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参与人大议事是现代民主、法治和人大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基本要求。人大信息从对内公开向对外公开的转变是公民参与人大议事的逻辑前提。为提升公民参与人大议事的价值,应实现公民参与的无序化向有序化转变。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人大议事,应在关注"有序"的基础上,增强参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与核心,是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本质要求和基本条件,也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较低,且存在着不平衡性、被动性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培育各类社会团体和各种群众组织、培养公民意识等途径逐步提高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地方人大工作要以网络大发展为契机,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充分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创新公民有序参政议政方式,全面提高地方人大立法和监督效能。依托网络参政议政、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实现.人大“开放式”工作模式转变,有利于人大代表履职“常态化”,有利于提高人大议政水平、实现科学民主决策。  相似文献   

4.
<正>一、人大宣传与人大监督的关系所谓创新,就是平衡的打破,动态的延伸,空间的提升。人大宣传就实质而言,是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宣传,是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宣传,是对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5.
高荣伟 《世纪桥》2009,(7):54-55
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与核心,是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本质要求和基本条件,也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较低,且存在着不平衡性、被动性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培育各类社会团体和各种群众组织、培养公民意识等途径逐步提高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民政治参与是衡量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民主政治,必须把公民的政治参与作为基本目标。实践表明,有序并且有效的政治参与能够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取得明显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并制约着公民政治参与的实际效果。只有认真分析公民政治参与现状,从问题入手,探求契合国情的政治参与发展道路,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叶介甫 《唯实》2008,(2):7-10
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必须发挥统一战线制度健全、程序规范,联系广泛、人才荟萃,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优势,为公民的政治参与开辟广阔渠道、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8.
姚海荣 《唯实》2002,1(12):39-41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的本质是以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为基础的。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的拓展 ,不仅可以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参与政治的要求 ,而且对于健全和完善政治系统的运作机制 ,有效防止政治权力的异化 ,保持社会的政治稳定 ,起着重要的作用。积极稳妥地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不仅是现代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 ,而且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我国现阶段正处于转型期 ,政治发展总体滞后于经济发展 ,但改革开放 2 0多年 ,已经为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不仅现有的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公民参与地方人大立法虽然不断发展,参与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扩大。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法律规范,公民参与地方人大立法仍然存在"走过场"、"形式化"的问题。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和法律规范,特别是要在完善立法公开公告制度、地方立法听证制度及配套制度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新的社会阶层在自身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逐步进入了国家的政治生活。由于他们参与政治的根本动因是追求其经济利益,目前参政渠道又不够畅通,这使得他们的政治参与呈现出功利性、不合法、非理性等特点。因此,扩大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途径,引导他们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进一步予以了强调。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各项职权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人大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人大工作,是落实“三个…  相似文献   

12.
公民旁听人大会议制度是近年来地方人大常委会完善人大会议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反映民意的重要渠道,实施公民旁听人大会议制度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制定的旁听制度,在旁听对象、旁听范围、旁听的发言方式等方面的规定上都存在差异。不断完善公民旁听人大会议制度,需要在认识上进行深化、在立法上进行规范、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民”参与到“公民”参与 ,再到“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政治文化、“文革”残余影响、参与机制不健全、参与渠道不畅及个别干部习惯于替民做主等因素的制约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坚持和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聂爱云 《求实》2003,(3):52-54
政治参与是当代重要的政治现象 ,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日益活跃并且呈扩大化发展趋势 ,但从总体上看 ,公民参与政治的有序化程度不高。因此 ,强调规范公民的政治参与 ,使之纳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参政行为日益活跃并呈现扩大化的趋势。但总体来看,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程度不高,这直接影响着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和民主政治的和谐。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构建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星河  谢懋金  何鸿 《求实》2006,(5):72-74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这是因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公共利益表达机制顺畅、公共权力合法运行、社会公正实现、人与自然关系融洽、整个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等诸多方面必不可少的方式。有序是为了保证和谐,和谐通过有序体现。没有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不可能有坚实的主体性支撑。  相似文献   

17.
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途径.但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还存在着参与主体非均衡、参与制度不完备、参与途径有限、参与信息非对称性和参与目的不一致等诸多不足.究其根源,是由于体制、参与机制和传统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制约因素的存在.为此,我们必须遵循以下路径不断完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机制:转变思想观念,营造有利于政治参与的文化氛围;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进程;改革公民政治参与方式,以实现参与形式的多样化;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加大对社会的信息开放程度;健全基层群众自治的机制,促进公民政治参与团体和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与公民社会的构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构建公民社会可以改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环境,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构建公民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构建公民社会,在构建公民社会的过程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民”参与到“公民”参与,再到“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政治文化、“文革”残余影响、参与机制不健全、参与渠道不畅及个别干部习惯于替民做主等因素的制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坚持必要的前提和采取适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公民有序治理参与的价值诉求,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核心的、回应和平衡公民有序治理参与的价值诉求,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治理为民理念的具体实践,是符合现代社会治理规律,构建和谐社会、平安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创新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对于公民有序参与社会治理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也需要通过加快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学化建设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