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捣臼声声     
吴建 《新青年》2004,(7):16
次打扫老屋,在厨房的柴草堆里,我又见着了那只尘封已久的石臼。那一刻我静立了许久。记忆中母亲捣臼时那铿锵的“咚咚”声似乎在耳畔回响,眼前随之浮现出母亲舂谷时的情形。在我童年时,每天吃过晚饭,母亲如果没有针线活儿做了,她就会从柜里舀出一畚箕稻谷倒进屋角的石臼里,再搬  相似文献   

2.
母亲     
母亲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眼见着她老人家一天天的消瘦下去,心里便莫名的充满着恐惧和担忧。几次要领她到医院做个检查,可母亲就是不去。我想我能明白她的心思,她担心真的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最终,我还是说服了母亲,带着她来到了医院。医院的朋友很帮忙,专门安排了一名下属为我们跑前跑后,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粥     
母亲擅长做美食,平平常常的白菜、土豆,经母亲的巧手加工,我们兄妹三人抢着吃。而最让我难忘的,却是母亲每日三餐煮的粥。一锅香喷喷、热乎乎的粥,伴着一碟花生米、几个咸鸭蛋、一碗酱菜,人手一碗粥,呼啦啦两碗下肚,撑得肚子滚圆,才心满意足地放下碗筷。  相似文献   

4.
那天清晨,母亲像往常一样去市场上买菜。回家路上,她拎着一捆捆沾着露水的鲜灵蔬菜,走着走着,只觉路面似波浪变得不平起来。又走了几步,她眼前一黑,接着“噗通”一声,倒在了地上。  相似文献   

5.
母亲爱牙     
安欣 《新青年》2007,(1):9-10
饭后,我刚坐下来写一篇文章,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我的思路。是母亲打来的,她告诉我,她的病牙治好了,要我放心。听着电话里母亲爽朗的笑声,我就知道,又能看见母亲露出满口洁白牙齿的笑了。母亲年轻时是个美到牙齿的美人。古人说的回头一笑百媚生,多是笑不露齿的,而父亲说他  相似文献   

6.
卜命     
澜涛 《新青年》2002,(11):12-13
生命真的可以预卜啊,当阴阳经纬满是爱。我出生的小村偏僻、闭塞,很少有生人出现。一天,一个40几岁模样的男人手打着竹板出现在小村街头。我好奇的问母亲,这个人是做什么的。母亲告诉我:“是算命先生,给人算命的。”“算命是什么啊?”母亲用手抚摩着我的头,说道:“就是能算出来一个人将来会怎么样,能不能当官、发财什么的……是迷信,不要信的。”母亲的话我一直相信,因为母亲是我心目中最了不起的人,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她不仅可以把布片做成漂亮的衣裤,肚子里还有好多的美丽故事。有母亲的日子,是快乐幸福的。  相似文献   

7.
第一封家书     
蒋平 《新青年》2006,(12):12-13
一 父亲和母亲因为性格不和,从我们懂事开始,家里的吵声就没有断过.一天深夜,我们又一次被父母的吵声惊醒了.父亲的大嗓门几乎满院子人都听得见:"既然合不来,那就好说好散吧,老大归我,你带着老二和小三明天就离开这个家,永远不要回来!"随后是母亲哭着收拾行李,天还没亮,我和小妹就给叫醒了.  相似文献   

8.
自从取得了做母亲的资格,便日夜幻想着有一个健康、聪明、勇敢的孩子。当他幼小的时候,我会像所有的母亲一样,用我全部的生命和爱去呵护我的宝贝,我会和他不停地说啊、说啊,说着只有我们俩才懂得的秘密;当他长大后,一定会像所有的男子汉一样,用他健壮有力的臂膀,撑起一棵大树,为我遮阴挡雨。我们会是世界上最亲密的一对母子,我会带着甜蜜的满足看他结婚、生子……日子就这样在憧憬中悄悄溜过,我们的儿子也果真如期而至了。在从医院回家的那天,我们自己动手,在床的上方为他制作了一个精制的摇篮。每天,我就这么双腿跪在床上,看着他白白嫩嫩的…  相似文献   

9.
我要离开母亲启程去远方了。早晨一起床,就看见母亲的眼睛湿润着,眼皮还有些浮肿。窗外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室内母亲在忙着帮我收拾行李。也许是担心路上行李会散开吧,细心的母亲又一针针地缝缀行李上那些唯恐不结实的接缝。这情景,  相似文献   

10.
午夜时分,骨科病房住进来一个男病人,他的小腿明显有些变形,洁白的绷带上有渗出的血渍。我因为骑车不小心扭伤了脚,恰好跟他成为了病友,他是16床,紧挨着我的床位。男人又黑又瘦,小平头,大概三十多岁的年纪,手腕上缠着一条毛巾,看上去,像是在大街上做搬运的"扁担"。住进来没多久,警察就来了。做笔录时,我了解到他是从农村进城的民工。  相似文献   

11.
母爱如金     
在整个长大的过程中,因为有母亲,我并没有缺少阳光、温暖以及该有的快乐。我知道,母亲最终也不会给我留下金子,甚至不会留下一分钱的东西,但做儿子的懂得,今生能得到宽厚温暖而又绵绵不绝的母爱,就已经得到了比金子还要贵重的财富。  相似文献   

