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理测试”是近几年来在公安实践中引起人们重视的一项新的心理学技术。在犯罪心理学课程中增加“心理测试”的内容,是公安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的犯罪心理学课程内容和体系中增加“心理测试”内容是必要的,并应尽可能使犯罪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当前正在进行的全国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对各门课程实践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犯罪心理学》应该联系本门课程特点与公安实际,突出培养"心理预测与预防能力、心理分析能力、心理讯问能力、心理沟通能力以及心理调适能力"等五种能力,构建"面向实际、突出实战"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犯罪心理学是公安院校公安类各专业本科生公共必修课程。其课程开设的宗旨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犯罪心理的形成及特征,提高破获案件效率,并习得犯罪心理的干预方法与正常化回归手段。按照"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公安院校教学思想,结合现阶段犯罪心理学内容体系提出TPI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有机分为"理论(Theory)、实战(Practice)、干预(Intervention)"三个部分开展教学改革,有助于将以往的纯理论教学转变为分门别类的有针对性教学,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犯罪心理测试教学在公安院校的开展,公安院校学生心理学基础的薄弱对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公安院校心理学教育不论在教学体系,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导致学生在研究犯罪心理测试时力不从心,而且不利于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迅速适应环境,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公安院校心理学教育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在教学体系改革中,要着重增加“警察心理”与“社会心理学”等内容,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要强化案例教学研究,尝试研究性学习,加强操作性训练。  相似文献   

6.
《犯罪心理学》是公安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多年的课程建设中,课程组教师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建构了与警察职业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创立了紧密联系公安实践的开放式课程建设模式,形成了自己的课程特色,  相似文献   

7.
心理测试技术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门发展中技术,受到整个心理学科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从行为主义学派到认知心理学派,这门技术的理论无不被深深打上每个时代的烙印.从准绳问题测试法到犯罪情景测试法,再到认知综合检测法清晰地反映出了心理学发展与心理测试技术理论演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由心理测试技术理论、心理测试方法和调查与侦查专用心理测试仪器等三大部分共同组成的技术,称之为心理测试技术。 中国的心理测试技术,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和实验,OR学原理以及神经心理学、生物电子学等研究成果,通过专用测试仪器软硬件和智能化计算机系统,同时同步记录人的多项心理生物反映指标,进而评判心理痕迹对应相关程度的实验心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ERP脑电测试作为一种前沿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可以在相对缺乏物证或已经获得物证但难以推进时发挥一定作用,帮助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等进行排查。与目前应用的多导仪心理测试技术相比,有其独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两抢"案件一直是困扰公安侦查破案的棘手案件类型,ERP脑电测试可以为侦破此类案件提供辅助侦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公安教育渴望得到心理学的助力,而九型人格理论不仅适用于一般心理健康程度的人,还适用于存在异常心理,甚至具有犯罪心理活动的人群.本文展示了上海公安学院以九型人格理论为核心内容所开设的《人格类型分析》心理训练,并介绍了该课程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所提升的训练效果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学生各九型人格类型的比例、"识人能力"数值等...  相似文献   

11.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官话”新闻越来越多地采用民间语言,反映出领导语言、新闻语言的“亲民”趋势。从文风的变化固然可以看到作风的一些变化,然而要弘扬联系群众、亲民为民的作风,更深层次上是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13.
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增加了“意见”文种 ,文章从特点、分类、适用范围和制作四个方面对“意见”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前十年,毛泽东对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做了许多的思考。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大致经历了"利用和限制"、"改造和消灭资本主义"、"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和"使资本主义绝种"这四个阶段。毛泽东的资本主义观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毛泽东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价值判断,也有他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失误,亦有国际因素的影响,还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生产力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相矛盾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7.
冷福榜 《理论前沿》2002,(18):17-18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两个基本问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致性的枢纽。  相似文献   

18.
厘清了村委会"海选"与"直选"的定义,阐述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联系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践,分析"海选"与"直选"的利弊.总体而言,海选更能体现民意,更具发展前景,但实行"海选"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要加强引导,避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党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从十二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文明”,到十六大的“三个文明”和十七大的“四个文明”,这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又一次突破和发展。深刻认识从“两个文明”到“四个文明”历史跨越的必然性,对于深入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按照“四位一体”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