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春市双阳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新城区,全区有农村劳动力14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50%,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8.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左右。农民增收致富是全区实现富民强区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双阳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和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从2002年开始,双阳区就把劳务经济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要日程,做为一项新兴的经济产业来抓,五年来,  相似文献   

2.
杨云 《中国妇运》2008,(3):37-3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为妇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河南是农业大省,近8000万人口生活在农村。建设惠及近一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河南又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大省,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已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以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3.
《新重庆》2007,(2):12-13
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重庆正在建设的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全区人口170万,其中农业人口124万,农村劳动力资源80.92万,从业劳动力74.93万,农业人均耕地0.69亩,劳均1.05亩,5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2003年启动实施"阳光工  相似文献   

4.
陈仕平 《当代广西》2004,(24):25-26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已成为困扰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据调查统计,浦北县共有农村劳动力38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超过20万人。如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近年来,浦北县委、县政府在苦苦探索农村人才创业工作的新路子中,终于--  相似文献   

5.
张勇 《江西政报》2006,(22):33-34
农民工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做好农民工工作,不仅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据统计,全省农业人口有3178万人,占总人口的73.72%。2005年全省进城务工农民达到550万人;到今年10月底,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568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16万,跨省转移452万。而且每年有近70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如何积极稳妥有效地消化好这70万人,切实保障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将是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运》2009,(3):30-32
保定是农业大市,总人口1080万,其中农村人口850万,妇女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力的65%以上。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妇女日益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农村妇女教育,提高农村妇女文化科技水平,培养高素质妇女人才,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保定市妇联从2000年5月开始,  相似文献   

7.
黎锦英 《传承》2008,(18):128-129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需要。要推动新农村各项建设,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8.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需要.要推动新农村各项建设,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9.
吴海涛 《政策》2007,(6):38-39
黄梅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也是劳力资源大县。全县现有耕地面积66.56万亩,乡村人口74.7万人,农村劳动力34.63万人。按现在的耕作水平,农村从事种植业仅需14万劳动力,富余劳动力近21万人。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逆淘汰"式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因直接影响农民的整体状况而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虽然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总体上有利于减少农民、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但农村劳动力的“逆淘汰”式转移,也造成了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外流,影响了“三农”问题的及时解决,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而农民工回流和返乡创业正好弥补了“逆淘汰”式转移的不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社会资本,有力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张觅 《重庆行政》2008,(3):52-54
一、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2000年,重庆市有农业人口2430.20万人,农村劳动力总数1320.9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4.35%,有耕地面积2374.8万亩,人均耕地仪0.77亩。根据重庆市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按全国通用标准,可以计算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71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4%),若加上新增的13万劳动  相似文献   

12.
曾海房 《江西政报》2007,(21):45-47
全南县18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有13万,非农业人口只有5万人,仅占27.8%;13万农业人口中有农村劳动力(18—45岁)7.06万人(其中:男性3.94万人,女性3.12万人);在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3.66万人,占51.9%,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只有3.40万人,仅占48.1%;在全部劳动力中,在县内务工的只有3.18万人,占45.1%。  相似文献   

13.
《就业与保障》2006,(11):14-15
尤溪县是朱熹的诞生地,闽中农业人口大县,土地总面积3463平方公里,辖8镇7乡250个村委会和10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4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74万人,农村劳动力达18.76万人,已经转移就业9.6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51.6%。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和正在加速崛起的新兴工业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在全县工作大局中,意义重大、任务繁重。  相似文献   

14.
关于咸宁市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光志 《世纪行》2007,(4):19-19
咸宁市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情况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着力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实现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前,咸宁市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态,2006年农村人均收入达到3200元,同比增加近300元,增幅约为10%。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依托资源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发展传统产业,经营特色产业,有效的促进了农民增收。纷纷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仅通城、通山两个县,今年就完成了2万名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转移就业1.72万人,达到86%。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中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强 《新东方》2006,(11):41-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而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则是拓展农民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人主张主要靠工业扩大、城市扩容来吸纳和消化的路子;有人认为要通过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来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本文拟就新农村建设中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剩余是相对剩余我国农村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每年均有大量劳动力外流,甚至出现“民工潮”现象,但我们不能因此认为农村已出现了大量绝…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实用人才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在示范农业技术、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活跃农村市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世纪行》2011,(9):29-29
团风县是一个集山区、库区、老区于一体的农业县。全县辖8镇2乡,总人口36.7万人.农业人口31.7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4.0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3.3%。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671元。  相似文献   

18.
屈孝初 《湖湘论坛》2010,23(1):110-112
农业现代化和城市进程的不断推进,促使我国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并开始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但与此同时,新农村社会建设、支农惠农政策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又促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返乡。本文分五个阶段追溯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历史,并从金融风暴"后遗症"及信息获取不对称、城市推力与家庭拉力、农村劳动力自身因素、产业阶梯转移与政府政策倾斜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返乡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王峥 《新东方》2007,(4):10-12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严格意义上讲我国农村劳动力不同于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是指从事广义农业的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是按照劳动力所从事的职业的性质来划分,而农村劳动力是按照劳动力所从事的职业的地域来划分的,其数据范围要比农业劳动力广泛,既包括农业劳动力,也包括农村中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在绝大多数的文章和书籍中,经常把两者通用,本文所探讨的农村劳动力如不作特别说明亦是此意。  相似文献   

20.
余可进 《当代广西》2006,(22):51-51
目前,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700万~1000万人之间。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对培养新型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如何实现我区由劳务输出大省向劳务输出强省转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