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活儒学与当代哲学的关系是:在当代西方哲学的三大思想运动中,生活儒学更接近于海德格尔现象学,但对后者进行了根本性批判,由此重新获得孔孟儒学的"生活"观念;生活儒学的"生活"观念与马克思的"实践"观念之间既有可对应性,又有非等同性;生活儒学承认现代新儒学的现代性转换,但解构其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而还原到生活存在的本源视域。  相似文献   

2.
周术槐 《湘潮》2013,(8):85-86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孔子孟子为杰出代表的古圣先贤对儒家学说的创立、发展、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对于生活于灾难深重时期的李宗吾而言,在针砭时弊的同时,亦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与传播,且颇有收获。其中,在儒学领域,尤有心得。本文对李宗吾的儒学观作一定的分析,并指出其可取之处与值得商榷和不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3.
蒋庆作为当今中国政治儒学的代表性人物,对其政治儒学思想展开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文章认为,蒋庆政治儒学的提出是建立在对心性儒学和全盘西化论双重批判基础上的,这种特征也表达了政治儒学所具有的意义。而作为政治儒学之必然要求的王道政治具有理念和制度安排两个层次内容。对于现代社会而言,理念层面的王道政治只能是美好的乌托邦;而作为具体政治制度设计的王道政治在对现代民主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偏差,其本质上是一种圣贤政治。文章最后指出,对于政治儒学的评判不能流于单纯的意识形态批判,而必须将其放置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定视阈中进行考察。只有这样,才能达成对政治儒学的本质分析,也才有可能实现传统儒学的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心学大师,道德修养理论是阳明心学的重要内容。从初学到成圣,王阳明经过了独特的心路历程,也形成了自己的圣人观;他的心性论构成了其道德修养思想的理论基础;省察克治、事上磨练、知行合一等构成了其道德修养思想的主要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帆 《前线》2013,(1):90-91
“良知者,心之本体。”“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这是在王阳明文集《传习录》里能找到的话语。近日,手头没离开这部影响后世颇为深远的大书,在字里行间,领悟着王阳明极具启迪意义的灼见,尤其对他的“致良知”思想印象颇深。  相似文献   

6.
黄宗羲《明儒学案》标立有“楚中王门”,但所列人物和录载资料均甚少。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楚中王门”的研究亦十分欠缺。但事实上,王阳明曾在湖南有两次为时颇长、参与人数较多的大型讲学,他门下亦有些湖北籍的亲传弟子;可以说,他不仅在楚地播下了心学思想火种,而且亲自为“楚中王门”培养了中坚力量。至晚明,耿定向及“天台一派”崛起,李贽(卓吾)又长期在湖北生活讲学,更因深受卓吾影响而有公安三袁,“楚中王门”达到了发展高峰。而发生在荆楚之地的耿定向与李贽之间的长期论争,则不仅是晚明王学,而且是当时思想文化界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件大事。耿、李“和解”及不久天台的去世,以及因耿、李之争余波而形成的对李贽新一轮更加猛烈的迫害并导致卓吾不得不永离麻城龙湖,宣告了楚中王门的终结。  相似文献   

7.
"宋明时期儒学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5月13日至1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此次会议由国际儒联、浙江省儒学学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有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山东、黑龙江、四川、陕西、湖  相似文献   

