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国问题研究》2010,(2):93-96
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每学年都要开设"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研究"的课程,讲授日本知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的人文理念、经营哲学和宗教精神。该课程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堂讨论、企业经营录像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京瓷公司和稻盛哲学的最新发展。除世界经济专业外,国际政治、世界历史、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甚至经济学院的学生也都选修或旁听这门课程。2009年2月,稻盛和夫先生的《人为什么活着》一书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很快在学术界和企业界引起强烈反响。该书已经成为"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研究"这门课程的必读书。2009级硕士研究生认真研读了该书,在2010年1月10日的课堂上组织了一次小型学习讨论会,参加人主要是日本所世界经济专业的硕士生。本文由钟放根据记录整理。  相似文献   

2.
当代人通过不同的媒介,解读和接受本民族优秀历史人物的思想精髓。这是历史对现实的启示作用的一种体现。稻盛和夫是当代日本著名的企业家。在他成长和创业的历程中,对他影响较大的历史人物有三个: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石田梅岩。本文以稻盛和夫的讲话与著作还有他的经营活动为依据,分析了这三个人物在不同方面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稻盛和夫的形象已经通过媒体和畅销书进入了普通中国人的视野。本文从最新出版的《活法:开始你的明心之路》谈起,分析了家庭氛围和地方文化在稻盛和夫的成长中的作用,阐释了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对当前中国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退出经营第一线以后,一直从事推广经营理念的活动。最近,他在中国推出了新著《人为什么活着》。该书是对稻盛哲学的总结与发展,很适合中国企业家阅读。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潜意识的作用;生活的意义与利他经营;宗教意识与对未知世界的敬畏。通过分析该书的内容,本文最后得出结论:正确的宏观的指导思想,具体有效的员工激励方法,加上经营者的人文关怀,定能创造美好的人生和出色的业绩。  相似文献   

5.
稻盛和夫的哲学立足于企业经营,但又不局限于具体的管理方法。他的哲学涉及人类面临的很多问题,例如环境保护、国际关系、文明的延续等。《拯救人类的哲学》一书是根据2009年稻盛和夫与哲学家梅原猛对谈的记录汇集成的。该书集中体现了稻盛和夫在21世纪对人类文明、国际关系、企业管理的最新看法。本文将全面解读这本书,系统地梳理稻盛和夫的文明观和政治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代表日本国家航空公司的日航濒临破产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指出该公司虽然表面上实行民营化,但实质上一直由政府官僚把持控制领导层;不同派系的经营者长期不和;期货投资一再造成重大损失;劳资纷争解决方案失当.日航倒闭危机是一个生动的案例,为我国的国企改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稻盛和夫是日本著名企业家、哲学家,他对"幸福"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从"敬天爱人"、"利他"、"知足常乐"、"真诚"、"感恩"五个方面分析了稻盛先生的幸福观。其中,"敬天爱人"的幸福观是稻盛幸福观的核心,另外四个方面都是围绕它具体展开的。本文通过一些实例,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分析了稻盛和夫的幸福观在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稻盛和夫的著述非常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活法》。该书早已翻译成中文,分两卷在东方出版社出版。该书篇幅简短、案例生动、说理透彻,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企业需要哲学;人生与经营都重在态度;具体的经营方法。作者结合《活法》一书,阐述了对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最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很多人主张以西方的现代管理模式为基础。这种观点忽视了传统文化对经营者的现代意义。本文以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为例,从传统的商业模式、日本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三个方面论述传统文化对于经营者提高心性、管理企业的意义。同时,本文建议,中国当代的企业家要避免在经商与做人两个方面都忽视传统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0.
从跨国公司的角度来看日本式企业经营管理在海外的延伸和调整武惠菊一、日本式经营管理延伸与调整的宏观背景(一)企业经营全球化目前,日本经济正日益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作为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企业经营也日益国际化,先后经历了80年代初在国外设厂、80年代...  相似文献   

