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公民法律素质的迅速提高,权利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公民通过诉讼途径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意识也逐步增强。与此同时,部分公民借助诉讼这一合法的外在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损害他人利益的动机同样得到了"强化",给受害人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害,并且造成司法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法律的权威性和秩序价值。"恶意诉讼"作为一种侵权行为,已经成为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恶意诉讼的概念和构成要件,探讨了"恶意诉讼"的社会危害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法作为保护私人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解决民事纠纷,使当事人的诉权得以保护.然而,法律赋予的这种自由却使得一些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通过恶意串通进行自认或认诺,损害案外人的合法权益.这不仅严重浪费了司法资源,也极大地损害了司法的权威性.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还没有系统规定对于这些问题的规制方法.本文希望通过分析现行制度缺陷,借鉴国外立法,提出建立完善我国诈害诉讼救济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民事诉讼被视为人们维护合法权益和解决争议的最重要手段,其价值与作用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恶意诉讼现象与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不仅严重侵害特定法律主体的合法权益、浪费司法资源和扰乱诉讼秩序,也对司法公正、司法权威和诉讼价值构成了冲击与损害。同时,人们对恶意诉讼的认识还比较缺乏,对恶意诉讼的限制也存在制度缺损与力度不够等问题。下面编发的文章对恶意诉讼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权作为一项法律上抽象的权利,需要通过行政诉讼程序规则予以具体化。行政诉权的构成要件是标识其作为法律权利属性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司法个案中判断诉权是否存在的技术性标准。行政诉权的构成要件包括行政纠纷的可诉性、当事人适格与诉的利益。《行政诉讼法》的修改,除了完善与诉权相关的起诉期限、受案范围、诉讼类型等制度外,还应当修改起诉制度,在立法上明确区分起诉要件与诉权构成要件,同时,合理设置行政诉权构成要件的审查权限与规则。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实践中出现的滥诉现象即行政滥诉。行政滥诉以权利相对性理论为基础,与诉权理论紧密结合。在构成要件上,行政滥诉以拥有诉权为其前提要件,主观上要求当事人存在恶意,客观上要求有浪费司法资源的行为,结果上要求对法院和对方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另外,行政滥诉以提起大量案件为手段、利益相关性认定困难、主体存在联系等特点都对行政滥诉的构成要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法律规制上,既要从诉讼本身规制,也要从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和信访考核机制方面着手,建立信息公开收费制度,改变信访考核标准。同时,要注重滥诉规制与当事人权利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杨津 《法制与社会》2010,(35):387-388
虚假诉讼,指的是诉讼参加人恶意串通,虚构民事法律关系或法律事实,通过诉讼程序使法院作出错误裁判,从而谋取非法利益的违法行为。虚假诉讼浪费司法资源,侵害案外人的合法权益,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7.
论恶意诉讼侵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意诉讼是当前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规制的问题之一,它的滋生既折射了我国经济成长、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动的现实,也显示了面对复杂的社会转轨过程,在社会管理特别是司法的制度供给功能方面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失序和失范。恶意渗透诉讼始终,显示当前社会利益争夺已经激烈化到不仅可以漠视诚信、践踏人伦、危及公共秩序,而且个中也时而隐现着法律乃至司法工具化的危险倾向。面对恶意诉讼之害,社会公序良俗、社会价值体系迫切需要得到司法的有效保障,被恶意诉讼困扰的社会个体迫切需要得到权利救济和损害填补,而司法则迫切需要得到法律规范的授权和支撑,以明辨是非、定分止争、维护秩序和公义。规制恶意诉讼,必须依靠民法、刑法、诉讼法、法官法、法院管理等法规政策的协调合力。而这其中,侵权法的损害填补、惩戒预防、秩序恢复功能极具实用价值,具有较强的规训和矫正作用,值得精研。笔者拟通过对恶意诉讼侵权的概念辨析、类型整理、比较法理论梳理以及对其构成要件和识别规则的探讨,尝试寻找并确立恶意诉讼侵权的规制之道。  相似文献   

8.
在公民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当人们遇到权利义务纷争,更多的人选择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随着法律关系越来越复杂,各种权利义务相互交织,损害案外人或当事人权益的诉讼案件时有发生。为确保公民更好的行使自己的诉权,免受恶意诉讼的侵害,避免恶意诉讼案件的发生,更好维护诉讼人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写作本文。  相似文献   

