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998年全国特大洪灾期间,一首叫做《为了谁》的歌曲曾经传遍大江南北,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人民子弟兵为了群众利益舍生忘死地与洪水作斗争的场景永久地刻在了老百姓的心里。对于一方官员来说,这首歌唱出了“为谁树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为官一任,谁都想干出一番事业,创下一份政绩。然而只有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人民群众认可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假如存有私心,为了做给上级看雨违反规律,不顾实际地去制造“政绩”,其结果往往是给地方和群众带来灾难,自己也只会落下骂名。  相似文献   

3.
政绩之本在于为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政绩,就是从政的成绩。我们党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弄清什么是政绩,怎样树政绩,为谁树政绩,也就是要认识到“政绩之本在于为民”。政绩的本质是为民。从执政党角度看,广义的政绩是指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建树的功绩。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政绩,是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做出的业绩。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从党的性质、宗旨的要求来说,还是从自己肩负的使命、责任来说,都必须有所作为,做出成绩。共产党人所创的政绩,说到底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创政绩,…  相似文献   

4.
祝彦 《党建》1995,(10)
不要为了“政绩”忘了实际目前,在农村工作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某任领导为了建树“政绩”,往往大兴“工程”。如“321工程”,即三百亩桔园、二千亩油菜、一万亩桑树;“一水二路工程”,即沿江河发展水运养殖业、沿公路与铁路发展工业区。类似的“123工程”、“...  相似文献   

5.
《求是》2015,(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领导干部来说,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这些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为谁谋求政绩、创什么样政绩、靠什么创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等问题,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6.
为官要不要政绩?答案是肯定的。为官一任,自当造福一方。然而,时下随着一批“虛假政绩”、“形象工程”的曝光,社会上抨击“政绩掺水”的声音越来越高,在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中间,出现了讳言政绩、淡化政绩意识这种“从极左跳到极右”的现象。这是十分要不得的。不可否认,急功近利,竭泽而渔,为了快出政绩、多出政绩,不顾实际条件和客观规律,大搞“政绩工程”,劳民伤财,祸国殃民,群众是深恶痛绝的,  相似文献   

7.
政绩者,官员从政之业绩也。政绩不仅是考核为官者是否称职和能否提升的基本标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任期上,扎扎实实地干几件令老百姓摸得着、看得见的政绩工作,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有的领导者,为了追求升迁的资本,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地制造“政绩”,于是便有了五花八门的“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赞声盈耳;一种是“为官一任,积怨一方”,口碑甚糟。差别来自哪里呢?考诸原由,前者政绩是实的,后者政绩是虚的;政绩实,则利国利民;政绩虚,则误国误民。谋求政绩,首先有个出发点问题。客观地说,我们的大多数干部能够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创造了扎实的政绩。但也有少数干部为了捞取个人的名利地位,视政绩为得到提拔重用的资本,为了早出、快出、多出“政绩”,不择手段,不顾影响,背离民意,独断专行。有的急功近利,乱上项目,追求…  相似文献   

9.
说政绩     
政绩是领导干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任期内履行岗位职责所取得的绩效。创政绩、留政绩,是领导干部从政的重要目标,是群众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一个干部知识水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等素质的综合反映。因此,领导干部想树政绩,是值得肯定的。但应看到,少数领导干部对政绩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热衷于搞一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甚至弄虚作假,用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欺世盗名。其结果,必然加大财政负担,破坏资源和环境,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人民群众对此反…  相似文献   

10.
政绩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体现。全面准确地考察领导干部,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政绩,对于合理使用干部是非常重要的。认真研究考察干部政绩,真正做到看政绩用干部,是干部考察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政绩有虚与实的区别,比如,有的领导干部为了“突出”政绩,不惜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而有的干部坚持实事求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有“水份”的政绩和实实在在的政绩摆在一起,前者可能更让人一时眩目。另外,政绩还有显与潜的区别。由于工作岗位、职责、性质的不同,有的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实施了很多有形的建设项目,人们一看  相似文献   

