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如棋     
夜半,雨来,淅沥沥浸染一片蛙声。一人,一灯,在深夜里指间轻点,棋子落盘。正所谓:“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宋人灵秀《约客》,约的是何许人也?不得而知。我假借诗句,自己跟自己下棋,等的确是“心上人”。“心上人”不是人,而是文,我心中的妙文。抑或说,我很希望用文字杜撰出一个人来,在黑夜里陪我下五子棋。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企业老总说:“老板只做两件事,一是挖池塘,二是修庙子。”挖池塘的目的是养鱼,修庙子的目的是养和尚。如果把员工比喻为企业的鱼或和尚,老板的工作就是养人。据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晓“跳槽”产生的原理:当一条小鱼(新员工)在池塘(企业)里慢慢成长,逐渐长成大鱼甚至巨龙时,  相似文献   

3.
言论短信     
《社会主义论坛》2013,(1):29-29
2012年12月24日《云南日报》一版“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谈”之《防止“鱼水”变“蛙水”》(作者:南风):鱼与蛙是不同的动物,它们对水的“态度”决定了和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诗无达诂”的意思是对于诗的解释与理解不会完全准确 ,这是古诗解释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而另一种解诗倾向“坐实”则是要借助于科学知识、生活常识、历史事实等对那些在理解上有争议的诗句作出考证 ,作出更加详实、具体的解释。有的诗句“坐实”是必要的 ,但有的“坐实”则会把诗“解死” ,抹煞了诗的灵气、意境 ,使诗歌变得索然无味 ,给诗歌的鉴赏带来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代的外交场合中,有一种别具一格的表达立场传递信息的方式,即“赋诗”。《左传》及《国语》中,有许多这类的记载。所谓“赋诗”,按郑玄的解释,“赋者,或造篇,或诵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创作新篇”或“朗诵古诗”。在外交活动中,多是后者。所诵的诗,是当时广为传诵,人们所熟知的。这些诗,从《左传》、《国语》的记载看来,大都可以从今本《诗经》中找到。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首,是“逸诗”。按类别说,多为“雅”诗,而以“小雅”占多数。  相似文献   

6.
读刘乐艺的小说,感受最突出的一点,就象是读一首有情节的诗。读完他的作品,使人有仿佛处在一种诗的氛围中的感觉。 用第一人称与的《这里,有幸福》,是一篇堪称散文诗的小小说。作者借“我”之口宣称:“……我在构思一首诗,歌颂钻塔的威武,坚定,针砭世俗的污浊、卑劣  相似文献   

7.
苏轼“以议论为诗”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早的源头可追溯到尧舜时代,《诗经》是其重要的里程碑。入唐后杜甫拉开“以议论为诗”的序幕,韩愈有重要的承前启后之功,至宋代苏轼则最终确立了这种艺术形式。苏轼“以议论为诗”,大致有纯议论式与议论意象融合式,具体分为咏物时含“理”、借形象发议论、议论“带情韵以行”三种情况。苏轼的创作实践不但遵循艺术创作思维的规律,也符合艺术创作的本质,开拓了宋诗新体制,尽管成就中有缺陷,但掩不住它的整体光辉。苏轼站在盛唐诗的顶端,发展了宋诗新体制,对后世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诗歌欣赏─—怀古诗杨志才吟咏古迹、古事的诗,通常称为“怀古诗”。怀,在这里是追思往昔的意思。诗人在前朝都城、帝王旧墟、名胜古迹之前,登临纵目,由眼前所见景物,追思往昔,畅然发思古之幽情,而将感触写进诗里,便成为“怀古诗”。“怀古诗”大多取古代一地一事...  相似文献   

9.
鹳雀楼 ,又名鹳鹊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南的黄河岸边。它和江南的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我国四大名楼。宋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说 :“河中府鹳雀楼三层 ,前瞻中条 ,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 ,惟李益、王之焕、畅当三篇能状其景。”鹳雀楼初建时并不叫鹳雀楼 ,据《大清一统志》、清乾隆《蒲州府志》载 ,鹳雀楼初名可能叫“白楼”。唐代河中府诗人杨巨源有诗曰 :“魏国山川在白楼”。卢纶有《九日陪浑侍中宴白楼》诗。他们自小就生活在河中府 ,对此处的地理风貌和文物胜迹应是很熟悉和了解的。据此而言 ,“白楼”可能就是“…  相似文献   

10.
从事语文教学近叨年了,实践中,我对诗歌教学产生了较浓的兴趣。究其因有两个:一是诗歌具有语言凝炼、内容深厚含蓄的特点,教学中极富发掘的价值,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吸弓!力;二是诗歌韵律和谐,教学中亦教亦吟,亦学亦诵,整个过程“诗声”朗朗,课堂诗意融融,令人陶醉。我体会,一首诗歌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环环紧扣、激发起学生种种强烈的欲望、并逐一满足学生欲望的过程,是诗作者、教师、学生诗情共鸣的过程。我把这个教学过程,分为“入诗一解诗一一诵诗”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激发“入诗”的欲望。选人教材的诗…  相似文献   

