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疏广为何不为子孙置厚业汉宣帝元康三年,太傅疏广告老还乡,皇帝、皇太子赐、赠黄金数十斤,同僚故人又送之百两。归乡之后, 其卖金而请族人、故旧、宾客,相与娱乐。有人劝疏广为子孙多置些产业。疏广说,我难道已经老到不考虑子孙了吗!只是想到家中已有些田地、房舍,只要子孙利用这些产业辛勤劳动,足以解决衣食,而且生活得不会比凡人差。“今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之怨也,吾既无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相似文献   

2.
过去有句名言:“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大的产。”那个吹牛合法的时代虽已过去,但有一个问题还须澄清一下,其实这句往日名言是有错误的,不应是“人有多大的胆……”,而应是“官有多大的胆……”。随着时代变迁,这句名言已难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必须适时地加以改变,即“官有多大的胆,就有多大的贪。”现如今的贪官的胆之大,是平民百姓很难想象出来的,其只要有权又有胆,贪污受贿的数字已成天  相似文献   

3.
慈煦 《法律与生活》2011,(22):31-31
“就像我不会告诉毒贩怎样维持生计,他也不会告诉我他是怎么谋生的。”在这一点上,威顿想要其他人明白:他做的事只是提供“嫌犯”,仅此而已,“我不关心你过去做过什么”。  相似文献   

4.
有一则故事:一个男人死后来到天上,他遇到一位天使,天使说可以帮他实现愿望。他说:“我这一辈子太辛苦,每天都在干活,也没有好好享受过。我希望过一种每天不用干活.想吃就吃,想玩就玩的日子。”于是.天使把他带到了一个地方。开始的时候,他很快乐,不过,这样的日子只过了不到三个月,他就觉得越来越空虚。接下来的日子,他觉得越来越难熬,于是,他又找到那位天使,恳求说:“请给我一份工作吧,请让我做点什么吧.这样每天无所事事的生活,我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天使说:“对不起,这里没有工作给你做。”这个男人说:“如果再不让我做事,让我这样天天干呆着.我宁愿下地狱!”天使严肃地说:“你以为这里是什么方?这里就是地狱!”  相似文献   

5.
长这么大,没有少领教“孤独”二字。最初是凭着天资少年得志,生就一股子十足傲气,后来很快发现性格有问题,随便到哪个集体都会自动边缘化,只好孤芳自赏,认为是木秀于林的结果。再后来.高中时的语文老师言必称鲁迅,张口闭口“荷戟独彷徨”,说得自己也有些膨胀起来,心里说原来被排挤的都是好汉。  相似文献   

6.
京文 《公民与法治》2014,(18):49-49
一个周六的早晨,在伦敦进地铁,我插入票,“闸门”却没开,我莫名就有些紧张,惯性思维让我都觉得自己可疑,面部就有发烧倾向,匆忙向工作人员求助,刚要张口解释那票是真的,她刷了个什么卡,我就进了。她没看我的票。一整天,我都靠工作人员刷卡,没人拿过那张“一天通票”去查看真伪。而我,从开始的紧张,到后来会直接跟人说:我需要你的帮助。然后大摇大摆进出。后来听朋友说,这种车票“失灵”不少见,都是直接找工作人员帮着开“闸门”,或者跟着其他乘客就进出了。  相似文献   

7.
陈强 《政府法制》2008,(2):53-53
刚到美国时,对中国十分感兴趣的牧师Paul曾经问我:“你知道美国人最羡慕中国人什么?”。正当我绞尽脑汁寻找“最佳”答案时,Paul感叹道:“你们中国人对老人很孝敬,老人和子孙在一起,其乐融融,令我们很羡慕!”  相似文献   

8.
近翻报刊,偶拾古今为官者遗德不遗财的几个典型,阅后感奋之至,想说几句,与当今一些领导共勉。东汉名臣杨震,“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亲朋故旧劝他趁权大的时候为子孙置些产业。杨震笑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明代嘉靖时都指挥使戚景通清正廉洁。他72岁时,卧病不起,一些老部下上门探视,见他住宅敝陋,又无家产,关切地问道:“你老人家没有给妻儿留下一点产业,今后他们怎么过啊?”戚景通摇摇头,并把17岁的儿子戚继光唤到病榻前说:“为父没有给你留下什么财产,只留给你一颗忠贞爱国之心。”说罢,溘然而逝。…  相似文献   

9.
近来,笔者在审计调查时发现,一些部门的“一把手”频频接受下属单位“奖金”,多则上万元、少则几千元。其收受“奖金”的名目之多,令人咋舌:什么水费征收奖、农业税征收奖、项目大突破奖、计划生育奖、专项工程奖,等等,不一而足。年终岁尾针对某些专项工作发点奖金,奖勤罚懒,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本无可非议。然而一些单位在发奖金时,只要上级单位“一把手”有过批示、向有关部门或有关领导打过招呼甚至仅仅讲过一次话,就把这些“一把手”列入发奖金的名单中。而这些“一把手”大都心安理得地将这些“奖金”收入囊中。在一些地方或…  相似文献   

