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两岸经贸交往日益频繁,台商对大陆的投资逐年增加。台湾当局把两岸经贸联系的加深视为一种潜在的“威胁”,加强了对台商赴大陆投资的分流、抑制和控制措施。(1)推动“南向”政策,分散台商赴大陆投资。所谓“南向政策”,其意图除可分散台对大陆投资、贸易,减小对大陆贸易依存度以免未来损及两岸谈判筹码外,同时也是借助南向政策下贸易、投资和技术转移的互动关系,加强台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扩展台湾在国际政治舞台的“空间”。为推行“南向政策”,1994年初李登辉、连战分别以“私人度假”名义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活动,为“南向政策”鸣锣开道。台“经济部”设立了“南进专案小组”,“经建会”颁布了“加强对东南亚地区经贸工作纲要”,并由台当局官方  相似文献   

2.
台湾经济部近日公布中华经济研究院完成的《台商与外商在大陆投资经济之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在1992年受访的台商中,有43%的台商表示获利;有七成的台商计划在大陆扩大生产,增幅为30%;三成的台商计划增资,增幅为20%,由此可见台商仍看好大陆投资前景。 调查报告分析认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有以下特点:一、台商到大陆投资,是大陆有丰  相似文献   

3.
一、台商在闽投资的基本情况台商赴闽投资是伴随海峡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1983年5月,台商以第三地公司的名义在厦门兴办了首家台资企业——厦门夏德珠宝首饰有限公司,从而拉开了台商在闽投资的序幕。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海峡两岸的民间交往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次年夏天,国务院颁布了鼓励台胞的22条规定,闽台经贸往来逐步化暗为明,掀起了一股台商投资热潮。1990年6月,闽南金三角地区的厦门、漳州、泉州是吸收台资最集中的地方,占全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大陆率先向台湾地区推出了优惠政策,鼓励台湾同胞来大陆投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台商就开始首选大陆作为他们岛外投资地。两岸在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的依存度不断加深。与此同时,两岸投资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问题便突显出来。研究两岸投资法律保障机制,就成为两岸学者深入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一、对台经贸发展的主要特点福清对台经贸合作的发展始于两岸渔民在海上民间易货贸易,逐步从小到大,由海上到陆地,由贸易到投资,发展成了颇具规模的经济合作关系。随着八十年代末两岸关系的缓和,台湾当局放宽外汇管制和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福清市适时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从而吸引大批台商前来投资办厂,1990年以来为稳定增长阶段,由于先期而来的台资企业此时已得到良好盈利、台商纷纷扩大投资,投资领域由劳动密集型的单项小型产业向综合配套产业发展,特别是综合开发,土地成片  相似文献   

6.
大陆吸收台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张春斌自1984年台商在厦门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台湾在大陆的投资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现在以至21世纪初,在世界经济中心逐渐东移,亚太经济崛起的大背景下,探讨大陆吸收台资的现状及其对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台商对大陆...  相似文献   

7.
经贸关系是海峡两岸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强劲发展,对祖国统一大业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20年来,海峡两岸经贸交流迅速发展起来。1977年至1978年,台湾经香港购买大陆物品的转口贸易额只有7677万美元。到1987年两岸经香港的贸易额共28.5亿美元,平均每年4.73亿美元。台商的大陆投资金额接近5亿美元。此后,进一步快速发展,1995年,两岸贸易总额高达114.57亿美元,1996年台商在大陆投资项目累计35471个,协议金额343.69亿美元。由于李登辉玩弄“两个中国”的阴谋,引起了政治上的动荡,但是两岸交流仍呈曲折发展之势。据台湾“国贸局”统计,1999年1月至9月,经香港的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83.7亿美元,预计全年将超过2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刍议台商在大陆投资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近年来两岸经贸关系的变化 ,台商对大陆投资存在的顾虑等角度 ,分析了对台商投资进行法律保护的现实意义。最后对于如何用法律手段保护台商的投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璐 《党建文汇》2006,(2):15-15
据台湾媒体报道,在陈水扁“秘极管理.有效开放”的政策基调下.台当局针对台商赴大陆投资又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这些被称为“开倒车”的新招数激起了台商强烈的反应。台当局要求迅速成立“跨部会专案小组”.从法律、资金、技术及人员管控等方面加强对台商赴大陆投资的管理与限制。  相似文献   

