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有的地方人大为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强化监督力度,扩大监督范围和监督对象,不使人大监督的对象“缩水”,不留监督“盲区”和“死角”,把本行政区域内的“条管部门”纳入了人大监督视野并确定为监督对象,对其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2.
试辩“监督”与“支持”纪永成在地方人大工作中,一些同志对人大的法律地位和监督作用认识不足,提出“寓监督于支持之中”,或者“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把“监督”与“支持”混淆、等同起来,这不仅在理论上是停谬的,而且产生舆论误导,在实践中弱化了监督力度.一是从...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永州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自2007年选举产生以来,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监督重点,突出“三子”监督,即突出对财政“票予”的监督,城建“图子(规划图)”的监督和信访“案子”的监督,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4.
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对“一府两院”工作开展情况适时进行审议监督,是人大常委会会议的重点内容,也是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工作监督的重要手段。但会议形成的审议意见难落实,会议实际效果难尽人意,是多年困扰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大难题。监督工作是否有力,监督效果是最终检验标准。只有把程序性监督上升到实质性监督,变阶段性监督为全程性监督,才能强化监督职能,增强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5.
“个案监督”是人大在监督工作中的一种成功经验探索,是当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发展的新成果。目前,有关“个案监督”的立法已提上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事日程。然而,由于“个案监督”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因而对这一新生事物的认识也有很大差异,在理论界和有关实际工作部门中都存在对“个案监督”是否有必要搞、能否搞好的许多疑虑,形成了若干认识误区。本文拟对此加以简要分析与辩驳,以期能进一步引起人们对“个案监督”的重视,加快和完善“个案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6.
“垂直监督”,作为企业内部监督的体制创新,是企业内部监督管理的有效机制,是国有企业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有力手段。为进一步推行“垂直监督”模式,需要保持纪检监察审计队伍的相对独立性,建立“垂直监督”体制下纵横沟通机制,不断完善“垂直监督”体制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代表的责任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当监督人大代表更好行使权力的“紧箍咒”一个紧接一个出现在前台,做个“荣誉代表”、“举手代表”的市场还会存在吗?无疑,在2005年春的气息里,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人大代表监督“一府两院”、选民监督人大代表、下级人大代表监督选举产生的上级人大代表的链条式监督,正构筑着一条“完美”的权力监督和制衡链,它将在未来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这条完美监督链条下,从前的“荣誉代表”、“举手代表”们不会再感到轻松,要么走进“江湖”,执选民之手,倾心交谈、了解其疾苦,为其鼓与呼;要么在那坐立不安,心惴惴然,或选择离开这个位置,由更适合的人来代替。  相似文献   

8.
《人大研究》2008,(12):41-42
何文堂:人大监督“抓大放小”的实践华池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何文堂撰文说,关于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中的“抓大放小”问题,彭真同志曾有一句精辟的论断,他说:“重大原则问题,该管就管,少一事不如多一事;日常工作问题,不必去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就说明了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是一种全局性的监督,如果事无巨细,样样都管,就会分散精力,造成监督难以真正到位,甚至会干扰“一府两院”的正常工作。那么在监督工作中如何才能做到“抓大放小”呢?  相似文献   

9.
依法对“一府两院”进行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组织代表对“一府两院”年度重点工作进行分组监督,是2008年浙江省温岭市人大常委会为强化代表主体作用发挥、强化工作绩效监督、强化重点难点问题监督而探索开启的一条新渠道。通过这样一种“一对一”监督的方式,既可以整合代表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又可以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从实际效果看,代表分组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加强了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落实解决,同时也使全市人民得到了更多更大的实惠,践行了监督为民的承诺。  相似文献   

