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19世纪中叶起,朝鲜人开始进入俄国远东地区。在十月革命前的50多年里,朝鲜移民逐渐接受了俄式学校教育,东正教在他们中开始普及。移居远东地区的朝鲜人在与俄国人的接触中受到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但仍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原来的生活习惯和传统风俗。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文化圈中的俄罗斯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俄罗斯文化是东北亚文化圈中唯一的非东方文化。有记载的俄罗斯文化应从接受拜占廷文化 ,即接受基督教开始 ,至今大约有 1 0 0 0年的历史。俄罗斯文化显然属于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一个分支 ,但它并不是纯粹的西方基督教文化。俄罗斯文化是介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一种独立的文化类型 ,即东正教文化。俄罗斯文化是如何演变的 ,它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至今学术界看法不一。甚至可以说 ,对这一问题深入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3.
金帐汗国统治时期蒙古文化对俄罗斯文化影响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帐汗国统治时期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东方化阶段。毋庸置疑,蒙古文化对俄罗斯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俄罗斯仅是在相对有限的程度上“鞑靼化”了,这在政治制度、宗教、文化艺术等方面都鲜明地表现出来。究其原因,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度的瓦尔代国际研讨会是俄罗斯主要为西方各国的俄国问题专家举办的一个专业聚会。由于这一会议每次都要安排不少俄罗斯高层官员和权威学者与外国学者们交流,组织各国学者在一些重要部门和地方进行参观访问,特别是普京总统本人每年都要在百忙中亲自和与会学者们见面对话,因此,这个国际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国际俄罗斯学界了解俄罗斯最新政治经济走向,领略俄罗斯精英阶层决策构思,体验俄罗斯民风变迁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5.
越南北部出土的青铜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近年来在越南进行的考古调查证实,越南存在着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的本地文化。这使得原来认为越南的青铜文化主要受外来文化影响的观点发生了动摇,人们转而强调越南青铜文化的独立性和主体性了。然而,越南青铜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特别是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事实,也为许多在越南出土的文物所证实。这些文物大量出土于越南青铜文化的最后阶段、也是其全盛期——东山文化遗址,更是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它促使人们设想,在形成东山文化的过程中,外来文化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越南青铜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的问题,在关于越南青铜文化是怎样形成的这一研究领域内,一直不失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与日本两国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两大领域。俄日两国几乎同时于19世纪中叶走上实现现代化之路,但由于两国文化的差距,两国的现代化却是通过不同模式实现的。这种不同发展模式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不同的强国意识和不同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作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权威学者,米·爱普施坦认为后现代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式微,宣告了21世纪“创新”时代的开始。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创新并非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从有到异的转变。爱氏将后现代之后的文化发展趋势冠名为“普罗透斯主义”,他预言21世纪及以后的未来文明将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高度发展的文明,后现代主义是这一文明的原始雏形,而当下我们正处于这一文明的初始阶段。爱普施坦对普罗透斯主义的辩证阐释,体现了其继承自俄罗斯哲学核心观念“万物统一”的综合性思想。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著名诗人丘特切夫曾说过:“用理性不能了解俄罗斯,用一般的标准无法衡量它,在它那里存在的是特殊的东西。”我想这种“特殊的东西”就是独特的俄罗斯文化。从一个或几个世纪的宏大语境来透视俄罗斯现象,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俄罗斯的兴衰中,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对俄罗斯文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上半叶是俄国社会思潮和文化运动发生多元剧烈变动的重要历史时期。自1836年恰达耶夫发表著名的《哲学书简》并引起俄国思想界的震惊时刻起,就在精英知识分子中间展开了针对俄罗斯命运与前途的民族主义双重话语表述。这种表述的大方向是在短时期内充分学习西方的前提下,确立俄国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独特文化身份。期间俄罗斯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苏维埃政权对哥萨克采取了"非哥萨克化"政策并在19世纪20年代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迁徙和迫害,这导致了哥萨克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群体近七十年的沉寂。苏联解体至今,在俄罗斯境内掀起了哥萨克复兴的浪潮,当代俄罗斯国家对哥萨克的复兴则给予了诸多政策和舆论导向支持。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提出了文化主权的概念,并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文化主权的文化政策,采用立法、制定法规条例、政府资助和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维护其文化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抵御来自美国的文化影响和文化渗透.美国是加拿大的唯一邻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产品生产国,在加美特殊关系中,如果加拿大对本国文化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美国文化就有可能垄断加拿大文化市场.因此,追求文化主权成为加拿大抵御美国文化影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The cultural climate in the last year has changed globally with potential significance for stability. Unless politicians, defence forces and ministries learn to monitor cultural tensions as effectively as environmental ones, they will constantly find themselves surprised. Failing security is a symptom, not a cause,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unrest. In much the same way the current rush to religion is symptomatic of the battle between conservative and liberal agendas, with conservative forces summoning renewed religious zeal to redefine identity and counteract freedom of movement, behaviour, expression and belief. It is a battle liberal thinkers cannot afford to lose.  相似文献   

