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锡在马来亚经济中的商业和财政的重要地位,仅次于橡胶.1953年锡产总值占马来亚联合邦出口总值的20%以上,而直接从锡产课取的税收,大约占联合邦政府岁入的12—15%.其他矿产——主要是铁砂、煤及石矿——的价值,总共仅达锡的总值的10%.近半世纪以来,马来亚锡的生产虽然逐年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马来亚的锡矿业从十九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末叶(具体地说,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前半期)取得了划时代的发展,其主要基地是马来亚西海岸的锡产区,促使其发展的主角则是华人锡矿企业。因为在这个时期,一方面由马来人进行的传统的小规模采锡业已为华人企业所取代;另一方面,随着西海岸主要锡产区沦为英国的  相似文献   

3.
马来亚同印度的接触,大概可以回溯至公元前的几个世纪,虽然还不能完全证实,但几乎已是定论①.从地理位置来看,马来亚与印度正好扼守孟加拉湾的两端,遥相直望.对季风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使隔海相望的马来亚和印度之间通过海路建立联系成为可能.双边贸易、人员往来、文化的交流随之展开.对于马来亚印度人的研究,国内外一般多限于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很少关注英国殖民统治前的马来亚印度人情况.从历史上看,早期的马来亚印度人在马来亚的活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并对马来亚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二战以前,英属马来亚一般是指英国在马来半岛上的势力范围,但严格说来,这一称谓也包括英国在马来群岛及其他地方的保护领地,例如英属北婆罗洲、文莱、沙捞越以及纳闽岛和圣诞岛等.本文所指的英属马来亚仅限于英国在马来半岛上的势力范围,即马来半岛上的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各国近代史之被苏联学者开始研究还是相对晚近的事;尤其是对于这些国家的人民解放运动史研究得很少.本文企图探讨的是十九世纪70—90年代马来亚反对英国殖民主义者的起义.在有关英国侵略马来亚历史的丰富英国史  相似文献   

6.
从1961年中至1962年中,大不列颠政府和马来亚联合邦政府,经过几个阶段的谈判,已于去年(1962年)8月1日达成了初步协议,规定在1963年8月31日以前组织一个新国家——马来西亚联邦.除马来亚联合邦外,这个未来国家还要包括新加坡"自治邦",英国在加里曼丹(即婆罗洲)岛的殖民地沙捞越、北婆罗洲和汶莱保护国.拟议中的马来西亚联邦,其领土有336,000平方公里,人口约有1,000万人.  相似文献   

7.
一、印度劳工流入马来亚马来亚半岛和印度之间的接触可以追溯到前基督时代。然而在英国殖民统治之前,马来亚半岛的印度人数量并不多。直到19世纪晚期,随着英国人在马来亚半岛的稳固,印度人才逐渐增多。而印度工人大量涌入马来亚,与橡胶种植的兴起密不可分的。英国人于18世纪始控制马来半岛。从1786年莱特首登槟城至1895年的《邦咯岛协约》,英国人势力一步步地从马六甲海峡延伸到内陆的马来州属①。通过律政司制度,英国逐渐控制整个马来半岛及新加坡,并开始了对马来亚的经济掠夺。除了利润丰厚的采矿工业,英国殖民当局对发展出口型农业十分热…  相似文献   

8.
一、绪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狭义的“英属马来亚”就是指英国所统治的马来半岛,由新加坡向北伸展到玻璃市,面积比除掉威尔士的英国略大,而比美国的佛罗里达州较小。在这半岛上,主要有三种不同文化传统的种族聚居着,那就是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根据一九四○年的人口统计,马来半岛的人口总数略超过五百万,而人口增加的速率大约是每年一万人。在人口总数中,马来人占44.7%,华人39%,印度人14.7%,而欧洲人只有0.4%。 一般说来,马来亚的农业经济是典型的殖民地经济,她是英国的原料供给地以及工业制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英国的长期殖民统治将马来西亚的经济结构塑造成为一种畸形、片面发展的单一经济结构、以出口橡胶与锡作为其主要的经济基础。战后,特别是朝鲜战争结束以后,随着人造胶及其他代用品的出现与应用,天然橡胶和锡的价格不断趋跌,导致马来西亚经济的长期不稳定,1957-58年战后第一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又严重地抑制了当时马来亚的橡胶、锡的出口,导致了经济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失业人口剧增。马来亚于1957年独立后,为了改变这种单一经济结构,政府采取了以发展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多元化战略。马来西亚的工业化发展过程先后经历…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殖民制度开始土崩瓦解。在马来亚、沙捞越和沙巴,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统治的斗争日益高涨。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由马来亚各州组成的、受英国殖民者控制的马来亚联合邦终于在1957年8月31日宣布独立。 在首都吉隆坡默迪卡体育场举行的隆重的独立典礼上,马来亚联合邦的邦旗冉冉升起,联合邦的邦歌《我  相似文献   