10.
审视2009年全市“四个确保”的中心工作,反思刘云耕主任对市人大常委会2008年监督工作差距和不足的剖析,深感市人大2009年监督工作关注热点非常多,增强监督实效的压力非常大。如何抓住当前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总体要求密切相关的几个“要害”工作领域,聚焦监督重点、强化监督调研,注重跟踪监督,有助于推进我们增强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11.
吕南宁  韩向荣 《前沿》2013,(16):37-38
电力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反腐倡廉工作也是近年来行业内部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此种情况下,以构建“大监督”网,成为电力行业反腐倡廉的手段,本论文试着从“大监督”的含义以及特点,然后论证电力行业构建“大监督”格局的意义,最后对电力行业构建“大监督”格局提出自己的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大监督不再是“橡皮图章”,而是“掷地有声”。改革开放30年来,人大监督形式不断创新,监督实效不断增强。人大监督在保证法律法规实施,促进依法行政以及公证司法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区县人大工作中涌现的一些创新举措,成为彰显人大监督力量不可或缺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德州市人大常委会扎实推进监督工作,努力做到“四个强化”,科学决定重大事项,切实促进“四个转变”。一、扎实推进监督工作,努力做到“四个强化”。树立“以发现问题为切入点,以督促解决为着力点,以促进工作为落脚点”的监督基调,紧紧围绕“四个强化”抓创新、求实效。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在我们国家生活的各种监督中,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监督。”“最高层次的监督”,理应发挥最大的监督作用、产生最好的监督效果。然而,从一些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实践看,情况却往往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5.
《人大研究》2009,(10):46-47
党智:围绕促进科学发展实施有效监督中共合作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智撰文说,我们要紧紧围绕“履行法定职权,促进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心民生,突出重点,增强实效”的监督思路,实施有效监督。一是要构建和谐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促进“一府两院”的各项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大监督“力度不够”、“实效不高”。这是社会的评价。地方人大的同志聚到一起,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是“如何提高人大监督的实效”。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带有普遍性的观点是,认为人大监督“程序”性的东西过多,实体性的大少。今后应当少一些“程序”性的东西,多一些实体性的监督。对此,笔者不能苟同。人大对本级“一府两院”的监督,是代表人民行使的国家权力监督,是至高无上的。人大的监督权,不能说少,更不能说小。按照我国的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人大对本级“一府两院”的监督是全方位的,从保证法律实施到监…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些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在实施个案监督时,不仅把司法机关办理的具体案件列入其中,还把政府行政执法部门的具体案件列入其中。这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加强人大个案监督工作,实际上是混淆了“人大个案监督”与人大对“一府两院”进行正常工作监督的界限,失去了“人大个案监督”的特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龙尧 《湖湘论坛》2002,15(1):24-25
从最近沈阳市16个“一把手”腐败案的曝光,再追溯到陈希同、成克杰、李嘉廷,以及泰安、湛江与厦门大案中“一把手”的“光辉形象”的破碎,我们可从中吸取一个深刻的教训:严重的问题,不仅是要教育干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强化监督、从严管理“一把手”,这是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从严治党、治政、治官的最关键性的一环。目前,我国的监督体系有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察监督、人民政协(包括民主党派)监督、检察监督、群众监督、经济监督、舆论监督等。这些监督体系的实施对权力约束和制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无论从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9.
秦春成 《当代广西》2010,(21):37-37
中央颁布实施的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将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过程监督和效果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互相补充形成合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体系。在这个监督体系中,突出了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为责任主体,无论是事前的报告、事后的评议、离任的检查,只要发现违规失责都要进行责任追究。因此,要贯彻落实好四项监督制度,就应当在抓好“一把手”上下功夫,切实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执行意识,真正做到“主动自觉”、“全面系统”、“不折不扣”。  相似文献   

20.
人大依法监督,既是对“一府两院”权力运用的制约。也是对“一府两院”工作的支持,监督与支持是辩证统一的。监督是制约,支持则是促进。在监督中抓住重点,求得实效,有所作为,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人大的权威,发挥人大的作用。大量成功的监督事例说明,人大监督并不缺乏手段,关键是能否监督到底,体现监督实效。只要这样,监督就会“有力”,就会有权威,就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同时也得到政府部门的理解和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