13.
苏里南是一个既年轻又古老的国家。目前,在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的大环境和本国力求更好地适应大环境以求发展的情况下,苏里南逐渐融入整个世界大文化中,形成了具有"苏里南特色"的多元文化。这种文化现象不仅仅只发生在苏里南,当今的许多亚、非、拉国家正经历着与苏里南相似或相同的过程,因此,深入探讨和研究苏里南社会的文化现象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从苏里南的人口、族群的构成、土著人对本国历史的影响、苏里南语言的形成及目前国内存在的宗教问题等诸方面,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苏里南在经历了几百年的西方殖民统治之后的国家概念的重要性及由此产生的重大影响。20世纪后半叶苏里南取得独立,之后发生的社会变化、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及应采用何种方式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应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Orbis》2022,66(1):111-127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role that General Studies courses in the Humanities can play in educating students about the complex dynamics by which cultural production may reflect, support, or change social structures, issues, and norms, through the specific examples of two English courses offered for General Studies credit at MSU Denver: “Monsters and Monstrosity” and “Vampire Films.” Grounded in a cultural-criticism approach to textual analysis, the courses read monsters as symbolic keys to the cultures that produce them. The terrifying and repulsive qualities of monsters invariably operate on the boundary between self and other. As an abject Other, the monster serves to reinforce our sense of what is different/non-normative/threatening, and the stamp of monstrosity legitimizes cultural bias, often perpetuating social marginalization and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15.
李光耀的文化认同与新加坡现代化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淮平先生的《李光耀在新加坡现代化初期的文化认同》一文,认为在新加坡现代化初期即60-70年代,贯穿于李光耀思想中的文化认同,与他近年在国际论坛上阐述的“亚洲价值观”的文化内涵是极为不同的,意即李光耀对新加坡现代化初期与后期的文化认同是不一样的。本文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李光耀的文化认同是一贯性而非断裂性。  相似文献   

16.
This essay reflects on the notion of politics an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s a form of cultural practice. This requires locating political practice in both space and time and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empirical details--"drawing what you see." These precepts are illustrated in a discussion of different practices of voting in American history.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study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should include finding and observing people doing, and not just expressing or thinking about, politics.  相似文献   

17.
正This year marks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Promotion Society,as well as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my serving in it.The missions of the Society mainly include"promote Chinese culture"and"enhanc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Reviewing the efforts made by the Society over the past 25 years in the above two aspects,as a civil 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18.
印度文化精神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文化虽以其多元复杂性著称,但印度文化本身具有完整的文化形式,是一种具有自身一贯性追求的文化范式。印度文化精神可以概括为和谐精神、出世精神和包容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日、韩 3国拥有不同的政治与经济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安全对话尤其是文化对话很有必要。当前 ,“日剧”、“韩流”风行中国 ,而“汉风”在日韩也渐成风气。 3国应以和合精神为基本理念 ,共同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