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台湾和东南亚的关系与两岸关系及大陆-台湾-东南亚国家三方关系的互动有着密切联系.随着大陆实力的增强,因两岸关系对立而产生的东南亚国家不得不在大陆与台湾之间进行选择的政治难题已经消失,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先导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更从客观上弱化了台湾单独与东南亚国家发展关系的政策效应.由于以"东盟+n"方式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将导致两岸关系的恶化和多方关系的复杂化,因此,台湾直接参与已经开始实施的"东盟+中国"合作框架将更有利于台湾的发展以及与此相关各方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当前印度学界对印度与东盟关系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冷战后印度参加东盟一体化进程和双方政治经济合作两大方面。以"东向政策"为先导,印度通过次区域合作、印太战略等政策,逐渐嵌入到东南亚的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印度与东盟的政治经济合作成效明显,但是中国因素的影响也较为突出。总体来看,现有印度—东盟关系研究存在较强的地缘政治色彩,政策实务描述居多,问题意识明显,但是理论分析较少,研究方法单一,研究范围和深度有待拓展。大国博弈、中国因素、东盟中心地位等,将成为未来印度—东盟关系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崛起和东亚权力转移的背景下,中国—东盟双边关系正稳步发展,但近年来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的实施给中国—东盟政治互信关系的发展带来一定变数。中国与东盟应该加强经贸合作,巩固政治互信,中国—东盟政治互信的加强,将为中国进一步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奠定基础,在中日互信关系降到冰点时,这种国际信任尤为重要。中国与东盟应在全面合作中建构新的共同利益,同时正视中国—东盟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选择恰当的政治互信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东盟的安全──论东盟与周边大国的战略关系(上)云华在亚太地区,三个与东南亚相邻的大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的不断增长,引起了东盟各国的密切关注,这三个大国是中国、日本和印度。东盟各国普遍认为,美国的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与各种影响不断减弱,俄罗斯...  相似文献   

5.
韩国是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的成员国,对东盟及其成员国的研究也逐渐为韩国学术界所关注。本文的主要宗旨是介绍韩国东南亚研究的历史、现状、趋势与特点。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影响,韩国的东南亚研究在1950—1970年很少为人们所顾及。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及其与东南亚关系的增强,1971—1990年成为韩国的东南亚研究逐渐兴起、基础得以巩固的阶段。1991—2011年则是韩国的东南亚研究得到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具体表现为东南亚研究专家的增加、学术期刊的发行以及研究所(学会)的创立等。  相似文献   

6.
布什政府对东盟的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总结了布什执政以来美国对东盟的政策,探讨了影响美国政策的因素,分析了美国对东盟政策的调整将对中国—东盟关系产生的影响。文章认为,“9.11”事件以后,美国的反恐战争为其重返东南亚提供了契机。布什政府调整了对这一地区的政策,改善或提升了与东盟国家的关系。然而,把东盟作为一个地区机制,美国还没有完整的战略。美国主要推进的是双边关系,其中以军事关系为重。美国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是复杂的,在中美关系稳定的情况下,其负面影响在短期内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以来东盟-日本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云华 《当代亚太》2003,(11):38-43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东南亚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其中之一就是东盟与日本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东盟与日本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二是东盟的日本观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欢迎日本在东南亚的政治与安全事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东盟-日本关系中增加了中国的因素,使日本产生了中国在与之争夺对东南亚主导权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打破了东南亚持续向上的经济走势,给东南亚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疫情不仅使东南亚经济遭受重创,也加速了东南亚经济的发展转型,使其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疫情助推了东南亚数字经济的发展与转型;疫情下全球产业链的分散与重组为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东盟新四国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东南亚各国企业转型升级加速并出现新趋势;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在众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下,东南亚经济也将面临增长放缓的压力和各种区域问题的挑战.东南亚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将对中国—东盟经贸关系、中国对外战略以及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风雨四十年:在大陆与台湾间的东南亚华人蔡奕俊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东南亚华人一直与中国大陆及台湾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80年代后,在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国际政治影响下,海峡两岸关系逐步从对峙走向缓和。两岸关系的变化发展,使东南亚华人社会形成了...  相似文献   