12.
我正在家里等着母亲。母亲住乡下,说好今天来,可是怎么还没到?火车到站的点儿早就到了。正在着急,有急切的敲门声,我去开门,正是母亲。她满头大汗,满脸焦急。还没等我开口,她就气喘吁吁又气急败坏地说:“你们城里没好人,不但有贼,还有骗子。”  相似文献   

13.
一个朋友的母亲,是一个很优秀的知识女性,多年从事聚合物的研究,在专业方面很有成就。可是,在生活方面,这位女性非常的不快乐,她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敌意,她总是生活在“赌气”的情绪里。嫌小时工太懒,她就赌气不用小时工搞卫生,样样事情自己干。可干着又嫌累,累了便打电话给女儿,说女儿对她不好。女儿很优秀,研究生毕业后分在研究所里做学问。母亲说,做学问有什么意思,挣钱太少,我都做了一辈子学问了,没什么意思。女儿听了母亲的话,就辞掉原来的工作应聘到一家大公司去做白领,工资很高,生活得也很好。可这位母亲还是不满意,说女儿的工作是没有…  相似文献   

14.
在台北的蒋碧微,与子女只能在照片上见面了。 徐伯阳说:“把我们儿女的情况,告诉我母亲的,是我父亲朋友沈宜甲先生。还是在1927年4月,我母亲发现她怀孕了.我父亲当时在新加坡卖画,我母亲决定回国内生孩子,她把六、七大箱书画交给航空运输公司,直接运到国内来。她一个人从巴黎搬家,沈宜甲帮了很多忙。临走的时候,我母亲很感激他,没什么好东西给他,就指着自己的肚子说:这孩子生下来认你做干爹。1976年沈宜甲回来探亲时找到我,就跟我讲起这段事。我们还一起在我父亲的墓前照了相,他把这张照片辗转到我母亲手里。  相似文献   

15.
一 母亲盼我们回去,每次打电话,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时候回来?小虎子长多高了?"小虎子是我的儿子.我们在电话里告诉了她,那头,母亲略带一丝伤感地说:"有空就回来,不然,小虎子回来,怕我都认不出来了."我们应承着,说一定回来,到了暑假,一准带着孩子回来.母亲沉吟了一会儿,大概在计算着我们回归的日子吧,如果时间还长,就会长叹一声:"还要那么长时间啊.  相似文献   

16.
在父亲葬礼的16天后,我的母亲来和我住在一起。这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事情,事实是无法改变的。父亲走得太突然,而母亲得了癌症也使她只能和轮椅相伴。在去安养院和与我同住之间,她只能选择后者。在我生命中的45年中,我们母女二人总是不和。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所做的事没有一件可以取悦她,而她说的任何话对我都毫无意义。等我长大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根本互不理睬。  相似文献   

17.
阿冰 《新青年》2005,(8):17
父亲的肺癌已经到了晚期,家里为了给他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母亲为了能挣点钱,也不顾我们的劝阻做起了钟点工,去帮一户人家看孩子。家境困窘到了极点,也许,下一笔的医疗费就得向亲朋好友去借了。渐渐地,父亲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有几次说啥也不治了,挣扎着要回家。我们说有钱,母亲也说有钱,有一次还对父亲说,她自己还存着一大笔私房钱呢。父亲的眼光有点迷离,他似乎不相信母亲的话。他看看我,又看看弟弟妹妹,说:“你妈说的是假的,她哪里来的私房钱,我还不知道吗?”我想想也是,母亲没有工作,除了父亲的工资,她有什么私房钱啊!但为了延…  相似文献   

18.
我上高中以前是不住校的,家离学校很远。小学的前一半一直是母亲用自行车载我去上学的。我有一个大我3岁的姐姐,每天母亲用她那辆小巧的女士自行车载着我们姐儿俩。那辆车是没有前梁的,我和姐姐都坐在后车座上。我跨开双腿挤在中间,抱住母亲的腰,然后姐姐以同样的姿势从后面抱住我。我常常是整个儿趴在·后面抱住我。母亲身上。母亲身上那种淡淡的,温柔的香,让我安心地陷进去,弥漫着。那么温柔而温暖的背,承载了我所有婉约而美丽的小女孩的梦。风吹动着我闭上了的眼睫毛,是幸福快乐的世界。小小的一辆自行车,载了我们娘儿仨。这是定格在我脑…  相似文献   

19.
姥姥     
陈华 《新青年》2007,(1):8-9
姥姥不是妈妈,却给了我无边的母爱。她也不是母亲的母亲,她在40岁那年才抱养了母亲,因为,她一生不曾生育过。为这,姥爷背着她在外面又娶了妻并且生了二男一女3个孩子,还一直守着那边的妻儿过了一辈子,一直到死。而姥姥从26岁姥爷离开家门到88岁去世,自己生活了62年。母亲生下我  相似文献   

20.
上星期回家,母亲说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头也疼得很厉害,我赶紧找了辆车送母亲到医院检查.没想到,记忆中一向身体强健的母亲竟有那么多的疾病缠身,胳膊疼是肩周炎,头疼是因为颈椎压迫神经,还检查出了血脂高,血糖低等一系列问题.我饱含着内疚看着母亲,母亲的白发纷披在枯黄的脸上,神情疲惫苍老.她仿佛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局促不安又张皇失措,好像自己拖累了孩子,甚至不敢抬眼正视我.我伸出手,握住母亲干瘦的手掌,不禁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