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法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法则,也是准确地把握妇女解放运动规律的金钥匙。 (1)运用矛盾法则观察分析,妇女地位的变迁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即由原始社会的平等到私有制社会的不平等,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平等这样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这一规律告诉我们,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目标终将实现,而这一过程又任重道远。妇女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其复杂性决定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面临着多重任务,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政治、经济生活的改善,涉及到妇女素质的提高,涉及到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就是说,男女不平等问题是一个多重矛盾的组合体。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是:“研究任何过程,  相似文献   

2.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一观点是通用教材所持观点,但学术界已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对立统一规律对事物的解释及其程度是有限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内容,但离辩证法对事物的整体性和普遍性地解释水平有较大差距。笔者认为,对立统一规律只是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而否定之否定规律则是在更深层次上全面、综合地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整个过程以及结果,把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更符合辩证法的本性。  相似文献   

3.
团结斗争规律是统一战线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统一战线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它揭示了统一战线在团结中有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4.
论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立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的否定规律。对此 ,毛泽东在晚年却认为 ,“这是三元论 ,不是一元论”。他主张基本规律只有一条 ,即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于是把质量互变规律、否定否定规律取消 ,使它们变成“质和量”范畴、“肯定和否定”范畴 ,作为对立统一规律的表现形式。笔者不赞成这种做法 ,还主张把三大规律立体化 :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综合规律 ;量变、序变、质变规律 ;肯定、否定、否定的否定规律。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历史上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的指导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它的实践基础是二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它使唯物辩证法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处处闪现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芒,体现着历史辩证法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考察我国建国四十多年的消费运行演进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部“抑制消费”、“补足消费”、“刺激消费”、“超前消费”循环交替的历史。中国消费运行所经历的否定之否定的循环过程,不但说明了消费的作用和地位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个尚未解决的问题,而且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消费运行中究竟蕴涵着什么深刻的结构机理。我们不仅要对近年来的改革开放的实践进行反思,同时还需要对社会主义消费运行的特点、特征、矛盾和规律进行反思,这是更为基础、更为迫切的任务,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将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和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它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8.
唯物辩证法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哲学依据之一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都十分注重对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和运用 ,尤其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运用。但由于时代条件、历史任务及个人因素等原因 ,致使毛泽东、邓小平在运用这三大规律上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已整整30年了。30年来,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取得了卓越成就。新时期,进一步解放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包括辩证的否定观、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原理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为新时期解放思想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努力建设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蕴涵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理论,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阶段性特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阶段性特征思想是自觉运用量变质变规律认识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结论,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的决策先导.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是其哲学思想的总纲.<谈话要点>概括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的重要结论;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实践观和否定观,阐发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形式主义,形成了唯物辩证法体系;提出了别具特色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述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辩证关系等,并以彻底唯物主义者的胸怀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实践探索及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特别是研究建国后中国社会主义建立、巩固、发展的历史 ,就不能不研究毛泽东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理论。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向全党明确提出要努力探索“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的历史任务。因此 ,我们认真研究毛泽东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要认识和理论 ,对于我们党更好地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根据对商品经济以及生产关系的变动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寻求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运动规律,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以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实践。张大军同志的《社会主义经济论》(改革出版社1992年出版)一书,正是基于上述思想,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博大精深的经济思想中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茫。 一、对立统一规律和普遍联系观点的运用 毛泽东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1)这个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和普遍联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是邓小平分析社会主义教育问题的根本方法。研究邓小平教育理论中的辩证法,正确认识和处理若干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7.
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些重大关系,对于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探索应以历史为鉴。苏俄新经济政策何以成为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成功之举,其背后有深厚的哲学支撑。它的哲学维度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苏俄实际相结合、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熟谙运用唯物史观、兼具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辩证演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规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理论准绳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思想理论界的同志们也同全国人民一样,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展开学术理论研究,传播进步思想,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先导和理论支持。 但也须看到,在思想理论领域不时出现一些错误的思想观点,比如:有的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否定我们党和人民的奋斗历史;有的鼓吹西方的民主和自由,否定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与我国的三次思想解放分不开的。而这三次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密切相联。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在三次思想解放中的价值、具体运用及其特点,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