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职业生涯与工作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存发展的根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在城市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且随着工作经历的增长和婚姻家庭的拐点出现,他们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出了更多的自主性.他们在工作场域和工作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良好适应状态,也由技术层次深入到心理层面.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可以为他们在城市生存发展提供基本支持.问题是城市向他们敞开了多少空间?这需要我们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布迪厄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概念的进一步发展,结合生命历程理论中对时间性的理解,本研究将大学视为农村籍大学生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关键场域”,并探究其在城市中的文化适应过程。研究发现,农村籍大学生由于缺少城市场域下的相应惯习,因此在遭遇生活各方面的不适应的同时,其原有自我评价体系崩溃;但通过在大学这一关键场域中获得的“大学生”身份和大学中的各类资源,重新建立自我评价体系和弥补自身相对劣势后,农村籍大学生在大学场域中实现了城市文化的文化适应,并在其毕业之后最终形成了农村身份认同和城市生活方式认同并存的特有认同。  相似文献   

3.
脱根与涅槃——新生代女民工的市民化释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代女民工怀着“脱根”的梦想来到城市,虽屡遭排斥,却不改初衷,希冀通过身体的城市化塑造,城市话语的掌握,以及行为和观念的市民趋同,以获得城市的接纳与认同。可是市民的排斥、污名与区隔却使其美丽人生遭遇尴尬世界。  相似文献   

4.
杨哲  王小丽 《理论月刊》2014,(1):170-174
文章通过运用安徽省调查数据,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的精神压力。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城市融入意愿和现代意识,现实社会藩篱使其难以真正适应城市生活;市民认知、文化缺位以及制度阻碍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精神压力产生的客观因素;自身文化水平、理想与现实差距以及其游离心态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精神压力产生的主观因素;从而提出从个人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制度层面来消减该群体城市融入中的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是执政者近期提出的一个群体身份概念。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采用了这一提法,并提出着力解决新生代捉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6.
陈锋  徐娜 《中国青年研究》2015,(2):63-68,62
本研究考察与分析了云南沙村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动因及其社会适应。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返乡主要受到家庭生活事件、家庭生命周期、主动逃离城市、工伤事故等四种因素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之后,在就业选择上主要呈现务农技术化与经商自主化的特点;在返乡社会适应方面存在类型差异:主动型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目标明确,很快融入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中;被动型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在适应中多呈现阶段性、反复性直至最终定型化的特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可进可退"的政策制度空间,既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完成市民化,又能给予他们自由返乡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7.
融入城市的仪式——麦当劳消费对青年民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智平  黄卓宁 《青年探索》2006,(5):65-67,85
在进入城市的过程中,青年民工通过积极调整自己的消费方式,使其与城市生活接轨,以期在社会、文化以及心理层面上完成城市适应。本文以麦当劳消费作为一个切入点,通过描述青年民工的消费行为、消费体验、社会互动等情况,试图揭示麦当劳消费作为他们认同重构和城市融入的工具和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和城乡间文化的冲突,使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城市后产生社会适应问题。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经验研究,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猴年到来之前,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成为政府和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拖欠问题的普遍存在,终于使人们看到,拖欠民工工资问题从根本上讲并非雇佣民工的人的道德问题,而是“民工”这样一种特殊社会身份所造成的经济问题。从制度设计上看,民工很难在城市中有效地主张自己的权利,城市的各种社会建制基本没有向民工开放,相反,他们往往被歧视性的地方性法规所约束。一个市民往往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城市政府保障他们的权益,而民工不会。民工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取消城市中对民工的各种歧视性待遇。必须在制度上确认:工作在城市的民工有向城市政府…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民工的认同危机及其重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占江 《长白学刊》2007,(6):98-102
社会实践的结构性巨变和社会转型的急剧深入使得新生代民工的身份认同、制度认同和文化认同出现危机,对个体、群体和社会造成挑战和威胁。通过重构公正的社会制度、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和重建和谐的社会文化,以期重塑新生代民工的社会认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闻英 《青年论坛》2011,(3):34-38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相比较于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表现为:打工动机的发展取向;消费的多元化取向;留城意愿强烈,更适应城市生活;法律意识和自我意识较强等。  相似文献   

