

6.
柿话     
吴凯 《中州统战》2001,(8):38-38
我国是柿树的故乡,已有3000余年栽培柿树的历史。全国各地均栽种柿树,台湾嘉义地区也盛产柿子。不过,柿子主要产地还是在黄河中下游及我省西部山区。柿子晶莹如玉、红似灯笼,古人视其为祥瑞、吉利、美满的象征,被列为祭祀供品之一。目前,全国约有800多个柿子品种。人们常吃的柿子是烘柿子和漤(音懒)柿子。烘柿子糖分大,水分也大,颜色鲜红,一般个儿较小,看起来像小红灯笼似的惹人喜爱。吃时洗净拔掉柿盖,用嘴一吸溜,净剩一张皮,甘甜之味直沁心脾。街上卖的烘柿子大多是摘后存放焐出来的。在树上熟透了的烘柿子叫树头烘,现摘…  相似文献   

7.
<正>"我这些甜柿是广东引进的,名叫‘富有’,不用脱涩,摘下来削了皮就能吃,不信你尝一下!"秋日暖阳洒在岑溪市波塘镇和村大段组果农欧显似家的柿子林,黄澄澄的柿子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今年已经52岁的欧显似摘了一个甜柿递给笔者。眼前黄里透红的甜柿,外表与普通的涩柿子并无太大差异,只是个头较大。削了皮放入口中一咬,十分脆甜爽口。欧显似一边继续采摘柿子,一边兴奋地说着自己与甜柿结缘致富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段玉梅 《中国保安》2012,(21):76-76
母亲家在南城,离我家有五六公里那么远,母亲在家里种了一棵葡萄树,每年夏季一到,满院子里都结满了葡萄,母亲知道我,特别喜欢吃葡萄,只要院子里的葡萄成熟了,就会步行走五六公里的路程,把满满的一篮子葡萄给我送过来,让我尝尝鲜。  相似文献   

9.
严风华 《当代广西》2013,(16):56-57
有风的时光真好。在山里,风让我知道人气的作用是如此的神奇;在先哲那里,风让我明白,学人的气节是如此的强大——我常常看见风在我的眼前掠过。我看见的风是轻柔的那种,呈流线形的。它们的颜色,有乳白,有浅绿,有深灰,甚至是大红,质地却十分通透、净洁。它们有时是独个儿,有时是缠结一起,彩带一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我叫张孝英,女,今年69岁,是丹江口市大沟乡柿子坪村10组村民。今日我再次眼含热泪托人写稿,夸一夸乡人大主席顾国林同志今年夏季帮我家忙"双抢",帮资金的事儿。顾国林是去年春与我家建立扶贫帮困联系的。一年多来顾主席对我家无微不至关心的事儿太多了,最让我感激的是夏收前夕,他得知我家无钱购买化肥种子时,不仅为我家垫钱购买了5包化肥和3公斤玉米种托人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0月底,将满28岁的我从临湘市疾控中心办公室负责人的岗位上被组织作为党外干部调任横铺乡人民政府副乡长,从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转变为一名基层乡镇领导。1年来我经历着角色转变的考验,新的岗位要求,我又同时扮演着不同角色,并要能够迅速打开工作局面,这让我得到了锻炼,还让我丰富了工作经验,又取得了工作成绩。  相似文献   

12.
再话柿子     
侯铁军 《中州统战》2001,(11):40-40
欣读贵刊第8期吴凯同志的《柿话》,颇感兴趣,他说出了我们豫西人民想要说的话。我与柿子相伴40余载,现仅就柿子的食用和药用问题略抒己见,以为补充。柿子的吃法很多,《柿话》已述之。文中说到空腹吃柿子或长期吃柿子会形成胃结石,但这种结石症如何治,则未言及。我们豫西人从生活习惯中得到一方,就是将烘柿和白面烙饼,用瓦片在火上把饼烤至焦黄而不发糊变黑,最后把它碾成细面,口服2至3天,饭前服用,效果甚佳。烘柿汁可作为哺乳期孩子缺奶的补充品。柿子含糖、蛋白质较高,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豫西群众过去没钱…  相似文献   

13.
每个早上,拉开幽绿的窗帘,让明丽的阳光穿越昨夜的梦境,放上一曲轻盈空灵的音乐,让思绪跟着灵魂曼妙起舞。走进书房,若干种类的书籍拥满了我的眼帘。踢掉鞋子,踩在如云朵般绵软的地毯上,那朵盛开的百合在我的脚  相似文献   