11.
尤国勋 《共产党人》2004,(17):49-49
政绩是指领导干部从政的业绩。为官一任,谁不希望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成就一个留芳百世的美名。但时人对领导干部的政绩颇多微词.有时简直是口诛笔伐.何也?笔者寻思,问题就出在一个“观”字上:由于少数当权者的“政绩观”——追求政绩的动机和目的与老百姓的“观政绩”——对领导干部政绩的期待与评价之间产生巨大落差,甚至南辕北辙,如是.人们对政绩的非议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12.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者谁不想在有限的任期内“做”出一些政绩来?江西老区某县的一班人是这样“做”政绩的,他们把钱“洒”在公路上,为公路装潢,设计花坛,而公路的两侧不远处的百姓民房破烂不堪.如此漂亮的公路花带从一处处破烂不堪的民房中穿过,让人忧伤,同时又显得滑稽.雪中不送炭,何必锦上乱添花?公路为何装潢?这是领导“乌纱工程”的需要.这样看得见,摸得着,上面的人下来走一走,便爽心悦目,对其政绩自然刮目相看了,这里为官者的政绩观是“显山露水”.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树立正确政  相似文献   

14.
政绩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实效,是其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必然反映。领导干部的政绩 分 两个 方 面 : 一 方 面 是 有 形的,如道路、广场的修建,经济指标的增长等等;另一方面是无形的,即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和作风。对一名领导干部来说,经济发展是政绩,廉洁从政也是政绩,而且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政绩。 廉洁从政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只有廉洁从政,我们党和政府才能树 立良好形象 ,才 能有 组织 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对群众产生感召力、动员力、吸引力,才能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万…  相似文献   

15.
《求是》1996,(5)
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强调指出:“要确定和坚持一条原则,就是:凡搞虚假政绩的干部,不仅不予提拔重用,还要严厉批评,后果严重的还要处分;因此而提拔进领导班子的,要坚决调整下来。”对此,各级党组织要毫不动摇地贯彻执行,认认真真地加以兑现。一个时期以来,中央对一些地方少数干部为了骗取组织的信任,以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地搞虚假政绩的现象,早就明察,并已三令五申,坚决制止。但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正确政绩观的深入人心,近几年“政绩工程”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笔者认为对政绩工程的批评过多过滥,不利于激励和保护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积极性。只有对“政绩工程”做出新解,正确宣传,才有利于领导干部为人民创造出更大的政绩。政绩工程应该是一个褒义词。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是褒义的。政绩工程正如幸福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等,也应是褒义的。然而,现在政绩工程成为了贪图虚名、劳民伤财的代名词。有些正常政绩如招商引资、修路建桥,也被扣上“政绩工程”的帽子加以批评。久而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政绩工程”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简直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据建设部门官员透露,中国662个城市、2万多个建制镇中,约有1/5的城镇建设存在“形象工程”。宽马路、大广场、豪华办公楼等,无论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报刊文摘》,2004.10.11)。如今,“政绩工程”狂潮过后,其后遗症已经显现。如何治疗,需要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出快刀、出猛刀,下狠药、下重药。“政绩工程”:“既做了婊子,又立了牌坊”“献礼工程”,拉大旗作虎皮。一些地方为了自己的政绩需要,借助重大的节日或事件,将“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18.
与一些基层单位领导干部千方百计往政绩里“注水”,搞虚报浮夸,以获得上级领导部门赏识不同的是,笔者发现,当前基层少数领导干部对本单位和地区所取得的工作成绩,不但不让新闻单位宣传报道,而且在向上级领导机关汇报工作时留有余地,想方设法给政绩“缩水”。实事求是地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工作成绩,客观全面地向上级领导部门介绍基层的情况,是基层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为使自己得到升迁,往政绩里“注水”,是欺骗组织行为;同样,给政绩“缩水”,也是一种欺骗组织行为。不论是虚报政绩,还是隐瞒政绩,都不利于上级领导部门全…  相似文献   

19.
据报载,日前,湖北省宜城市对9名只注重表面成绩,却无实际作为的花架子干部予以警告或免职处理。这种用铁腕挤除政绩中的水份,敢于动真格的做法,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由于政绩是当今评价干部能力的优劣、决定干部升迁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于是,有些利欲熏心的党员干部为骗取政治荣誉、讨得上级领导赏识,片面地夸大成绩,隐瞒问题,弄虚作假,甚至不择手段地往自己脸上贴金,以期达到尽快加官进爵的目的。群众把这种虚假政绩称之为“注水政绩”。“注水政绩”危害甚大:一是误国。在政绩上弄虚作假,欺骗上级,容易导致上层决策失误…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有些地方的为官者好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些群众便议论说:“形象工程”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成了“政疾工程”。群众的话语虽然不多,却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地戳到了有些为官者政绩观“病变”的要害处。政绩一旦变成了“政疾”,不但败坏了党风政风,影响了干部形象,而且也损害了群众利益,妨碍了经济发展。谨防政绩成“政疾”,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立党为公、忠诚为民、创业兴邦的迫切需要,事关重大,马虎不得。谨防政绩成“政疾”,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