10.
刘力量 《中国监察》2010,(20):62-62
终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我随手拿起办公桌上的一张报纸,一个小故事映入了我的眼帘。有一次,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问他的一个学生:“你今天上午准备做什么?”“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晚上做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依然是“做实验”。对这个勤奋的学生的回答,  相似文献   

11.
要命的钱袋     
传说很久以前,在一间破旧的屋子里,有一个穷人,他穷得连一张床都没有,只好躺在一条长凳上。 穷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发财呀!如果我发了财,决不做吝啬鬼……” 突然,在穷人的旁边出现了一个魔鬼。魔鬼说:“好吧,我让你发财。我给你一个有魔力的钱袋。”  相似文献   

12.
近游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果然是建筑雄伟,大气磅礴,构思巧妙,美不胜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不过,更使我感兴趣的还是乔家家规,家规有6条: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这在当时社会,对一个钟鸣鼎食的豪富之家,是很难做到的,但乔家子孙基本上都做到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乔家能兴盛百年、六代不衰,跳出“富不过三代”周期率的重要原因。记得去年参观合肥包公祠时,也看到过那条著名的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话虽不多,但分量颇重,极有震慑力。…  相似文献   

13.
献礼     
老纪检干部杨大爷因心脏病住院快两个目了。一天,他对小儿子兴苏说:“我要出院回家。”儿子一惊:病还没好,回家干什么?“回去过生日,提前过!’儿子还是疑惑:过生日?这大热的天。杨大爷果断地说:‘什么也不要问,给建国、振亚、惠民打电话,就说6月30日爸爸要过生日。不用回来,不要寄钱,也不要买吃的,每人送一份爸爸喜欢的礼物就行了。”到了这天晚上,杨大爷一家三口围坐一桌,生日宴会就开始了。菜不多,中间是一个大蛋糕。杨大爷用颤抖的手点亮了75根小蜡烛,让儿子斟满了酒。“下面开始献礼。”明白了父亲的心意,兴苏主动…  相似文献   

14.
政法憩园     
《法制与社会》2011,(5):61-61
区别在此 老师:“谁能回答一下,法和律有什么区别?” 女生:“假如我找个律师做男朋友,我妈一定会很高兴的;但假如我找个法师做男朋友,我妈一定会整死我的!”  相似文献   

15.
吃饭记     
纪平 《中国监察》2009,(15):60-61
我这个人耳垂生得大。小时候,常有长辈一边摸捏着我的耳垂,一边说:“这伢子大耳垂,长大有饭吃。”在我的家乡,“有饭吃”既指不饿肚子,又包含有出息、有福气之意。而耳垂大与“有饭吃”有什么必然联系,为何耳垂大在乡亲们心目中是有饭吃的象征,我不得而知。我只清楚,乡亲们这样说,是出于一种对我的同情和祝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监狱学刊》2002,(4):109-110
张晶在《中国监狱》2002年第2期上撰文《一次不公正执法摧毁千百次说教》,引用宣统二年徐谦等回京报告折中的论述:“监狱制度与刑法审判二者有密切之关系,监狱不良则行刑之机关未完善,而立法与执法之精神均不能见诸作用。无论法律若何美备,裁判若何公平,而刑罚宣告以后悉归于无效。”  相似文献   

17.
人治国家注重当权者的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视民为草,视君为风,草随风倒,民围君转。几千年前,孔子就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②”当权者,尤其是最高当权者,以身做则,为人师表,风范天下,乃事之常理,即使庶民百姓也不难理解,并非传统文化之瑰宝润题在于正与不正的标准是什么,由谁来掌握,如何确保当权者不得不正,一旦不正怎样处置?可以说,整个中国古代都没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唐太宗统治集团做过较为客观的总结:“自古人君为善者,多不…  相似文献   

18.
小小的三轮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风光过。经刘万奎的操作,一下子引起了当今中国三大敏感群体——下岗职工、大学生、“扯皮官”的观念大碰撞,全国媒体为之一片哗然。有媒体宣称:刘万奎为下岗工人和贫困大学生做善事,是个大好人!有报纸反驳:刘万奎想从下岗工人身上榨油水,是个大骗子!孰是孰非?其中是否另有隐情?刘万奎也在电话中撩拨记者:“这个事内幕多着呢,至今我还没跟其他媒体披露过!”“扯皮自’王保福也电告记者,“我起诉刘万奎和《大河报》已被立案了,真假法庭上见!”“沙奶奶”与“阿庆嫂”打起来了从1998年9月底开…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政府法制》2013,(3):19-20
十大元帅的姓名,早已为世人耳熟能详。不过他们的名字,大都是后来又重新起过的。他们的取名和改名也都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朱德:三改其名朱德的母亲生下他时,给他取的乳名叫“狗儿”。朱德小时候,朱家有时也按川北习俗,称呼他为“狗娃子”。  相似文献   

20.
还要反封建     
关于“法轮功”,听是早就听说过,却一直“无缘拜识”,但其他的一些气功,倒是接触过的。因为我患有冠心病,好心的朋友就劝我尝试一下气功的疗效,并教了我几个动作,我做了,一时三刻也说不出有什么感觉。再加我这人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缺乏耐心和恒心,随便学什么“拳法”和“功法”,头一天也许还有点“热度”,第二天便开始“冷却”,到第三天虽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