10.
台湾农业优良品种的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市场营销理念的引入,促进了大陆农业经济发展;推动大陆农业产业化和结构升级;带动大陆外向型农业发展.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对策来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神州时事     
去年台商投资大陆 增长逾五成台湾"经济部"最新统计结果显示,2004年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件数逾2000件,台主管单位核准投资金额近70亿美元,较2003年增长51.05%。  相似文献   

12.
从1978年到2009年,经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0多年,中国社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台湾同胞在此过程中的位置、作用如何?本文对台商参加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0多年的分期、演变历程、贡献、作用等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台商投资活动初步奠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贡献者及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台商到大陆投资也对台湾发展作出了贡献。文章对其历史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环渤海地区与台湾经济合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海地区将成为下一阶段台商投资的新热点。环渤海地区与台湾经济合作是台商和大陆双方需求和供给的产物。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重点合作内容而言,环渤海地区与台湾经济合作更多地集中在农业合作、工业合作、服务业合作三大产业领域。从更长远来看,环渤海地区与台湾经济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将是值得重视的潜在领域。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具有的潜在优势对台商有明显的吸引力。积极参与中国西部开发,不仅对台湾的农业、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等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台湾的投资、贸易以及就业等也会产生一系列影响。抓住机遇,积极进军西部,对岛内处于困境的台商而言,不失为新的出路和机会。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正当台湾海峡两岸形势发展出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风尘仆仆地从北京来到厦门特区.深入视察海沧台商投资区.亲切会见在这里投资兴业的台商代表。并与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谈话再次体现了大陆对台湾同胞的善意,展现了祖国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在2005年国共两党胡连会谈取得五点共识的基础上,胡锦涛殷切希望海峡两岸加强交流合作,藉以造福两岸广大同胞。  相似文献   

16.
1日至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来沪访问。陈良宇、韩正、李炳才、罗世谦等领导亲切会见并宴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夫人一行。5月2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同日,连战在上海与大陆各地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代表餐会时,就两岸经贸关系发表了演讲。  相似文献   

17.
融资难是台资企业在大陆经营活动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大陆台商资金需求不断增加,而融资渠道却较为有限且受到诸多限制。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台资企业融资瓶颈更为凸显。尽管两岸陆续出台政策措施协助台商融资,但成效有限。造成台资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大陆融资环境以及两岸政策限制等多种因素。面对当前两岸关系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两岸应加强合作,多渠道解决台资企业的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18.
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经济交流日渐频繁。但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目前仍限于民间交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要经由香港的转口贸易,二是台商赴大陆投资兴业。本文拟就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现状、成因及其发展前景作一些展望。一、海峡两岸的转口贸易1979年以来,海峡两岸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1979年两岸转口贸易额激增至7700万美元,其中由台湾经香港转口到大陆的货物金额约2100万美元,由大陆经香港转口到台湾的货物金额约5600万美元.创70年代的最高记录。从此,两岸转口贸易终于由过去的秘密状态趋于明朗化,步入迅速发展的新阶段。进入80年代以后,在两岸转口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如下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9.
黄晓青 《当代贵州》2011,(15):10-11
2011年5月2日至6日,由省委、省政府举办的贵州·香港投资贸易活动周系列活动在香港逐一展开。这次贸易活动周是贵州迄今为止在香港乃至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开展的最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目的在于借助香港开放的国际平台,开展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投资贸易合作及旅游推介活动,促进贵州与港澳台以及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贵州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76-76
福建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的连结地带;福建又面对台湾、毗邻港澳,是两岸三地的连接点;尤其是福建与台湾只隔一弯浅浅的海峡,80%的台湾同胞祖籍地在福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对台的特殊优势,福建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首选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