10.
崔守军  范存祺  郑执浩 《当代亚太》2023,(1):70-99+158-159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东盟合作红利日益释放,双边关系正驶入新的历史高点。在跨文化交流层面,中国—东盟关系也暴露出认知对称失调、信号解码模糊及情感话语误解等问题,亟须对中国—东盟情感话语进行深入剖析,以研判缺陷短板。不同于周边其他大国,日本—东盟的跨文化交流具有独特的实践经验与鲜明的特征表现,可作为参照国进行比较分析。文章基于跨文化交流理论,试图构建东盟对中日情感话语分析框架,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男性文化与女性文化、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五个维度,运用GDELT数据库、赫斯特指数算法进行分析,挖掘当前中国—东盟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可借鉴经验,并尝试在理论层面围绕“认同协商”“面子协商”和多元外交来探讨未来中国—东盟跨文化交流的实施机制。文章认为,应当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以经贸合作搭桥,以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背景知识”为着力点,重视国家间情感变化的影响因素,宣讲“好中国”的“活”故事,形成多元文化要素互动渗透机制,推介中国真实形象,增加国家和民族间文化认同度,切实打造中国—东盟文化共同体,以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袁正清  董贺 《当代亚太》2023,(5):4-34+166
东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世界政治的关系理论能够为理解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逻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在关系性合作的视角下,关系因素建构了中国与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基础和条件。通过对中国—东盟间政治、安全、经济关系网络的分析可知,中国与东盟及东盟国家的关系基础赋予中国—东盟显著的关系亲密度优势,为其合作进程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在中国—东盟关系网络的复合结构下,中国与东盟在各领域的关系水平决定了双方合作的空间,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关系网络中的不同位置也决定了合作条件的差异性。中国—东盟的关系基础使双方得以在理念层面相互融合,基于东盟地区合作的本土理念以及中国的国际发展合作理念建立起深厚的共识,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合作的具体实践。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中国与东盟需进一步强化中国—东盟关系的韧性与弹性,提升双方的关系水平;同时,也需不断巩固理念共识,通过实践完善双方的合作模式,使“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关系性合作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2.
刘朝晖 《新民周刊》2023,(24):50-53
<正>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东南亚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接受和喜爱。20年前,中国在各大国中第一个正式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过去十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水平不断提升、范围不断扩大,让双方都从中获益匪浅。同时,越来越多的东南亚青年也选择来到中国学习、生活、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从台湾的观点来看,在其对外关系中,东盟各国或者说整个东南亚与美国、日本和欧洲相比可能并不十分重要。但从实际来看,台湾与东南亚的联系却非常密切。该地区的丰富资源应为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提供充分机会。再者,台北政府希望得到所谓华侨在道义上和财政上的支持,也应促使它将东南亚放在优先的地位来考虑,因为那里居住着大约一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国家与台湾关系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乔之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国际格局的变化,各国都在调整对外关系。东南亚国家与台湾对双边的关系也作了重大调整,对此,我们不能不引起重视和注意,本文拟对东南亚国家与台湾关系的现象、特点及发展趋势作一个分析。一、东南亚国家...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性和合作的非制度化灵活性等诸多原因,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将不会一帆风顺。东南亚是海外华商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改革开放20余年来,该地区华商利用其与中国的特殊关系,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与联系的桥梁和载体。目前,如何再次发挥东南亚华侨华人的优势,推进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变化中的中国—东盟关系曹云华中国是东盟重要的邻居,在历史上,东盟与中国之间曾经有过许多恩恩怨怨,最近几年,由于双方的共同努力,东盟与中国的关系得到了重大的改善,中国领导人一再表示,近年来,中国与包括东盟在内的所有亚洲周边国家的关系处于最好的时期。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南亚研究现状:制度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世平  张洁 《当代亚太》2006,98(4):3-12
本文认为,制度性因素对于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政府需求、中国与东盟的相互依赖以及大众传媒在中国的兴起则是影响中国东南亚研究的三个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提升了东南亚研究在中国的地位,促使东南亚研究以经济与政治(包括安全)为重点领域。但是另一方面,这三个因素却使中国的东南亚研究面临着学术贡献与政府需求、学术贡献与大众需求之间的艰难平衡,并有可能使中国的东南亚研究将自身置于满足政府和大众短期需求、损害长期能力建设的困境之中。因此,本文认为需要从机制的角度来考虑如何矫正中国东南亚研究中的建设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6月22—24日,由香港岭南学院亚太研究中心组织举办的1988年中国—东盟香港研讨会在香港召开。会议主题为:“日本不断增加的国外资产:是否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媒介?——日本、中国和东盟的三角关系”。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日本、中国、东盟各国、南朝鲜、美国、台湾和香港的专家学者40多人。 香港立法局主任委员谭慧珠和日本驻香港总领事参加了开幕式和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19.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东南亚各国经济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展望2008年,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稳定因素,但是,总的而言,仍然是一个好年头.美国经济衰退给世界经济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也给东南亚经济蒙上一层阴影.然而,时过境迁,美国经济虽然是影响东南亚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已经不是唯一的因素,美国一打喷嚏,东南亚就感冒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东南亚政治在2008年基本能够保持稳定,马来西亚顺利举行大选;泰国前总理他信回国,新总理沙玛一再强调是他信的代言人,新政府执行了一条没有他信的他信政策.东盟通过了<东盟宪章>,它标志着这个地区性国际组织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东盟与各个大国的关系也比较顺利,日本在东南亚又有一些新的动作,福田首相继承其父亲老福田的路线,加强了东南亚外交.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提出和建设使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东南亚华人的政治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也给东南亚华人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