9.
实证研究表明,司法实践中知识产权确认不侵权之诉的受理存在"受理条件规定并未被完全采纳、侵权警告形式及认定标准多样化、催告行使诉权要件适用差异化、当事人适格的影响因素复杂化"的困境。确认利益诉讼要件地位模糊、对确认利益缺乏具体化运用、法律缺位导致司法解释越位、司法解释规定较为简单粗略是造成前述困境的成因。解决前述困境,应当以确认利益理论为支撑。明确确认利益是诉讼要件而非起诉要件、以纠纷解决手段妥当性视角筛选侵权警告形式、以纠纷解决成熟性视角修正书面催告程序、以被告选择妥当性视角明确适格的当事人,最终实现对此种诉讼受理条件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
蔡峰 《政法学刊》2007,24(3):125-128
传统诉讼法理论在“无利益即无诉权”的原则下,一般认为作为诉权要件的“诉的利益”是法院进行裁判的前提。因此,对于社会经济安全等社会公益,公民被认为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其原告资格不被承认。然而,随着新型纠纷(垄断公害诉讼、环境纠纷、消费者公益诉讼等)的出现,公民便无法通过司法手段来维护这一公益。反垄断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既是诉讼法对其自身只顾及保护私人利益的狭隘性突破,也是对传统诉讼法律制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甘国彪 《法制与社会》2012,(24):116-117
近年我国出现大量的恶意诉讼案件,不仅浪费司法资源、增加法院工作量,而且更重要的是损害司法权威、侵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本文在分析恶意诉讼行为的概念、内涵以及具体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恶意诉讼行为进行法律规制的几点建议,以期能遏制恶意诉讼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以专利作为工具提起的恶意诉讼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在理论界鲜有研究,司法实践中也因对此类诉讼的认识不足而出现了大相径庭的判决.从近年来有代表性的三个专利恶意诉讼提出问题,从恶意诉讼的概念、法理及法律构成要件展开分析,提出了专利恶意诉讼的法律应对措施,重点分析专利恶意诉讼与确认不侵犯专利权诉讼之间的关系和协调.  相似文献   

13.
王晓 《法学论坛》2016,(6):58-67
诉权相对于依法享有的具有直接、具体物质利益或者精神利益的实体性人权而言,是保障实体性人权实现的手段、方法或途径,是一种程序性人权.在我国,民事诉权并未得到宪法、民事诉讼法等立法的明确保护,在民事诉讼中法官侵犯当事人诉权的行为应否受到法律制裁也缺乏法律规定.民事诉权立法上的缺失,导致民事诉权的司法保障情况也令人堪虞.民事诉权不仅具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也具有制约审判权进而保障当事人最大限度地接近司法正义的功用.因此,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应对诉权进行明确规定,以昭示诉权的基本人权属性;民事诉讼法则应当落实宪法的规定,通过规范诉权要件、完善主管制度、健全释明权、构建诉讼保险制度以及完善民事诉讼法律责任体系,对民事诉权进行周延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谢力 《法制与社会》2013,(6):290-291
虚假诉讼干扰了法院正常的司法秩序,浪费了司法资源,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更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进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新民诉法也对虚假恶意诉讼进行明确规定。所以,探讨如何避免虚假诉讼问题就牵涉到了如何平衡审判权与诉权的问题。本文将并审判权、诉权两者的范围与限度进行探讨,对从程序法的改进、实体法的完善、国民素质提高等方面入手,试尝试建立有效防范、打击虚假诉讼的程序与制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当事人对利用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越来越重视,起诉到法院的案件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权利被滥用的现象亦不断涌现。恶意诉讼正是法治进程中正向构建与反向利用博弈的重大命题,不仅扰乱了审判秩序、浪费了司法资源,而且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因此,识别与治理恶意诉讼是司法实践面临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本期特刊出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王中伟所写的恶意诉讼治理:以审判权运行为核心思路、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杜豫苏、赵旭忠合写的透过诉权理论解析恶意民事诉讼和苏州大学崔进文撰写的虚假民事诉讼刑事责任若干问题三篇文章,旨在从不同的角度探寻恶意诉讼识别体系的确立和治理路径,维护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6.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股东享有的对公司合法权益遭受非法侵害时的一种司法救济手段,是现代公司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能有力维护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能够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营,是法律赋予股东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的司法救济措施。股东代表诉讼的适用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同时为了防止股东代表诉讼的滥用,也需要设置严格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7.
民行检察承担着监督法院民事行政案件审理活动的职能 ,经过十多年来的运作 ,在司法实践中 ,逐渐显现出民行检察的责任和权利极不相符 ,严重制约了民行检察的发展。为此 ,我们建议 ,从立法上明确赋予检察机关以下职权。一是提起诉讼权。即检察机关作为类似原告人的身份提起诉讼 ,并启动诉讼程序。检察机关有权提起诉讼基于检察机关在民行诉讼中的身份是国家的代表 ,它享有的诉权是国家诉权 ,检察机关基于法律监督权而提起诉讼 ,是实行国家干预和处分相结合的原则的体现。检察机关提起诉讼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在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中,对合法权益的明确界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诉权理论,诉之利益属于诉权的构成要件。我国《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国家赔偿法  相似文献   

19.
权利不应该被滥用,民事诉权也不例外。随着人们法律素养的提高,民事诉讼已经成为人们维护合法权益和解决争议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借助诉讼这一合法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虚假诉讼现象也随之出现,不仅严重侵害了诉讼相对方或者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浪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还极大损害了司法的公信力与权威性。为加强对虚假诉讼案件的防范和查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成立了专门课题组,向全省各中院和浙江高院民一庭、民二庭搜集了虚假诉讼案例、有关防范意见和成功经验,并赴金华、温州、台州召开中级法院和部分基层法院参加的关于防范虚假诉讼案件的座谈会,以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者和律师参加的征询会。在听取、吸收各方合理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中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案件的若干意见》,并已由浙江高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相似文献   

20.
“恶意诉讼”的社会危害性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法律素质迅速提高,权利意识不断强化,在公民通过诉讼途径保护合法权益的意识逐步增强的同时,公民借助诉讼这一合法的外在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损害他人利益的动机同样得到了“强化”,”恶意诉讼”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人们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恶意诉讼”的社会危害性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