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地方性环境保护立法中如何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水资源、海洋资源的保护作出规定,不仅是一个立法实践问题,也涉及到环境保护法中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本文主要以<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2003年全面修订的立法实践为研究背景,结合国内其他城市的环境保护立法,对如何在地方性环境保护立法中对水资源、海洋资源保护作出规定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关于《环境保护法》立法目的的修改问题,学界可谓是见仁见智。可将学者们代表性修改观点归纳为“三元协调微修改说”、“三元协调中修改说”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基本说”等三种。这三种代表性修改观在认识上自有合理之处,但也有其不足,因此不足单独可取。事实上,可以从立法方法论、立法理念、立法表达等三个方面入手去思考和解决《环境保护法》立法目的修改问题。基于这样的思考,可将《环境保护法》立法目的每款(第一条)修改为:为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防止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浪费,保护并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保障人体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保障生态平衡与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制定本法。  相似文献   

3.
4.
一部生命力持久的法律要在现实针对性与法律稳定性之间取得一种适度的平衡。这也就决定了法律条文的设置必须在具有可操作性与保持相当的原则性之间寻找平衡点。在我国长久以来奉行的宜粗不宜细的立法原则指导下,《食品安全法》的法条设置就体现了立法者在追求法的现实针对性与稳定性之间的适度平衡过程中诸多思量。基于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属性以及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平衡等基本国情的考量,①以及对我国食品行业复杂业态的认知,②《食品安  相似文献   

5.
调查显示,目前河南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不仅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重大环境污染案件挂牌督办制度、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环境违法信息抄报制度等相应的衔接制度,而且已从案件办理、联手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两法衔接的具体工作。但河南省环境保护两法衔接程序、衔接制度、监督工作、工作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不足。在借鉴国内其他省环境保护两法衔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有必要从衔接程序、衔接制度、监督工作、两法衔接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采取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法》在大陆环境法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修订是推进大陆环境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立法举措。借助于大陆与台湾地区的环境基本法的比较视角,通过分析与借鉴台湾地区"环境基本法"的立法及其实践经验,以及在大陆与台湾地区不同的立法语境中,区分环境管制立法与环境政策立法的不同意义,提出《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应当实现立法理念与模式从环境管制立法向环境政策立法的转变,使环境基本政策内嵌于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之中,为大陆的环境法制建设提供政策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在全国进行制度建设之前,寻找试点进行制度的试行具有重要意义.环渤海经济地带以其自然和经济方面的原因成为最佳的选择.在分析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该地区试行中央的统一管理与流域内的综合市场化管理的治理模式是我国水资源管理模式的理性选择.这一模式的试行成果及经验教训对于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领域,对跨层级和跨部门的政策执行现象关注不足。多数文献从“自上而下”的角度出发,过于强调事权的划分,而忽略了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复杂策略互动与权力分享,从而得出“进一步加大中央控制”的政策建议,使政府治理陷入“收权放权”的怪圈。本文以水资源保护为例,首先讨论我国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制度基础与政策执行困境;其次从纵向跨层级的视角分析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再次从横向跨部门的视角分析权力冲突和信息阻隔对政策执行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集权式的治理机制无法应对跨层级、跨部门的复杂政策议题,有效的政策执行还需要进行更深层的政治结构调整,形成良性沟通协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水权是权利人对水资源所享有的使用权的总称,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能,具有特别物权的性质,因而,水权就应当具有可转让性。这一理论观点已经成为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水权制度的基本内容。我国水权制度的健全也应借鉴外国的成功立法经验,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云南当前面临的四年连续干旱,除了气象专家所分析的全球气候变化因素之外,人为因素也不能忽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问题,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问题,水污染问题,水资源保护立法和执法问题均与当前全省面临的严重干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地方政府在建设和发展中需增强法治观念,加大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度,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立法和执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列为一项基本国策。2011年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这是基于我国国情、水情作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这一时代背景提出了对取水权从严限制的问题。取水权限制应注重遵循“勤俭节约”的民法公序良俗基本原则,严格取水权获得的证件制度,改进取水权行使效力规则,强化环境权对取水权的约束。  相似文献   

12.
加强地方立法,提高立法质量,是地方立法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提高立法质量,使地方立法有新的突破,新的发展,重视和建立地方立法反馈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法制是改革的重要内容,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已刻不容缓。由于立法理念落后、立法民主程度不足、立法监督滞后、立法主体素质不高等因素制约,黑龙江省立法工作存在重复立法、越权立法、部门利益倾向、缺乏地方特色等问题,今后应从转变立法观念、推进立法民主、开展立法后评估、注重修立并重等方面着力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税收优惠是各国促进慈善发展的重要激励机制。对慈善各方主体给予税收减免虽是我国慈善实践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缺乏系统的、高位阶的法律制度支撑等原因,税收优惠的激励效应并不明显。《慈善法》的制定,为慈善税制的完善提供了良好契机。基于全面梳理我国现行慈善税制的现状并分析其问题,建议立足于慈善法与税法分工对接,构建统一、规范、普惠的慈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涉外家庭关系中,当事人的地位往往处于不平等的状态,如何保护弱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将“保护弱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融入到涉外民事关系立法当中符合法律的“公平、正义”这一理念,同时也是国际私法中的适当论在涉外家庭领域的具体化和最新体现.  相似文献   

16.
检视北京等十一省、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建构的立法文本,力求梳理地方立法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建构中涉及的立法依据、责任承担主体、责任划分与承担、责任追究方式及救济途径等诸多实际问题,以期形成“权责一致,罚当其责”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作为法治目标之一的“有法可依”基本实现。法律制定之后的另一项任务即是对立法质量进行跟踪评估。地方性法规在我国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质量跟踪评估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地方立法质量跟踪评估所运用的方法是否正当、科学,直接关系到地方立法质量跟踪评估结论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完善立法体制机制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以湖北省为例,考察了地方立法体制机制现状,发现地方立法体制机制主要存在立法权限混乱、立法机构设置不合理、立法参与机制不健全、立法程序形式化、立法激励机制匮乏、立法监督机制不到位等问题,进而提出从明确地方人大立法权限、健全各主体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健全地方立法的程序机制等方面强化地方立法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地方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9.
跨国水环境保护利用不仅涉及水环境保护,还涉及国家主权与利益,因此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文章从政治、行政和技术视角出发考察跨国水环境保护,分析澜沧江-湄公河水环境保护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并尝试建立促进澜湄合作的多维对话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协调发展原则 ,一向是学者们争议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核心思想、基本内容和要求及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的关系 ,可见可持续发展原则与协调发展原则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的原则”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