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何利用冬闲丰富自己的知识,学到最新最实用的致富信息,农工们对“科技之冬”活动,普遍都有四盼。 一盼科技书籍能下乡来。希望有关部门组织图书部门把一些实用科技书籍,送到基层,送到农工手中,让科技“老师”常驻农工家中。 二盼农业技术人员下乡来。农工们希望能当面向农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咨询,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三盼各类致富培训班下乡来。目前,农工们不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进入冬季以来,笔者了解到,如何利用冬闲增加自己的种植、养殖知识,学到实用的致富信息,是农工们的共同心愿。他们对农场开展的“科技之冬”活动普遍有四盼: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科技之冬”活动对提高农工的科技水平,加快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步伐,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笔者从一些农工中了解到,送下乡的一些科学技术并不合乎他们的“口味”,他们对“科技之冬”活动有五盼: 一盼科技培训形式要多样化。农工们认为培训可以采用技术员辅导、电视教学、专题讲座、召开讨论会等多管齐下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七师一三○团广大女工积极展开以“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比团结、比成绩、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巾帼建功”、“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涌现出了一大批“巾帼建功”示范岗和“巾帼科技致富能手”,促进和带动了该团“两个文明”建设的步伐。 2002年,该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及时做好新形势下的女工工作。全团129名女干部用房产抵押,为24个农业连队的1150户农工担保贷款148万元,捐物3600余件。在5月和7月的农田管理时期,该团机关、棉纺织厂、加工厂等单位的300多名妇女在8天的时间里累计为农工除草、定苗1.5万亩,共为农工节约田管费用7.2万元。在为该团中心小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五师八十九团在“科技下乡”活动中,针对农工迫切需要的科技信息服务,开通了“科技服务热线”。该团是一个拥用10万亩耕地、以植棉为主的中型国营农场,他们根据热线中农工反映的普遍问题和棉花  相似文献   

6.
今年,农五师八十九团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继续大力发展各类专业技术协会,靠他们播洒科技火种,叩开农工致富之门。 为解决科技与农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七师一二八团是一个拥有13余万亩棉花的农业大团,农业一线职工占70%以上,且素质高低不一。在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中,一二八团干部职工达成共识,建团场科技书屋,让农工充电,引导农工比学习、比知识、比技术、比上致富项目。目前,该团、连两级共投资50多万元,建起了3个“科技文化书屋”,25个连队建起了图书室、“读书点”。并采取团农广校供给、干部捐赠、社会有识之士加盟等办法,充实图书2.5多万册,电化教育设备36台(套)。十七连党支部书记苏良慧动情地说:“现在职工那股学习劲特高,夫妻共读、父子同学更是不足为奇。”书屋里学理论,书屋…  相似文献   

8.
农场新事     
二团农工办起"家庭科研所"薛国成伴随着科技兴农、科技致富步伐的加快,在农一师二团,一批由农工群众在生产实践中自发产生的新生事物--"家庭科研所"应运而生。近年来,一些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田秀才"在尝到科技甜头之后,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科技示范,而开始在团科技部门的扶持下,分别在种植、养殖、果树、花木等领域  相似文献   

9.
素质工程     
"绿色证书"为农工打开致富门 谢国庆 徐景芬 为不断提高农牧职工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扎根团场、服务团场的农业科技 骨干队伍,自去年3月3日开始,农十师一八七团成立了由团长、政委任组长的农工技术职称评定领导 小组,开设了农学班和农机班,并由兵团农科院教授、师农业局、师兽医站、师农机局等部门人员对60 名农工进行了为期12天的科技培训。  相似文献   

10.
庭院经济作为团场经济新的生长点,是职工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如何加快庭院经济的发展,使之规模化、产业化,成为繁荣市场经济的多极经营主体,与团场的主体经济共同发展,相得益彰,除政策上和组织领导上给予必要的保证外,亟需四种“经纪人”来穿针引线,搭桥铺路。 一是“信息经纪人”。农工对“种什么”“养什么”心中没底,急切盼望能有一批信息灵、把握行情准的经纪人替他们提供致富信息。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目前,广大农工急切盼望农牧团场出现三种经纪人,为农工生产销售提供服务。 一是科技经纪人。农工盼望有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进入团场技术市场,以经纪人的身份为农工引进和推广各种优质高效的农业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六师新湖农场试验站女工委从提高女职工的整体素质入手,培养科技致富意识,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和鼓励女职工学知识、学文化,开展了“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妇女一改昔日围着锅台转的局面,纷纷走出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兵团团场现代化农业的广阔前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中原青年农民踏上大西北的“淘金路”。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他们由当初“择地而栖”的候鸟,成为农垦职工中的致富明星。在农一师二团就有一个个这样的代表。 十二连农工窦长印、张青婷夫妻俩是1994年落户连队的,一直从事大田劳动。别看俩人个头小,但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植棉纯收入12万元,2004年纯收入22 万元,2005年纯收入达38万元,宋继彬依靠科技植棉,实现了他致富“三级跳”的奋斗目标。今年42岁的宋继彬是农八师一四二团十一连的一名农工。2003年,连队新上了一个滴灌首部系统,宋继彬果断地出资2.5万元,购买了系统  相似文献   

15.
新农公司阿拉尔农业分公司幸福城农场深入开展“建设学习型农场、提高连队农工素质”活动,把培养“学会求知”的学习型农工作为活动的目标,培养农工赶紧学习、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观念。农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农工会学、爱学。场里投资11万元,给连队配备了电化教育设施。目前全场已有11个标准化电教室,150余种8000余册科技读物。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我是《兵团工运》的读者,有许多农工反映,《兵团工运》什么时候能与职工见面,以帮助他们致富奔小康? 《兵团工运》紧贴群众生活,反映农工呼声,关心职工群  相似文献   

17.
“有钱不盖砖瓦房,先送子女进学堂”。这是时下出现在八十六团场七连农工中的热门话题。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八十六团七连的农工们走上了富裕路,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该连党支部和工会因势利导,对农工们进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教育,使很多农工观念更新,认为“千富、万富,有了知识学  相似文献   

18.
农业强则团场强,农工富则团场富。农六师奇台农场妇联将巾帼科技致富工程作为妇联工作的重中之中,大力开展女职工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努力提高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和发展,一个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在农八师一四三团农工中悄然兴起。一部分农工深感“技”不从心,便纷纷走出家门,不惜重金从外地聘请专家、教授前来担任“科技保姆”。  相似文献   

20.
1992年,周圣洁看准了西部这块热土的发展潜力,和丈夫不远千里来到了农十师一八四团五连当了一名农工。1998年,一八四团党委号召农工"依靠科技植棉、开辟致富之路",在连队召开的动员大会上,她看见部分职工持观望态度,犹豫不决,就第一个站起来说:"团党委鼓励我们职工致富,我就想大干一场,我给大家带个头,先承包35亩地。"当年35亩棉花单产籽棉303公斤,纯收入2.8万元。2008年周圣洁扩大了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