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昌海 《理论月刊》2009,(5):141-144
由于城市财政、粮食物资供应和就业问题无法解决,中国走上了一条与世界城市化进程相反的道路.在彻底否定"文革"前17年教育的前提之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还被赋予了强制动员性的政治涵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其初衷试图结合支援农业发展,探索一条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道路.这一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延续了27年. 周恩来十分关心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一再要求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党政机关对下乡知青要做到“国家关心,负责到底”,而自己首先身体力行,心系知青,为他们的妥善安置和健康成长,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广大知青也无比崇敬和深情爱戴周总理.  相似文献   

3.
10年"文化大革命"产生了许多"新生事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曾是其中之一.虽然这段历史已成往昔,但究竟这场曾一度涉及全国千家万户,影响各条战线人们利益,对一代青年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运动应如何评价,这一代青年在上山下乡运动中的所作所为应如何评估,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需要给予符合历史实际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在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研究中 ,对知青心态的研究应该受到重视 ,因为知青上山下乡时的心态直接影响着整个上山下乡活动。知青下乡的心态比较复杂 ,但基本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者的心态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 ,被动者的心态中含着迷茫和无奈。  相似文献   

5.
家庭出身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吴丽萍从50年代到70年代,出身问题曾经困扰了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它作为划分阶级阵线的一个基本尺度,可以决定着谁能够下地狱、谁能上天堂。所谓家庭出身,是由本人家庭的阶级成份决定的,而成份又是根据该家庭解放前三年的经济地位来...  相似文献   

6.
卢文忠 《传承》2009,(6):122-123
以马尔库塞关于"单向度的人"的理论考察和分析"文革"前期"上山下乡"运动中知识青年所呈现出某种"单向度"的特征。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克服非和谐因素,消灭这种"单向度",把"单向度"的人转变为"多维度"的人,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研究需要深化■李玉琦“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从这段语录正式发表算起,到1998年底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了整整30年。受这条语录的感召上山下乡的城镇知识青年们,也基本上回到了城里。虽然这条语录深深地印...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答录(上)问/边彦军,张素华答/张化一代人的追寻问人:发生在中国50、60年代以至70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事,曾经牵涉到千家万户,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它是怎么兴起的?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它和毛泽东又有什么...  相似文献   

9.
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分期方奕我和多数人的主要分歧并不在于将上山下乡分成两个阶段还是三个阶段,而是我将上山下乡第二阶段的起始时间由一般所认为的1966年或1967年推前到1962年,这似乎是一个根本性的分歧,因为这将确定上山下乡的历史转折点。应该说...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答录(下)问/边彦军,张素华答/张化高涨与扭曲提问人:到“文革”时期,知青上山下乡又掀起一个高潮。怎么看待这一时期的知青上山下乡呢?张化: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知青上山下乡变成了一场政治运动,成了那场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11.
韩文 《协商论坛》2012,(7):44-46
今年4月,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第四次来到他“下乡住村”的点——山西省武乡县砖壁村。袁纯清现在是砖壁村的“第431个村民”。干农活、睡土炕、吃土菜、聊家常、出主意……他关心“自己村”的长远发展,每次来都会就农民致富的问题和村民们来一次大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丁世华 《春秋》2012,(1):34-35
1963年6月至7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六大区精减职工和青年学生安置工作领导小组长会议,决定将大规模“动员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实施。自1964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动员组织非农业人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并把上山下乡确立为城镇青年学生就业的一项长远方针,制定了一套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博士生兼职做了村长助理,来自高等教育的知识和成果落入了农村。这与四十年前的“上山下乡”运动仿佛类似,但多了一层市场经济下的战略考虑,因为“教育上的差距,最终体现在发展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毕铭 《传承》2010,(4):10-11
统战工作是战争年代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通过开展高树勋运动,促使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接受改编、被我军俘虏的达636万人。  相似文献   

15.
以马尔库塞关于"单向度的人"的理论考察和分析"文革"前期"上山下乡"运动中知识青年所呈现出某种"单向度"的特征.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克服非和谐因素,消灭这种"单向度",把"单向度"的人转变为"多维度"的人,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亚 《小康》2006,(3):64-66
类似于“知识青年”再“下乡”的大学生村官运动正逐步展开,“大学生”村官最终能给农村带去什么?这一举措能否破解新农村建设人才之困?  相似文献   

17.
高晓晓 《今日浙江》2011,(23):37-38
11月22日,第三届浙江省大学生现代农业就业创业招聘会在浙江农林大学火爆落幕。招聘会共有近3000人到场,达成意向2642份。水泄不通的招聘现场,不断攀升的协议数据,朝气蓬勃的年轻脸庞,无不昭示着大学生们奔向广阔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8.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整体经济形势低迷,令中国六百一十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雪上加霜。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院长程惠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农村建设中,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是解决大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5,(9)
<正>李勇冠、谢佳宏、陈聪、卓齐辉、辜迅翔、陈统奎……这些没种过地但却有知识、有理想的青年才俊,"逆流"而动、回到乡村,将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最现代的观念技术结合起来,闯出了一条"创业和创新"的反哺桑梓之路2013年底,在外地求学、闯荡了11年的李勇冠"回家"了。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回家,本应是一件让父母感到开心的好事情,但李勇冠的父母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们一度甚至非常"生气"。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告老才是还乡时,"落叶"才走"归根"路,刚刚跨入"而立之年"的李勇冠却横下一条心来,  相似文献   

20.
吴志菲 《春秋》2013,(4):9-16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句响亮的口号曾流行20余年。这口号是几近2000万人青春岁月的写照,抑或几乎整整一代中国人的历史印记。因为这句口号,“上山下乡”深深烙印进无数正值花样年华的知识青年的命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