11.
英国撤离印度、缅甸和马来亚时所实行的政策是"统而撤离",即将印度、缅甸和马来亚变为联邦制国家,在统一的基础上和平移交政权。这一政策未能在印度变为现实,但在马来亚和缅甸却获得成功。"统而撤离"政策在印度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印度各方尤其是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之间不能达成妥协;在缅甸和马来亚则因为英国政府努力促成各派势力之间的妥协与合作而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二战初期,英属马来亚华人就已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支持中国抗战。英属马来亚印度人则主要通过举行罢工等较为温和的方式,希望英国殖民政府给予他们公平合理的地位和待遇。日据时期,马来亚华人开展富有成效的抗日武装斗争。马来亚印度人则通过与日本人的合作,借助日军的力量,掀起了一场较有声势的独立运动,希望推翻英国人在祖籍国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民族主义和身份认同的角度考察,二战时期马来亚华人与印度人的政治活动既有共同点和相似性,更有明显的不同和差异。  相似文献   

13.
“英属马来亚”是一个历史名词,是二战前英国在东南亚的主要殖民地,它包括现在属于马来西亚国西马部分的马来半岛和现成为新加坡共和国的新加坡岛。“英属马来亚”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华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地区),全地区总人口五百多万人中,华人约占了百分之四十五,以闽、粤、琼三省籍人为主。当时的“马来亚”只是英国殖民地,华人中只有少数人属英籍民,其余大部分还是没有公民权的中国国籍的华侨。在国家观念上,  相似文献   

14.
在苏哈托法西斯军人政权统治下的印度尼西亚经济中,出口原料和种植园产品的殖民经济仍然是其基本特征,特别是输出石油、木材、橡胶、白锡、铜、铝土、咖啡、茶、烟草、椰干和棕榈油等外国垄断资本及他们在印尼国内的走卒——军人统治集闭所控制的原料。苏哈托军人政权以输出这些原料的收入来支付进口物资的支出。他们的对外贸易是没有多少盈余留  相似文献   

15.
“英属马来亚”是一个历史名词,是二战前英国在东南亚的主要殖民地,它包括现在属于马来西亚国西马部分的马来半岛和现成为新加坡共和国的新加坡岛。“英属马来亚”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华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地区),全地区总人口五百多万人中,华人约占了百分之四十五,以闽、粤、琼三省籍人为主。当时的“马来亚”只是英国殖民地,华人中只有少数人属英籍民,其余大部分还是没有公民权的中国国籍的华侨。在国家观念上,马来亚华侨强烈地把中国认同为自己的祖国。即使理论上享有“英移民”身份的“海峡殖民地”(马六甲、新加坡、槟榔屿)土…  相似文献   

16.
二次世界大战前,印尼是荷兰的殖民地。在政治上:荷兰政府直接统治着印尼。在经济上:以荷兰为首的外国垄断资本控制了印尼的主要经济命脉;印尼民族资本极为微弱,它同外国垄断资本的经济力量对比悬殊巨大;印尼成为荷兰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投资场所、原料供应地、商品销售市场和廉价劳动力源泉;封建生产  相似文献   

17.
英殖民统治时期的马来亚劳工移民,是导致今天的马来西亚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社会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拟分析英殖民统治下的马来亚印度人移民的由来、印度劳工的境遇以及印度移民社会的变迁等,并通过与同期的马来亚华人作比较,以揭示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马来亚印度人移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联邦自1957年新加坡独立并实行自治后,由于新加坡国家小而且大部分是华人,使得英国和马来亚担心新加坡会演变成共产党国家,对国内正发生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冲突的马来亚构成威胁。1960年新加坡大选时,出现了共产党获得议会席位之多出乎意料之外,使新加坡政府的地位为之动荡。马来亚人开始担心共产党势力将渗透到本国。马来亚总理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认为马来亚很有必要联合新加坡以便共同抵抗共产党,同时,也  相似文献   

19.
在二战以前,所谓英属马来亚一般系指英国在马来半岛上的势力范围,亦即英属海峡殖民地、英属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然就严格意义上而言,英属马来亚除上述英国在马来半岛的势力范围之外,还包括了英国在马来群岛及其它地方的保护领地,诸如英属北婆罗洲、文莱、破峻越以及纳闽岛、圣诞岛和椰子岛等等。但是,本文在这里所涉及的近代中国与英属马来亚的贸易往来,仅限于英国在马来半岛的势力范围。文中所引用的贸易数字,主要依据中国海关的贸易统计资料,同时结合一些有关的中外文献资料,对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前中国与英…  相似文献   

20.
导言:马来亚和外侨."英属马来亚"原为海峡殖民地(槟榔屿、马六甲、和新加坡),马来联邦(霹雳、雪兰莪、森美兰和彭亨),和马来属邦(玻璃市、吉打、吉兰丹、丁加奴和柔佛)的传统总称.但"马来亚联合邦"于1948年2月1日成立,这个联合邦在9个马来邦和英属殖民地槟榔屿、马六甲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政治联盟.新加坡则未参加联合邦.随着这个在英国保护和监督下的联合邦之建立,原来存在于马来联邦与属邦之间的差异取消了.然而由于这种差异反映着一个历史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