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与韩国经济技术合作在短短的几年里,已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经济技术合作的过程中,山东省作为中国最早对韩国开放,以及韩国对华投资的重点地区,以其合作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充分显示出双方以经济技术优势互补与平等互利为基础的发展潜力和合作前景。本文根据中国山东省与韩国经济技术优势互补基础的分析,讨论了双方经济技术的优势互补及产业选择,并提出推动双方经济技术合作与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中国连续颁布了“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使韩国对华投资企业面临转变经营策略的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机会、风险、竞争优势与劣势等影响中国劳动力市场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本地化经营、撤出或转移等对应策略,进而建议韩国对华投资企业要积极推进本地化经营战略,很好地理解和实行新的劳动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韩国对华投资起步虽晚,但已占韩国企业对外投资总额的42%,韩国企业已将中国视为“第二个产业前沿基地”。通过对韩国在我国28个省区直接投资及各地区市场环境等解释变量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地区性工资差异和较低的投资成本已不再是韩国对华投资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呈现出从传统的成本导向型逐步向市场导向型转移等一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4.
韩国工农业政策(50~80年代)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 ,韩国工业政策由在官方直接控制下执行转变为一套与市场相联的鼓励性政策 ;农业政策由原来很少涉及对发展的扶持转变为对农业的直接作用远超出工业 ,不仅规定信贷与投资 ,而且执行了大量的扶持计划。 70年代面对经济发展的新问题又进行了相应的政策调整。从而使韩国经济实现了由农业向工业、由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5.
2003年韩国经济意外地急剧萎缩,而世界及韩国各主要经济研究机构则一致认为2004年的经济将好于去年,但对增长幅度的预测却差异很大。国际上的乐观预测主要是依据韩国经济从困境中恢复时所显示的强有力的增长率记录,而韩国三星经济研究则认为,由于信用梗塞现象再度发生、韩国出口能力的有限、平均设备投资几乎停滞等原因,今年韩国经济要实现潜在增长率将比较困难。2004年韩国经济必须将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同时加以考虑,争取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均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以后的韩国对华直接投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国金融危机后 ,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投资的项目数和金额均大幅度减少 ,在华韩资企业也开始进行重大的结构调整 ,针对中国国内市场的投资逐渐增多。伴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事业的推进 ,在中国内陆地区投资的韩国企业逐渐增多。可以预料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结构国际化的进展 ,今后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不仅会有量的快速发展 ,而且在质的方面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投资地区和投资行业将进一步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墨西哥经济继续缓慢稳定增长王绪苓1993年是萨利纳斯总统执政的第5个年头。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稳定经济战略,近年来,墨西哥经济取得了重大进展。墨西哥新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稳定国内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对外开放和推动市场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以促进经济的...  相似文献   

8.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始于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由于韩国政府保持广泛的资本控制制度,韩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较慢。80年代中后期,韩国政府逐渐放松对外直接投资控制,韩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才迅速发展,加之中韩两国1992年才建立外交关系,所以,韩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在对华直接投资方面属于起步较晚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2002年,韩国一扫20世纪末的颓气,经济增长率达到6%左右。从股市健康发展到信贷评级不断上调,韩国再度成为亚洲经济中的一颗明星。韩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在金融危机后迅速反弹,关键是韩国政府果断推行金融、企业、劳动和公共部门的改革。尤其重要的是,政府采取紧缩金融政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体制,并极力维持健康的股票市场以促进投资,提高消费者信心。韩国金融改革仍有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但其推动改革的做法、决心和经验却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韩国政府为缓解国内资源短缺和市场狭小的矛盾,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对外投资政策,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对外投资政策。我国政府为鼓励企业“走出去”,在金融、税收、外汇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历史较短,在对外投资政策上,我们正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我们有必要借鉴韩国的做法,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11.
韩国政府针对其当前社会经济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并制定了未来均衡发展战略,但韩国社会尤其是大企业家却认为这种发展困境不是源于失衡和不公平,而是过分强调均衡、忽视市场差别化的缘故。韩国经济研究院院长左承喜教授指出,1980年代后期韩国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韩国政治民主运动后的平等主义改革,韩国当前经济政策的执行导致了十大不可思议的结果,市场经济和经济发展都是以差别化原理为基础的,经济民主化并不可取,市场差别化才是韩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对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加,导致能源供应缺口不断扩大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印度政府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发展清洁能源的政策。印度清洁能源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投资商机凸显。商机主要来自市场驱动力和政策驱动力,商务投资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尽管如此,其仍然存在政策障碍和投资障碍两大挑战。应当从政策、技术和融资三个方面完善印度清洁能源政策和市场商务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3.
越南实行革新开放后,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越南企业就开始探索对外直接投资问题。1999年以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越南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至今,越南对外直接投资的对象国主要是老挝、柬埔寨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以及美国、新加坡、中国、韩国、日本等与越南经贸往来密切的国家。主要投资领域包括油气开采、农作物种植、通讯网络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越南经济发展迅速,成为继中国以外受世界关注的亚洲新兴国家。越南自1986年实行经济革新政策以来的20多年中,特别是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后,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经济的年增长率平均达7%以上。而外国资本对越南的投资是越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动力之一,其中,中国台湾省对越南的投资在推动越南经济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印度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以国内市场为主,对外开放程度比较小。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服务于实现工业化和地区大国的总目标。独立后,尼赫鲁总理制定了全方位的对外经济政策,多方获取外援,并对外国私人投资实行利用与限制相结合的政策,以弥补本国建设资金和技术的不足;同时实行进口替代政策,建设自己的工业体系,并发挥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描述了韩国电信产业竞争促进政策的展开过程。然后对韩国电信产业改革成功的原因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进行了思考。虽然20世纪90年代韩国电信产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在新自由主义潮流下进行的全球电信产业改革基本一致,但是政府不断贯彻自己制定的电信产业发展战略,并在必要时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角度看,90年代的韩国电信产业政策并不是过去时期的“发展型国家”那样的国家主导型政策,也不是市场万能主义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而是市场和政府都充分发挥其功能并追求两者合作益处的政策。在韩国电信产业的改革与发展过程当中,韩国政府能起到积极作用的制度因素有三点;政策理念的灵活性;信息通信部的高度自主性;政府与企业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韩两国的贸易额大幅度增长,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投资国之一。韩国对中国的投资经过了投资许可时期、初步投资时期、展开投资时期。在韩国对中国投资的整体性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几种方案,以推进今后的投资。  相似文献   

18.
一个强健的人民币体制将实现宏观金融的长期稳定。为此面对亚洲金融风暴,中国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区域各国保证人民币不贬值。但是.人民币不贬值将影响到中国的贸易平衡状态和带来其他不利的因素。那么,实行人民币保值是正确的政策吗?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影响也许是国外在中国的投资,中国70%的国外直接投资来自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的紧缩使得私人投资减少,中国国有企业股份化进程将减缓。在金融危机中,如金融部门得利,国有企业成分刚遭受报失。与此同时,由于人民币…  相似文献   

19.
自1988年老挝实行引进外资政策以来,来老挝投资的外商逐年增多,成效显著。至1997年第一季度已有30多个国家的商人在老挝投资办厂,投资项目达656项,外资额增至67亿美元。泰国、美国、韩国、法国、马来西亚等国投资位居前列。外资的大量涌入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而且为老挝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中国正稳步推进自由贸易区层面的国际经济合作和协调。目前中国与自由贸易区伙伴国的贸易已接近中国进出口总额的30%。自由贸易区实行内外有别的政策,通过相互实施关税优惠直至取消关税来扩大区内贸易和促进投资。企业应该随时关注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充分享譬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