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研究状况过去本文作者之一高桥彰曾经在本刊(指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的《亚洲经济》)发表论文论述过从明治时期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日本对菲律宾的研究动态(请参看高桥彰《日本对菲律宾的研究[1889—1969年]》)(请参看文献目录[72]),因此,本文仅就七十年代日本对菲律宾人文学、社会学问题的研究状况作一番介绍。  相似文献   

2.
沈红芳 《东南亚》2002,(2):17-21
一、菲律宾农业发展轨道菲律宾是个农业国 ,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70 %。全国约占一半的劳动力以农业为生。菲律宾的农业主要由农业种植业、渔业、畜牧业和林业组成。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三分之二以上。由于菲律宾农村缺乏水利灌溉、仓储和交通设施 ,农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农业收成主要仰赖气候好坏 ,生产呈不稳定状态。在风调雨顺的年景里 ,农业的增长率一般在 2 %至 3%。一旦气候恶劣 ,自然灾害发生 ,农业增长便陷于停滞 ,甚至负增长。尽管菲律宾农业部门的产值在大部分年份里略有增加 ,但是 ,由于90年代后菲…  相似文献   

3.
导言菲律宾战后发展经验中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失业和就业不足情况极为严重,这至少要部分归咎于政府所实施的发展政策的性质;二是高贫困率(八十年代中期约有60%家庭处于贫困线下),特别是占人口70%的农村地区的贫困率很高(占总数四分之三的贫困户在农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失业和就业不足之中隐藏着贫困。  相似文献   

4.
世界银行报告书提剑近年来菲律宾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工业增长率比预期的增长率低”。1977年和1978年,菲律宾工业部门的增长率已经下降。此外,世界银行的报告书还指出,菲律宾的工业结构也存在有不少问题,如:过分依赖保护主义政策。过分强调依赖国内市场,奖励措施体制有不少缺点,缺乏成本竞争能力和繁锁的出  相似文献   

5.
一、经济结构矛盾的深化菲律宾的经济在七十年代取得了国内总产值实际增长率(指年平均增长率——译者)6.2%的良好成绩,但现在它却已在为原油价格高涨所导致的影响和初级产品的出口衰退所苦恼。除了导致使目前的菲律宾经济走向困难的各种重要因素之外,由于在过去工业化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城乡经济差距扩大、工业区域的过份集中等等经济结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大马尼拉区的人口过份集中和工业过份集中的现象是十分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虾养殖业虽然在70年代已开始有所发展,但获得较大发展的还是在80年代,特别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这可以从以下虾产量数字上看出来:1983年9287吨,1984年26357吨,1985年26537吨,1986年27980吨,1987年32380吨,1988年41548吨。随着虾产量的增加,虾出口量也迅速增加,1980年虾出口量尚只有2569.3吨,出口额2068万美元,但到1989年已增至26052.2吨,出口额2.31亿美元,比1980年分别增长了9倍多和10倍多。  相似文献   

7.
战前,菲律宾在长期遭受殖民统治下,除了一些农产品加工业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可言。战后以来,菲律宾从五十年代初开始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七十年代开始逐步推行面向出口工业化。经过约四十年的工业发展,菲律宾经济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制造工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上升了,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结构中的地位提高了。但是,在我们看到菲律宾工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尽管菲律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土地问题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的中心只能围绕菲律宾农业问题的核心问题(即土地问题)来进行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七十年代以来,不少发展中国家开始重视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并制订了相应的战略。这种战略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方面提出了不少新的课题。其中一项重要课题就是社会福利。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七十年代的东盟国家也开始重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并且碰到社会福利问题。重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背景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由于奉行工业化经济发展战略,东盟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根据《1975年世界银行统计图集》的统计资料,从1960年至1973年期间,东盟国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在1946年7月独立时被迫与美国签订了长达二十八年的“贝尔贸易法”,以及包含在“贝尔贸易法”中的所谓美国人在菲律宾与菲律宾人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法案”,这使美国在战后一段时期内垄断了菲律宾的经济。在六十年代末期以前,菲律宾的经济政策的制订主要服从于美国的需要,受到美国安插在菲律宾政府要害部门的各种专家顾问的左右,接受美国直接控制的世界银行的严格审查和管制。菲律宾独立前后建立起来的农产品加工工业、五十年代为解决外汇危机  相似文献   