12.
庞桂美 《青年论坛》2011,(2):149-153
城市文化是指一个城市的地域特征、现存建筑及风格等实体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又是指一个城市的独特历史、市民的价值观、民俗民风、日常性和季节性的文化活动等直接相关的种种文化现象、文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城市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当今时代,培育城市、经营城市、发展城市已成为普遍的社会共识。以古齐文化为主脉,在欧陆文化碰撞交融下的青岛文化,具有务实性、开放性、平民化特性,青岛的海派文化特色孕育着休闲文化功能。奥林匹克精神为青岛文化与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同质化日趋严重,城市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城市学家们对城市"异化"的担忧越来越强烈。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主导力量的城市政府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城市现象和问题中抓住症结,建设、管理好城市,是对城市政府执政能力的挑战。本文将从追问城市本质问题出发,审视城市的基本功能,分析城市政府的角色问题,希望为探讨新时期我国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指一个城市领先于其他城市的关键能力或其在某一方面的持续独特优势。30多年来,依靠“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深圳在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迅速从一个无人知晓的小渔村发展成为闻名中外的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是深圳的魂”,更是深圳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深圳的发展给中国的其它城市发展提供实践的范本和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合肥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机动车保有量每年以15%到20%速度增长,道路管理亟须智能化参与。采用智能化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掌握道路实时变化,制定对策主动干预交通,使交通事故、车辆拥堵发生率降到最低点,全力保证道路畅通。目前,合肥市在智能交通(ITS)、系统控制、物流规划与管理领域已有一定的发展。在道路“大建设”后所形成的新的城市交通系统状况下,构建和运用智能交通系统,将对合肥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风暴下两代农民工的就业出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 《桂海论丛》2009,25(5):78-82
全球金融风暴后,我国就业市场遭受重大冲击.金融风暴下,农民工呈现不同的就业取向,很多老一代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或务农,而新生代农民工更多地打算留在城市工作.文章在分析两代农民工代际差异与代际转移的基础上,为拓宽农民工就业出路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火车站站前广场是城市的重要门户窗口,它不仅起到交通集散的作用,更是一扇迎接八方宾客、展现城市风采的大门。随着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步入高铁时代,各地都面临着老火车站改造、新高铁站建设的情况,如何完成站前广场从交通广场向休闲广场转变这一使命,关键就在于能否塑造出好的城市形象。目前学界更多地是对车站的设计进行研究,而鲜有从站前广场角度来探讨如何塑造城市形象。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是新世纪以来站前广场设计的典范,其对城市形象塑造的方式具有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杨晓梅 《中国发展》2013,13(3):14-18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该文认为黄石市发展通用航空产业不仅面临着难得的机遇,而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工业基础.该文指出,大力推动黄石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对于培育黄石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城市转型,进一步提升黄石综合竞争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行刑社会化理念的体现。社区矫正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社会参与性"是社区矫正的本质特征之一。而我国目前社区矫正实践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在于社会力量参与度太低,社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矫正的效果。高校作为我国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合了优质的社会资源,其在理念生成、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而我国社区矫正向纵深推进,需要在理念、技术和人才三个维度实现创新。因此,我国高校的优势契合了社区矫正的现实需要,高校力量加盟社区矫正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当下我们生活的城市伴随着私家车辆的急速增长,交通拥堵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空气窒息、交通窝心、停车闹心、出行发愁、骑车恐惧,难道这就是我们文明的发展结果吗?巨大的矛盾使得城市交通问题上升为民生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大中城市面临的一大课题。笔者试图从交通环境的生态法治建设角度为切入点,以法律生态化为价值引导,提出自己对城市交通环境的立法建议,以期通过立法引导、规范政府决策、引导人们生活与行为方式的改变,最终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