11.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企业经营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日本企业以“生态企业”为经营目标,通过加强“环境经营”,开辟新的事业领域,并借以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于1971年,可建成后的十余年间一直没有正式启用,成为一种制度上的储备,至上世纪的80年代后期日本推进了金融市场化进程,随着有银行陷入经营危机,对存款保险制度有了实际的需求,这一制度也真正运作了起来。进入2002年4月1日后,为了进一步贯彻自我负责原则、促进银行经营信息的公开和从外部加强对银行的监督,日本又对存款保险制度作了进一步改革。即对个人在银行的储蓄存款赔付上限正式实施限制为1千万日元的措施,即一旦银行发生破产或倒闭,个人在该银行的储蓄存款超过1千万日元的部分将不予赔付。这是日本推进金融改革的一项举措,也是日本存款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环境意识的高涨,日本企业越来越重视环境经营市场。它们从6 个领域,以提供有益于减轻环境负荷的商品和服务、能使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的技术与系统为中心,积极地开展环境经营,形成颇具规模的环境经营市场。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法规和体制、强调环保政策传播效应、重视环境管理审核与标志、大中小企业并进以及注意运用经济性管理手段,是其促进环境经营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具有自成体系,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不以盈利为目的,以及能代替国家发放扶植农业贷款的运营特点。日本农村合作金融在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面,被世界各国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是较为成功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日本农村合作金融的成功之处,可拓宽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体制改革思路,将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体制改革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走过了18年的历程,期间经历了4个阶段,掀起了3个高潮,总体投资规模呈逐渐扩大的趋势。近年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投资方式、投资方向和地域选择方面又有新的变化,表现出新的特点,同时也存在某些顾虑。系统地分析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态势,研究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对于加强中日两国经济合作,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开发以及实施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交流》2009,(4):31-33
为实现我国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深化民间国际交流.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组织青年干部代表团一行6人于11月9—18日访问了韩国和日本。在韩国国家经营战略研究院和日本长野县日中交流协会的安排下,代表团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社会建设与外方进行了内容丰富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外国问题研究》2010,(2):43-43
接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资助,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自2006年起实施《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丛书》项目。丛书主编系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日本教育专家组成员尚侠教授。本套丛书计划出版10本,涉及日本文化与文学、日本经济与经营、  相似文献   

18.
陈永栽,英文名叫LucioTan,1934年出生,祖籍福建省晋江县青阳镇,菲律宾籍,在菲律宾经营有烟厂、农场、啤酒厂、银行等。他是新兴的菲律宾华人企业家,是菲律宾菲华企业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菲华商联总第一副理事长,曾被日本《朝日新闻》列为“世界各国经济显要人士”之一。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陈永栽企业集团的发展问题,首先概述陈永栽的创业道路,与此同时论述其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情况;其次探讨陈永栽企业集团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以及经营上的一些特点;最后对陈永栽企业集团的发展前景作一初步的预估。一、陈永栽的创业道路及其企业…  相似文献   

19.
满铁设立是日本经略中国大陆的重要开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铁的设立是日俄战争的结果 ,是东亚国际关系新格局的集中体现。满铁依靠特权建立起一个超乎中国主权和法律之上的“满铁王国” ,构成了以日本国家资本为主导辅之以财阀资本和中小私人资本的“经营满洲”的经济框架。南满铁路是满铁经营活动的基础 ,是日本经济侵略的主干 ,“九一八”事变就是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以之为借口挑起的。可以说 ,从满铁设立经营南满铁路之日就已经埋伏下“九一八”事变的祸根。  相似文献   

20.
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中小企业金融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小企业是日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经济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日本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条件较差,信用等级也较低。一般很难通过发行股票或公司债券的形式在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所以主要靠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但是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往往是金额小、笔数多,而且风险比较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日本政府在战后大力支持中小企业金融业的发展,成立了多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金融机构,如:相互银行、信用金库、信用组合和劳动金库等。政府还成立了商工组合中央金库、国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府金融机构。日本的中小企业金融对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经验很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