8.
论王阳明的道德内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林英 《理论学刊》2003,(2):144-146
王阳明以心体论为基础 ,以“心即理”为出发点 ,强调道德规范内化于主体意识的必要性 ,论证了通过心的内部活动即情理交融来实现道德内化的过程 ,提出了体现和检验道德内化的道德外化主张 ,由此形成了他的较为系统的道德内化理论。这一理论所体现的以和谐、统一为取向的个体道德思路 ,对我们正确认识道德内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心学体系中所蕴涵的“实心实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本体工夫合一”的“实心”论,“实地用功”的“实功”论,“践履之实”的“实行”论,以及“爱人之诚心,亲民之实学”的“明德亲民”论。王阳明“实心实学”思想,是明清之际“实学”社会思潮的理论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实心实学”思想初探(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阳明心学体系中所蕴涵的"实心实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本体工夫合一的"实心"论,"实地用功"的"实功"论,"践履之实"的"实伊论,以及"爱人之诚心,素民之实学"的"明德亲民"论.王阳明"实心实学"思想,是明清之际"实学"社会思潮的理论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1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社会的热门话题、世界观的主题、生活的大题、人生答卷的难题,考验自我的硬题.诚生信,在于诚信是一种美德.诚生信,在于诚信是一种力量.诚为信,在于诚信是一种责任.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责任以诚信为本,以诚信为荣,将做人的原则内化为做事的准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负人民的殷殷期待.  相似文献   

12.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10,(11):57-57
虽然王阳明籍非贵州。在贵州前后也只呆了3年。但他人生道路的转折。他心学的起点,却是在贵州这方充满人间传奇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3.
“诚”是儒家传统道德核心观念之一,具有丰富的意涵和重大的时代价值。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角度而言,“诚”之主要意涵表现在:本体之“诚”具有促进人己合一,推动灵和肉关系和谐的意义;交往之“诚”具有促进人人合一,推动人和人关系和谐的意义;治政之“诚”对实现社会“德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商之“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促进企业经营“以人为本”和构建利益共同体具有积极意义。结合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诚”之当代价值主要通过推行“诚”之教化、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提高自我的修养以及构建利益共同体等方面而体现。  相似文献   

14.
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的终极关怀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任务。这既需要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正确认识和辩证分析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终极关怀的当代价值,丰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王凤青 《理论学刊》2008,(4):105-108
著名国学大师傅斯年在一些论著中对儒学起源问题多有论及.大体说来,傅斯年认为"儒是鲁学";儒学的兴起具有时代性;儒者的职业凭借是教书匠;孔子、殷遗民在儒学兴起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傅斯年对儒学起源的这些阐述反映了当时学人的治学和学术水平,在今天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早期出入佛老,中后期对佛老思想虽进行了批判,但仍有继承。他认为“二氏之用,皆我之用”,并在自己的学说中充分体现出来:如他直接借用道家道教的专门术语来谈论其良知学说,吸取道家道教的思想方法来构建和阐述其良知学说;他注重静坐,而这种修养方法也主要来源于道家道教。另外,在对人生理想、人格形态的构建上,他的思想也打上了很深的道家印记。这些都体现了他中后期对道家道教思想的融摄。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文明的概念是应加以区别的,是文化决定了文明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文明的冲突是文化设计、引导的结果,也是可以通过文化的设计、引导而化解的。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是具有排他性和融通性的,儒家文化也是如此。历史上的儒学正是在对道、法、佛三学的排拒中,吸取融摄了对方的合理成分,才在理论和实践上超出对方并与之共存。亨廷顿教授“东西文化冲突论”的结论有其理论上的疏漏,其对策则更是对文明发展的误导。但东西文化的对立却是事实,问题在于是由文明的对立转化为有益的竞争,还是由文化的抗衡发展为有害的冲突,这是可以预为设计的。这就应该发扬儒家文化的和合精神,使东西文化的所谓冲突,转化为有益的竞争,以促进世界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景凤启 《学习月刊》2012,(13):54-55
诚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永恒要素.是维系社会正常秩序的基本准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诚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做一个重操守、讲信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需要把握好“诚”与“信”的基本内涵、本质要求及其相互关系。使二者结合起来、有机统一起来,成为应有的品格。  相似文献   

19.
论儒家之“诚”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是儒家学说的重要范畴之一.儒家认为,"诚"是人应当具有的重要德性,是人们完善自身的道德力量,同时还是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在当今时代,弘扬儒家诚信精神,对于抑制拜金主义,激励人们提高道德认识、加强道德修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在贵州期间的教育活动,对贵州的文化事业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他启西南传授文化知识,培养了一批黔中弟子,维系西南学脉,维护民族团结,在今天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