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岳川 《前线》2017,(1):36-39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谋求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世界格局出现了全新走势,国际间可见的国力"硬实力"竞争正逐渐被更隐蔽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所遮掩。因此我们要在世界视阈下重建文化自信,从而消减文化自卑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在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进程中,使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世界化,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  相似文献   

2.
全国文化先进县,贵州省级文明城市——独山,自古地杰人灵,物华天宝,文人墨客多会于此,名胜古迹多存于此,民族风情多聚于此。大浪淘沙,长年积淀,形成了以花灯文化、抗战文化、影山文化为内核的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成为贵州高原一朵瑰丽的文化奇葩。"落地能歌,三岁即舞"是独山人与生俱来的特质,中国南路花灯植根于此。独山花灯以鲜明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优美动听的音乐曲调、宛  相似文献   

3.
杨宝珅 《实践》2009,(5):41-41
通辽市是著名的蒙古族地域文化——科尔沁文化的发祥地和传承地,是著名的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曲艺之乡、中国版画之乡和中国马王之乡,也是蒙古四胡艺术之乡、马头琴艺术之乡和科尔沁叙事民歌之乡,素有"歌的海洋、舞的摇篮"的美誉。近年来,通辽市各项文化事业呈现出繁荣稳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张立中 《实践》2009,(4):41-41
乌兰察布市地处自治区中部,人口众多,加之多民族长期聚居,形成了蒙汉文化交融、民族和地域特色交汇、历史和现代文明交织的地域文化。近年来,乌兰察布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群众、改革创新",为推动特色民族文化大市建设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方玉 《探索》2012,(4):101-105
处于崭新的"轴心时代",中国文化建设需要立足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现实,并且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和包容的胸怀。当代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大体上可以展现为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现代范型、融入中国文化的西学、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四种主要形态,文化民族性的精髓就是我们时代应有的民族精神和我们民族应有的时代精神。世界多元文化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文明"、"幸福"、"和谐"等理念集中呈现出当代中国文化的普世性特质,它们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同时也为全球提供了普世的价值原则、价值规范和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重视文化自信这一时代命题。实现文化自信,要求我们既要避免近代以前中华民族文化自大的心态,又要警惕近代以来的文化自虐心理。放眼全球,在民族复兴与文化博弈中,作为一个正在走向复兴的文明型国家,中国应当并且能够为世界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用丰富的中国智慧与坚定的文化自信,助力世界发展,助益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  相似文献   

7.
乘着歌声的翅膀,高扬多彩民族画卷。德江县第三届民族民间文艺汇演活动虽然短暂,但通过近距离"聆听"、"触摸",却让身处现场的我们更加直接、强烈地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文化牵引世界目光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8.
“国学热”引发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全球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涤荡,发展中国家逐渐丧失"精神家园",产生了民族自卑感。在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使取得的举世瞩目,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特别是加入WTO后,在国际社会民族身份的认同成为国人普遍关注的问题。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在中国大地出现"国学复兴",甚至"还魂"的热潮。针对目前我国出现的国学热潮,我们要冷静思索之。首先我们要厘清何为国学?国学为什么会热?国学热的实质是什么?国学能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指导思想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搞清楚这些问题对我们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不是单极化、西方化,不是全球资本主义化.全球化不应该磨灭民族文化的差异.文章试图通过论述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关系,指出全球化与多元化进程中"文化霸权主义"的危险,阐述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在全球趋势下的多元文化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美国文化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通过这两个民族文化的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总结出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是化解异质文化问冲突的良策.  相似文献   

10.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京京 《求是》2012,(17):28-31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思想精神旗帜,走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事关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  相似文献   

11.
张璐 《世纪桥》2014,(6):89-91
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费孝通先生通过对文化和学术的深入思考而提出了"文化自觉"思想。他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十六字箴言来诠释"文化自觉"的历程,并提醒我们不仅需要在文化上保持自主性,也需要在学术上保持一种自觉性。因此,我们要不断思考和交流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与学术成果,在追求"文化自觉"的同时培育"学术自觉"意识,不断推进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挖掘学术思考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林立 《世纪桥》2012,(22):6-11
兵团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兵团文化的发展繁荣与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一脉相承。在兵团屯垦成边的发展历程中,在新疆兵团这片热土上,屯垦戍边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军旅文化,与新中国兵团人改造荒原、建设边疆、巩固边防的屯垦戍边事业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与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平 《新视野》2006,(5):70-71
2006年6月10日,我们迎来了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这是中国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凸显了党和政府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文化遗产与文化安全紧密相关,只有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才能守护住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守护住精神家园,也才能巩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俞思念 《学习论坛》2010,26(9):55-58
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兴起逐渐进入关注点中。当代中国文化的繁荣,正是建立在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兴起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地域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意义,发挥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作用,形成中国文化建设的蓬勃气象,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百花园和众多文化流派,是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大盛事。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正镶白旗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全力打造察哈尔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实施"民族文化强旗"战略和"精品"战略,集中优势,汇聚全旗力量把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努力提高凝聚力,扩大影响力,不断开创建设民族文化强旗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格日 《实践》2008,(1):45-45
党的十七大报告向全党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提出来,强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些新论断、新要求的提出,充分表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阐述,进一步为我区的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多姿多彩的文化先天富集地区,内蒙古在推进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理应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论文化创新     
李春玉 《世纪桥》2004,(2):53-5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创新的目的、目标、方法和基本要求。这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文化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创新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绝非只是一种单纯的孤立的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一切民族的本土文化的彻底消亡和一种无地域、无民族差异的大统一的世界文化的建立,它需要的是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将本民族的文化资…  相似文献   

18.
陈清  黄媛媛 《理论学刊》2008,(3):125-127
<大宅门>、<大染坊>和<乔家大院>是新世纪以来引人注目的三部电视连续剧.它们既是商战题材,又是"大院"题材,此外还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特点,就是蕴含着色彩迥异的地域文化.在人文景观、风俗民情、经商风格、人物性格、语言特色等方面,分别具有京都文化、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的独特韵味.在电视剧创作中潜心开凿地域文化特色,是作品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电视艺术应有的民族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9.
我们都知道,"硬实力"(经济、科技、军事)的发展,讲的是一个共性和普遍性,一个国际公认的水平. 然而,当谈到文化发展、文化建设、"软实力"水平的时候,我们经常强调的是它的"个性"或"特殊性"或"中国特色".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已经比较熟悉了.一般来说,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区别开来的,正是这些国家、民族、社会所拥...  相似文献   

20.
程亚红 《学习月刊》2014,(16):30-31
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互渗与融合的结果必定会使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由冲突走向趋同,民族传统体育在文化的趋同发展下也会整合、出新,逐步规范,与此同时,在这一趋势下,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必将伴随文化的发展推而广之。目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化传播问题;二是国际化发展的深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