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菲律宾的农村贫困化和城市贫困化最为典型地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农村贫困化和城市贫困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试以菲律宾为例来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农村贫困化和城市贫困化问题。一、农户平均耕地面积的缩小和农村的收入分配根据有家庭收支情况典型调查数字的1956—57年、1961年、1965年、1977年这四年的数字看,菲律宾平均农户年收入额分别为989比索、1,203比索、1,755比索、2,818比索,  相似文献   

2.
本文企图说明菲律宾主要的经济发展问题,并探讨阿基诺政权如何借助中期六年开发计划来改善这些问题。经济增长和就业菲律宾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60年代的5.1%增长到70年代的6.3%;进入80年代暴跌到负0.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55年的1038比索增长到1965年的1253比索;1975年、1980年和1982年分别增长到1618比索、1919比索和1949比索,1985年下降到1655比索。在马科斯政权产生以前的1955至1965年,十年期的经济增长率(GDP)为21%;此后,在1965至1975年的十年间,经济增长率为29%;在1975至  相似文献   

3.
导言菲律宾战后发展经验中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失业和就业不足情况极为严重,这至少要部分归咎于政府所实施的发展政策的性质;二是高贫困率(八十年代中期约有60%家庭处于贫困线下),特别是占人口70%的农村地区的贫困率很高(占总数四分之三的贫困户在农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失业和就业不足之中隐藏着贫困。  相似文献   

4.
自50年代以来,菲律宾经济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与其邻国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相比较,菲律宾则略显逊色。1970——1983年,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7.6%、6.6%、7.3%和5.5%。菲律宾经济增长速度名列第四。在东南亚各国中,菲律宾的工业基础原来是最好的。1960年,菲律宾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20%,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则分别为9%、13%和8%。但到1985年,3国该项指标分别达18.7%、19.6和12.5%,菲律宾仅上升到24.8%。经推算得知,1960——1985年,马来西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的工业部门包括有矿业、制造业和动力工业等。目前在菲律宾工业部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制造业,据菲律宾国家经济发展署公布的数字,在1982年菲律宾工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359.16亿比索中,制造业占68.3%。本文所探讨的战后菲律宾工业的发展,即是探讨作为菲律宾工业部门主干的制造业的发展。一、战后菲律宾工业的发展战后以来,菲律宾的工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发展代替进口工业时期和发展面向出口工业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50年至七十年代初期;第二个时期自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6.
一、1990年外资投资的增势减弱1987年以后菲律宾的外资投资虽然从1986年的下降趋势转为增长趋势,但进入1990年以后又转向下降。就外资投资额看(根据菲律宾投资委员会的批准投资额计算,下同),1986年的批准投资额为15.94亿比索(1990年的比索汇率为:1美元=12.311比索),1987年为34.27亿比索(比1986年增1.2倍)、1988年为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人口因素与面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发展的人口因素 总的来说,东南亚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言,除城市国家新加坡和文莱外,到2000年,只有菲律宾,或许还有马来西亚会超过50%。1985年菲律宾城市人口仅占39%,但是该比重已远远高于印尼(25%)、缅甸(24%)和只有18%的泰国。柬埔寨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数据,而该地区的另外两个共产主义国家,越南和老挝的城市化水平一般也都很低,分别是20%和15%。总体而言,1985年该地区(除新加坡、文莱和柬埔寨外)的城市化水平是25%。  相似文献   

8.
战前菲律宾的对外贸易,和今天一样,主要是对美国.和欧洲「共同市场」(荷兰、西德、比、法、意、卢)国家贸易的重要性不被放在眼内.欧战以前五年,同欧洲共同市场诸国的总额稳定上升,自1935年的16,856,521比索增至1939年的32,945,061比索,就百分比看从全部对外贸易的4.68%增至5.87%.自战后至1950年,对欧洲「共同市场」诸国贸易的相对重要性一如战前.但是自1951年起,菲律宾发展工业所需的资本器材的进口增  相似文献   

9.
在东盟成员中,菲律宾可以说是那种表现“中规中矩”的国家;危机前几年,其大多数东盟近邻的年经济增长率均在8%以上,菲律宾经济却一直保持在5%左右;而在此次危机中,当东盟其它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在1998年经济普遍大幅衰退的情况下,由于菲律宾的经济在危机前并未过热,1998年GDP增长仅仅萎缩0.5%。菲律宾的经济能够取得这样一种表现,究其主因是政府所采取的促进出口和扩大海外劳务市场两项措施效果十分明显。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其货币比索贬值,增强了其出口竞争力,1998年出口取得了16.92%的增长;今年…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是一个农业国家,七十年代末期,农村人口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1980年底,在农业部门就业的劳动力为905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0.1%。菲律宾有可耕地1,400多万公顷,到1978年已耕地约为1,200万公顷,约占可耕地面积的86%。战后以来,由于菲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国民经济,改造经济结构,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以1972年固定价格计算,农业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从1946年的44.3%降为1981年的25.6%,同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菲律宾粮食、工业原材料、就业机会等重要来源,而且也是菲律宾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1950年,农产品出口在菲律宾出口总额中约占85%,到1960年仍约占70%.七十年代以后,由于菲律宾工业制品的出口比重逐渐上升,农产品在出口中的地位才趋于下降.尽管  相似文献   