14.
牵挂     
那时候是晚上10点3分26秒,我正对着电台话筒声嘶力竭地大声喊叫着布警。喊叫声一改我平时的文质彬彬的略带着些磁性的好听的声音,变得急迫而沙哑。让我焦急的是刚接到110报警,发生了一起摩托车抢劫案,歹徒正在飞奔。我看着地图,根据歹徒的逃跑方向调动车组围追堵截。但让我生气的是一些车组回话太慢,而且声音里还有些懒洋洋的。更有些甚至还问我叫他有什么事,过分!这时,电话铃就响起来。刚要接电话,又有  相似文献   

15.
张辉 《小康》2006,(9):83-83
当看到方方正正的汉字时,一种挡不住的魔力让毕晓普对中国文化如痴如醉。英国驻上海总领事毕晓普的办公桌放着两套书:《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尽管在上海已经工作三年,尽管学校里学的就是东方文化,尽管还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但悠久的中国文化仍然让毕晓普爱不释手。她说,“虽然我今年任期将满,但我还希望能有机会回到上海来工作,定居在中国”。毕晓普并不记得有什么事情让她突然对中国产生了兴趣。由于从小对语言有一种天然的喜爱,毕晓普学习了德语、法语,当她看到方方正正的汉字时,一种挡不住的魔力让她如痴如醉。1970年代中英正式建…  相似文献   

16.
女人与水     
痴顽公子贾宝玉混迹女儿国,深切了解女人的属性,说出了“女人是水做的”此等大彻大悟大智大慧之哲言。他大概算是第一个发现女人与水有内在联系的大名人吧。 在以后的大师笔下,女人与水可谓水乳交融了。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离了婚的女人是难收的覆水,女人的腰——“简直和苏州的牛皮糖一样,使我满舌头的甜,满牙齿的软呀。”(朱自清《女人》)就连女孩子的脸色,也是新鲜得使人见了  相似文献   

17.
到西藏,意味着一次非凡的出行。这也是眼下的一种时尚。 很多年前,我遇到一个熟识的画家。闲下来聊聊,他激动地告诉我,西藏让他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觉得以前的画都是没有意思的,风情的,甜腻的。从西藏回来,他决定抛弃从前的画风,不再画版纳啊,大理啊,丛林啊,女子啊这一类“没劲”的东西。画家的画确实让我刮目相看,因为那些画充满了西藏美丽简单的线条,充满了荒凉的地平线的空阔,枯死的野牛头,写满经文的玛尼石;苍凉的经幡在画幅里飘动的样子让我敬畏,而匍匐长叩的信仰者让我感到灵魂的惊动。画家让我听一组国外来的音乐,…  相似文献   

18.
深秋花开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流浪省城,搬家自然频繁得让人麻木。我住过臭水沟旁狭窄的平房,也住过按单元计算的高楼;住过人声鼎沸的闹市区,也住过凄寒冷清的城市角落。只是我没有料到,这次搬家居然让我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感动,而且仅仅因为阳台上几盆濒临死亡的平凡花草。三米来长的阳台上有一盆仙人虫,它们的身子满是皱纹,算活得最好的。另外两盆我叫不出名字的花草叶子已经落尽,只剩下指头粗的花茎。我用指甲在它们身上抠了几下,皮里依旧显露出绿色。花盆里的泥土已干裂出指头宽的缝隙,我从旁边拣起一把断了的螺丝刀刨了刨,尘土飞扬。我心里明白,它…  相似文献   

19.
正去峨眉山是我多年的夙愿,2018年国庆前夕我与小海四人终于登上了峨眉山。上峨眉山,应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陡峭的石阶路让人望而生畏,上不见头,仿佛是自金顶上悬挂下来的天梯。摩肩接踵的人们稍不注意,走在后面的人就会撞上前面上石阶的人。在一处陡峭逼仄的石阶上,竟发现了一个背篓子的人。我喘出来的气和着山上的雾气冲向他后背的篓子,定睛一看,满篓的石子,足有一百五六十斤重。他佝偻着身子,稍稍往前倾,想让篓子的重心也跟着往前,屁股往后,向上撅起,一双手紧紧攥着一根丁字棍往前探  相似文献   

20.
满了吗?     
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觉得功德圆满,便向师傅表示,自己可以满师了。师傅未回答,只叫他装满一大碗石头来。徒弟依言做了。师傅指装满石头的碗问:“满了吗?”答曰:“满了。”师傅把沙子撒满了石缝。又问:“满了吗?”答:“满了。”师傅再向碗里撒入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这回徒弟十分肯定地点了点头:“满了。”师傅又向碗里倾入大量的水,还是没有溢出。师傅继续问:“满了吗?”结局:那位自满的徒弟再也没答上来。 我很喜欢这则故事。“满了吗?”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却如同当头棒,把一颗沉溺于自满的心一下子惊醒了。于是,我发现:当我闭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