11.
农业发展与马达加斯加减贫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达加斯加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最高时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2006年,政府制定<马达加斯加行动计划>,提出到2012年将贫困率降到50%.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该国实现减贫战略目标的关键,核心是提高粮食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政府相继出台了改革土地制度、扩大农业投资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几年来,减贫努力初见成效,粮食产量有所提高,贫困率也有所下降.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依然受到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优质良种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实现政府的减贫战略目标仍面临巨大困难.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战前,作为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经济具有了以下这样一些殖民地经济特征:(1)作为美国的原料供应地,菲律宾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形成了“单一种植制”经济,农业畸形发展,主要发展四大经济作物(甘蔗、椰子、马尼拉麻、烟草),四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从1902年的47万公顷迅速扩大到1939年的163万公顷,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菲律宾的能源消费一直以石油为主。1970年,石油在菲律宾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重达94%,水力和煤合计仅占6%。由于菲律宾不生产石油,所以国内的石油消费100%依靠进口(其中90%以上从中东进口)。在战后直至七十年代初期世界石油价格相对稳定和低廉的情况下,菲律宾能源消费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的这种状况,对菲律宾的对外贸易收支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还不明显,直到1973年以前,菲律宾花在进口石油上的费用从未达到它进口总费用的13%以上,如1972年,石油进口额为1.49亿美元,在菲律宾进口总额中也不过占12%。但是,1973年中东战争爆发后,世界石油价格急剧上涨,菲律宾经济便受到石油危机的很大冲击,明显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菲律宾遭遇了物价上涨、石油供应紧张的压力,特别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利息率上涨、通货膨胀、石油进口成本和其他商品进口成本继续上涨。菲律宾政府打算通过采取一系列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加速实施能源开发计划、促进大型工业和小型工业的发展,促进工业的合理化、继续进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出口和增加投资、限制物价进一步上涨和实施相应的金融和关税改革等几方面的政策改革  相似文献   

15.
战前,菲律宾作为一个殖民地国家,农业的经营、农作物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不仅受到殖民地政府农业政策的支配,而且受到外国公司农业渗透的影响。但是,总的说来,战前外国资本(主要是美国资本)对菲律宾农业的渗透重点多半是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以椰子工业为例,1935年椰子工厂的1,189.5万美元投资总额中,美国资本约占一半,约占554.5万美元,英国资本居第二位,为349.5万美元;西班牙资本约100万美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1993,(3)
土地问题是指作为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由于特定的所有制形式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即大量土地集中于为数很少的大土地所有者中,广大少地或无地的农村劳动者只能以佃农或农业工人的身份在这些土地上劳动,这种关系导致了农村社会分配不公,农村失业人口相对增多,进而不断引发农村“骚乱”和爆发政治危机,同时也影响  相似文献   

17.
菲律宾的工业部门包括有矿业、制造业和动力工业等。目前在菲律宾工业部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制造业,据菲律宾国家经济发展署公布的数字,在1982年菲律宾工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359.16亿比索中,制造业占68.3%。本文所探讨的战后菲律宾工业的发展,即是探讨作为菲律宾工业部门主干的制造业的发展。一、战后菲律宾工业的发展战后以来,菲律宾的工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发展代替进口工业时期和发展面向出口工业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50年至七十年代初期;第二个时期自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俄罗斯农业发展状况,分析了其发展战略,并对其整体农业政策进行了梳理。总体结论是:俄罗斯虽然已恢复成为主要的粮食出口国,但农业发展整体水平依然较低;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尚局限于贸易保护和进口替代;农业政策则主要致力于国家对农业的补贴;鼓励农业吸引外资、进行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的政策思路尚不清晰。  相似文献   

19.
序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现在已约有三十年的时间了。这段期间内,日本对印度尼西亚问题的研究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实际上,这样的划分也是根据日本对亚非各国问题研究的一般分期来进行的。第一个时期是从四十年代开始到1955年前后。  相似文献   

20.
在东盟国家中,除了新加坡和文莱外,其他四个国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都是农业国。本文拟探讨战后以来这四个国家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成效与问题。一、改造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多样化农业战前,东盟四个农业国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在长期的殖民统治下,这些国家不仅国民经济部门结构单一,而且农业经济内部结构也单一。二次大战后,它们相继取得了政治独立,共同面临着打破殖民地时期形成的经济结构并克服全面经济落后状况的严峻任务。为了打破这种单一经济结构,战后以来它们先后以工业化作为本国经济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