11.
对师范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是师范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师范生当前的职业理想状况不容乐观,据调查(见参考书目⑤),师范生的入学动机多种多样,只有约50%的师范新生是抱着“改变家乡教育落后面貌”或者“象尊敬的教师那样工作和生活”的目的而来。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当教师与否态度不明确,更有一部  相似文献   

12.
姜夔在诗学审美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贡献。他的诗风有江西派的清劲明朗和晚唐绵貌蕴藉的风神。他的诗学审美建树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倡“与古人异”,主张有所创新,建立自己的风格;强调“天籁自鸣”,崇尚自然含蓄;讲究“诗法”,主张诗要“引咏情性”;提出诗有“四种高妙”,以“自然高妙”为至境。  相似文献   

13.
刘佑局脱口成诗,被誉为当今岭南奇才。据说,他第一次拜见著名学者文怀沙先生时,文老说:“人家说你是曹植、李白、我不服,现在以我为题马上作诗一首。”佑局仅迈一步,诗从口而出,“手摇扇子风徐来,指动胡鬓未曾衰,凌云壮志今犹在,不悔当年作书呆。”  相似文献   

14.
赠答诗是一种很重要的诗体。自它产生之日起,后世文人鲜有不作赠答诗者。赠答诗的发展由“赠言”发轫,经过不关个人性情的赋诗阶段,后由无“赠答”之名到以“赠答”名篇,由礼尚往来的应酬对答到抒写个人性情,表现人际的真情往来,再到两汉文坛出现完整的赠答诗以及千古传唱的优秀作品,本文为赠答诗描述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将七夕诗单一地理解为“情诗”,我们有必要对七夕诗进行多维度的阐释。如果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将七夕诗加以解读,可以发现,七夕的重要仪礼——“乞巧”,是当时少女们生活希冀中对爱情的价值认同;七夕诗中表达得最丰富的爱情,其实是妇女求得身份平等的情感承诺;而男女不同诗人所作的七夕诗,在视角转换中可以明显看出男人和女人眼中的“女性”有别而情有所同。  相似文献   

16.
回望诗歌     
·1· “诗”字很好玩。发“言”为诗,居然与寺有关。 庙寺这个东西,印象中多出自青山绿水间,它远离世俗生活,是天地之间一种怪怪的存在。而人气旺盛的地方,油盐酱醋茶填充了生活内容,吃喝拉撒睡贯穿了一天又一天,人们常说的缺乏“诗意”,是不是相对而言呢? 望字生义,简直有些蛮横不讲道理;但正经的说法:诗是人生里面非常奢侈的享受,一般错不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17.
浅论诗中三味周桂琴好诗贵在有味,如同品茶,言其清香味美。如同论酒,赞其适口味醇。然而,谈诗则要求立意精湛,诗味浓郁。故评诗者,多从诗味着眼,写诗者多从诗味落笔。因此,有“趣味横生”、“耐人寻味”、“余味无穷”之论。这在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真是触目皆是,...  相似文献   

18.
多角度审视布莱克力作——《老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虎》一诗是英国18世纪著名诗人威廉·布莱克杰作之一。该诗也是布莱克著名诗集《经验之歌》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它同《天真之歌》中的《羔羊》一诗形成鲜明对比,“构成了一幅诗的双连画”。这两首诗歌忠实体现了布莱克的哲学思想和创作主题。“他认为人生有两个方面,即天真与经验,……人就是从天真阶段走向经验阶段的。这两者之间有着特殊意义的循环,而且成人经历史兼有之。”在《羔羊》中,诗人歌颂自然界中的天真、淳朴、和善;而在《老虎》中,诗人向读者揭示的是神秘、暴力、恐惧。诗人在表现这个主题中显示出他的杰出诗才。他的谴词…  相似文献   

19.
正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有一首含义深刻的诗,值得我们深入领会其意蕴,诗云:“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诗中的“心”,我认为就是一颗自然心。心是自然的,胸臆才得开畅,心无愧疚,把酒临风,荣辱皆忘。我们时常把人生比作一次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驾驭生命之舟的舵手就是自己,是乘风破浪还是徐徐前  相似文献   

20.
文史上有“江郎才尽”之说,江郎即指南北朝时的江淹。此说首见于钟嵘《诗品》,《诗品》云:“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之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从江淹现存文集来看,自齐武帝时起到淹暮年,江淹的确少有佳作,这也印证了其“才尽”之说。那么江淹何以才尽呢?笔者认为“江郎才尽”是由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文学思潮的影响从当时的诗歌思潮来看,江淹对永明时期形成的、被沈约等人推崇的“永明体”是有看法的。他不满过分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