12.
进入1998年,货币、经济危机的影响表面化 尽管有货币危机与经济危机,菲律宾两大促进外资投资机构,菲律宾经济特别区管理局与菲律宾投资委员会批准的1997年外资直接资本投资额分别为1597.52亿比索(比1996年增长1.4倍,指协议投资额)和1955.46亿比索(比1996年增长68.1%,指缴纳资本投资额),均创历史最高记录,比被称为“空前的外资投资高潮年”的1995年还要多。1997年外资投资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有:日本商业会社营建的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13.
印度农村反贫困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独立60年来,印度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印度农村反贫困工作也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其反贫困的绩效却并不十分明显,印度至今仍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至今仍有三分之一的农村人口生活在日均消费不足一美元的贫困线以下。本文将探讨印度农村反贫困的经验、教训和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已退休多年,离科研工作渐远。近得蒋细定同志赠其近著《菲律宾经济论》一书并嘱为之作评。蒋细定同志原为我于1978-84年任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菲律宾地区组组长时的组员,1985年任所长后,离开了菲律宾地区组,但对原地区组的两位成员仍关心如旧。蒋细定同志嘱为其近著作评,虽然由于对菲律宾经济问题的研究因退休已久而显得力不从心,但情不可却,就写几点读后感作为对该书的评价。《菲律宾经济论》一书主要仅收录了蒋细定同志应邀到菲律宾学术访问并兼任《世界日报》经济版主编期间(1994年10月至1997年2月)在该报发表的500多篇菲律宾经济评论中的…  相似文献   

15.
去年,菲律宾农业出现了据说是过去三十年来最为严重的衰退,全年农业总产值只达到2277.2亿比索(以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的2439.8亿比索大幅度地下降了6.67%。其中,占农业部门总产值50.04%的农作物行业的产值只有1139.5亿比索,比上年的1316.8亿比索剧降13.46%。在农作物中,稻谷产量减产24.09%,从1997年的1123万吨降至1998年的只有855万吨;玉米产量减产11.75%,从433万吨降为382万吨;椰子产量减产12.95%,从1200万吨降为1050万吨:甘蔗产…  相似文献   

16.
在东南亚地区,伊斯兰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宗教,穆斯林占整个地区的人口近40%。穆斯林为主体民族的国家有3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其他则是穆斯林为少数民族的国家:菲律宾有500万穆斯林;泰国300~400万,缅甸300万,新加坡60万,柬埔寨至少50万。过去数十年,一些伊斯兰政党兴  相似文献   

17.
在西班牙统治的两个半世纪期间,菲律宾的经济地位是由西班牙控制的,只是到了1789年马尼拉港口开放以后,才容许其他国家参与菲律宾的贸易。英国和美国成了菲律宾贸易中两个最强大的竞争者;到1889年,美国在菲律宾出口贸易中占39%,而英国则  相似文献   

18.
原文作者曾于1970年1月-2月(约1个月)、1974年3月(约两周)、1977年10月-1978年1月底(约三个月)对菲律宾吕宋岛中部地区新怡诗夏省基穆巴镇的圣·安多雷苏村作了三次实地调查,剖析菲律宾“绿色革命”对农民的影响。第一、二次的调查报告为:《吕宋岛中部地区的庄园—新怡诗夏省圣·安多雷苏村的典型调查》(见《亚洲经济》第十三卷第9、11号,即1972年9月号、11月号)、《吕宋岛中部地区的一个庄园村社》(亚洲经济研究所,1974年版)、《菲律宾军事戒严令下的土地改革对农民、农村社会的影响》(《亚洲经济》,第15卷第10号,即1974年10月号)。第三次的调查报告即本文,这份调查报告书主要涉及菲律宾“绿色革命”对农民的收入和生活状况的影响,对农民具有什么意义? “绿色革命”的主要受益者是谁?从这份调查报告书可以看出,“绿色革命”对促进菲律宾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及其对菲律宾农村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菲律宾的能源消费一直以石油为主。1970年,石油在菲律宾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重达94%,水力和煤合计仅占6%。由于菲律宾不生产石油,所以国内的石油消费100%依靠进口(其中90%以上从中东进口)。在战后直至七十年代初期世界石油价格相对稳定和低廉的情况下,菲律宾能源消费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的这种状况,对菲律宾的对外贸易收支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还不明显,直到1973年以前,菲律宾花在进口石油上的费用从未达到它进口总费用的13%以上,如1972年,石油进口额为1.49亿美元,在菲律宾进口总额中也不过占12%。但是,1973年中东战争爆发后,世界石油价格急剧上涨,菲律宾经济便受到石油危机的很大冲击,明显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  相似文献   

20.
除新加坡之外,其他四个东盟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都是农业国家。战后,由于制造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农业在东盟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才开始下降,在1960至1980年间,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印尼从75%降为58%,泰国从84%降为76%,菲律宾从61%降为45%,马来西亚从63%降为50%;同期,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印尼从54%降为26%,泰国从40%降为25%,菲律宾从26%降为23%,马来西亚从37%降为24%,而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印尼从8%上升为9%,泰国从13%上升为20%,菲律宾从20%上升为26%,马来西亚从9%上升为23%。诚然,农业在东盟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已趋下降,但是,农业目前仍是东盟国家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约有四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仍来自农业,各国劳动力的一半甚至四分之三继续集中在这个部门。1979年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菲律宾为58%,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