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年一度的八国集团(G8)领导人峰会于7月在俄罗斯如期拉开帷幕,作为一个“富国俱乐部”,八国集团峰会免不了华丽的词藻,奢华的宴会,但今年更吸引世人眼球的,恐怕还是中国力量受到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八国集团(G8)是由世界上几个经济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首脑参加的经济、政治论坛。成立30多年来,它从治理全球经济危机入手,逐渐广泛参与全球公共问题的解决。目前,中国是唯一处在G8之外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业已逐步融入国际社会,成为国际社会中具有建设作用的一员。为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中国应该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做出理性的外交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2006年八国首脑会议峰会于7月15至17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与八国集团首脑进行对话,就树立和落实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发表了重要讲话。近几年来,中国与八国集团(G8)的关系成为新闻媒体和学术界的一个焦点。中国如何从长远利益和战略需要出发发展与八国集团的关系,成为未来中国外交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总体上看,中国与G8的关系是一个由远到近的过程,从长远来看,中国加入八国集团是一个趋势,但是中国在短时间内加入八国集团的可能性不大。分析如下:一、八国集团与中国相互接近…  相似文献   

4.
9月25日,来自全球19个主要经济体和欧洲联盟的领导人在美国匹兹堡发表联合声明,宣布20国集团(G20)将取代8国集团(G8),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首要全球性论坛。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7,(4):11-14
6月6日-6月8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德国北京海滨小镇海利根达姆举行。其间,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领导人集中讨论了气候变化,非洲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全球管理等焦点问题。经过艰苦谈判,八国集团就应对气候变化达成协议,承诺大幅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意在“联合国框架”内进行减排谈判,并在2009年前结束谈判,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失效后确定新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6,(5):51-51
首次由俄罗斯主办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7月15日~7月17日在俄北方城市圣彼得堡举行.本次峰会签署了9个联合声明。峰会期间.八国集团领导人就能源安全、传染病防控和教育、世界经济、地区热点和安全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八国集团领导人还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举行了对话会议.探讨了全球能源安全、传染病防控、教育和非洲发展等问题。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出席了对话会议。这是胡锦涛第三次应邀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  相似文献   

7.
赵春珍 《前沿》2013,(18):33-38
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和生态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跨国界生态问题H益严峻,生态问题的政治化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生态国际关系理论应运而生。生态政治学者们在批判传统国际关系两大主流理性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生态国际关系理论。这种理论具有新国际关系理论的许多特征:批判性、跨学科性和生态问题中心性。特别是在促进全球环境的正义诉求中,生态国际关系学者们开始关注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许多边缘声音,包括环境非政府组织、绿色消费、生态科学、生态经济、绿色政党等,体现出鲜明的生态特点与生态立场,对推动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和国际生态政治合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也难免一些价值争端。  相似文献   

8.
全球市民社会的滥觞和发展使国家的至上地位和绝对作用受到了冲击,全球市民社会确实分担了国家的部分职能,并为解决大量的全球性问题做出了贡献,使全球治理获得了某种可能。然而,国家内在的适应性与不可替代性,全球市民社会脆弱的独立性、对国家的依赖性以及作用力的种种限度,决定了民族国家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全球市民社会并不意味着国家职能的削弱,恰恰相反,它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国家职能的全面发挥提供了新的契机,并使国家职能在内容和范围上出现了新变化,在作用上更加突显。只要国家存在,捍卫和追求国家利益就应该是国家在国际关系中最高的原则和行动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9.
一项在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关于目前全球面临的最大问题的选项上,有超过2/3的人选择了气候变化。今年在德国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的首要议题就是气候变化,并就此发表了联合声明。世界大国为何如此热衷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在全球“升温”的背景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5,(4):42-42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7月7日在英国苏格兰鹰谷出席八国集团同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领导人对话会,就全球经济、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深化南北对话、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并同与会各国领导人深入交换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整个世界都处于深刻而急速的变化之中。未来10年,全球经济如何调整,世界格局如何转变,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和各种发展模式将会怎样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联部研究室主任裘援平同志,现将访谈内容整理刊载如下。未来10年,将是全球经济重大的转型时期,世界格局曲折的发展阶段,也是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和各种发展模式深入调整的年代。这一轮经济转型、力量消长、国际秩序和发展模式调整的内容、性质和结果,将深刻影响21世纪的世界前景和发展方向,为了抢占未来发展的有利地位,世界各主要力量中心在国际舞台上的…  相似文献   

12.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是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极为复杂、极为深刻的一年,也是突发事件频仍,天下很不太平的一年。全球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际关系不断调整,不可测、不安宁、不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近来,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据南非新闻联合社报道,一项在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关于目前全球面临的最大问题的选项上,有超过2/3的人选择了气候变化。上月在德国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的首要议题就是气候变化,并就此发表了联合声明。  相似文献   

14.
中美首脑的成功会晤,也是时代变化的产物。世界已经从占据了20世纪很长时期的战争与暴力革命的时代,进入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这是国际关系中最大的变化。时代主题变了,才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股汹涌澎湃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5.
林毅夫 《台声》2010,(10):14-15
金融风暴发生后,20国集团(G20)高峰会上,各国同意启动宽松货币政策、降利率及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用财政支出刺激国内需求。这两个政策可说挽救世界经济,避免最糟状况发生。根据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萎缩2.1%,但2010年全球经济将迎来3.1%的正增长。虽然全球经济已经从谷底复苏,但复苏的根基非常不稳。最主要原因在金融危机之前,世界经济问题根源在金融体系:但在金融危机后,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9,(4):33-33
7月8日晚,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鉴于当前新疆局势.胡锦涛在结束对意大利国事访问后于当地时间7月8日凌晨提前回国。由国务委员戴秉国代表胡锦涛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平均增长率高达9.8%,人均收入平均增长率为8.4%),贫困状况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同时,新问题开始出现——收入差距在扩大,一些地方环境也在逐渐恶化。因此中国需要调整自身的经济社会政策来适应全球环境的变化。在我看来,调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工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金融公司、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协办,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国际投资促进活动之一,也是唯一通过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投资类展览会,每年9月8日-11日在中国厦门举行。  相似文献   

19.
最近苏格撰文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似可用“一”、“三”、“五”来概括。“一”的意思是:国际关系呈现出“一超多极”的局面。“三”的含义为,国际形势发展有三大趋势:(1)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2)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3)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五”所代表的是国际关系呈现的五大特点:(1)就国际安全环境而言,“敌友”阵线再不像冷战时期那样泾渭分明,而是呈现出“边际模糊”的状态。世界范围的大战不致发生,但是地区不稳定因素时有起伏。(2)经济因素在国…  相似文献   

20.
亚洲形势和中国周边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冷战后开始的新一轮国际关系调整不断深化。国际矛盾的焦点已不再是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分歧,多数国家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影响全球稳定与发展的重大挑战。这促使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更加全面和深入。但在判断和应对挑战的方式问题上,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