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间生产”批判思潮是运用现代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和批判的潮流,它由列斐伏尔开启,经过哈维、苏贾等人的继承发展,目前仍在演进之中。国内外学界对于这一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学、地理学、城市学、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展开。对这些理论成果进行梳理,有助于推动我们在未来展开高效而深入的“空间研究”。  相似文献   

2.
列斐伏尔是法国乃至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社会学家,其思想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批判与空间生产的理论,其中空间生产的理论对理论界的影响最大。列斐伏尔在进行空间生产理论的创造过程中,将二元辩证法发展成为三元辩证法,并结合空间生产理论,发展成空间辩证法,他的“空间”是社会空间。空间辩证法由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达、表达的空间构成;而绝对空间、神圣空间、历史空间、抽象空间、矛盾空间和差异的空间构成了空间的历史。由此,他提出了“社会主义空间”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3.
在列斐伏尔各个时期的理论探索中,始终贯穿的思路是:新时期的资本主义以何种方式实现资本主义关系的再生产。从前期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到后期的空间生产思想,列斐伏尔始终将资本主义幸存的奥秘与资本主义关系再生产紧密地挂钩,从而将马克思局限于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再生产理论推进到广阔的日常生活中,进而把再生产理论与空间生产紧密结合,指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扩展性及其本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的变化和把握资本主义的本质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解读路径: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列斐伏尔提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意图立足于"总体性"概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异化现实进行深层解构.他的理论一方面扩展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在思想层次上体现出某种深化;但另一方面也误读了马克思的价值真涵,因此缺乏对革命实践的现实指导意义.列斐伏尔对马克思的研究值得我国学者深思.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世界中 ,列菲伏尔的日常生活哲学曾经长期遭到冷遇 ,这或许是因为他所建构的日常生活理想与解构主义那种激进的革命姿态相比有些不合时宜的缘故。列菲伏尔是 2 0世纪比较早地对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问题做出专门论述的人。早在1936年 ,列菲伏尔就在他与古特曼合著的文章《被蒙昧的良知》中提出了日常生活的概念。列菲伏尔的一生与当时的各种革命思潮都有过联系 ,因此 ,他的日常生活批判思想更像是一个杂糅了各种理论的复合体 ,黑格尔式马克思主义者的异化论、总体的人的思想、超现实主义的乌托邦思想 ,情境国际对消费景观的关注都体现在…  相似文献   

6.
列斐伏尔对空间的政治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宁 《理论学刊》2008,1(5):67-71
列斐伏尔认为空间不是简单意味着的几何学与传统地理学,而是一个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社会秩序的建构过程.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与马克思提出的生产、消费、阶级等核心概念具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构成了列斐伏尔构建空间生产理论的基石.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的视域中,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不仅蕴含着空间中的生产和空间本身的生产,也蕴含着物质空间的生产和精神空间的生产。马克思正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异化的分析批判,指出资本主义空间生产导致了城市居住空间和休闲空间的剥夺,使整个生态环境陷入困境,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和病态发展。马克思关于城市空间生产的批判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城市空间正义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空间正义”体现着政治经济学批判、人本学批判和伦理学批判的三重维度。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空间正义”的着力点,马克思重点分析了空间生产背后的资本力量,揭示了资本对空间生产的支配,要求实行空间公有制;人本学批判是马克思“空间正义”的重要理论动力,马克思要求消除空间政治霸权,建立人本主义社会空间,实现人类的空间解放;伦理学批判是马克思“空间正义”的理论目的,马克思要求通过空间实践实现空间变革,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空间,实现空间资源分配的公平正义。马克思“空间正义”对于批判资本主义空间非正义现象,建构和谐的正义空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新儒学运动精心构建新儒学理论体系,践行自由讲学精神,同时还实验社会改良的政治理想,因而从总体上看,现代新儒家是一种学术派别、学术思潮,但又不单纯是学术思潮,它同时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新儒学运动在文化观及如何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与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学理分歧。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新儒学运动的唯心主义实质开展学术批判,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同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上也存在某种程度的教条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0.
11.
《求实》2013,(10)
人类发展史在一定意义是空间生产不断拓展和扩张的历史。在资本主义时代,资本逻辑深深嵌入和宰制空间生产,空间生产成为资本逻辑广阔的演示平台,并使资本逻辑获得了全新的功能品质。从正能量方面看,资本逻辑通过生产要素在空间的集中、压缩时间、突破地域限制和优化建构现代城市等途径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空间生产中的资本逻辑也衍生了地理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化趋同、社会关系依附化、社会正义缺失和人的异化等一系列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意在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研究,为供给侧改革提供理论基石,阐明理解供给侧改革的基本逻辑,理清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以及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区分,从需求侧的动力疲弱、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供需不匹配几个方面阐述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论述供给侧改革的实践路径,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去库存化、强化公共产品的供给、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14.
韩琛 《理论学刊》2014,(5):117-123
新世纪以来,有关鲁迅原点问题的讨论已成为鲁迅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它不仅事关鲁迅文学的发生学辩证,是"重写文学史"的崭新内容,而且与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和未来想象密切相关。从鲁迅自述的寓言式原点到日本学者的原点重构,再到本土研究者的原点再生产,鲁迅原点的知识生产构成了一个序列完整的历史谱系。然而,与新世纪中国鲁迅研究的整体状况一样,本土的鲁迅原点叙事在试图超越"启蒙鲁迅"和"左翼鲁迅"论述的同时,亦呈现出一种失却价值立场、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思想创造的倾向。而分析有关鲁迅原点的知识生产的历史内涵,则需要从这个去意识形态化的市场化时代本身获得理解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民族地区空间发展的过程进行研究,发现我国民族地区城市发展和空间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交换价值"胜于"使用价值"的现状。因此,坚持和拥护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的全面深化建设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以大卫哈维的"时空修复"理论为依据和方法,结合中国语境,对怎样实现我国民族地区空间生产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研究确有必要。我国民族地区空间生产过程中的"交换价值"应当合理、理性、科学地批判,而我国民族地区的空间生产应该回归于"使用价值"的生产。  相似文献   

16.
依据区域生态承载能力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根据五大功能区域定位,依据区域生态承载能力,搞好规划设计和政策引导,建立与资源、环境、生态相适宜的产业结构、布局和规模。都市功能核心区,重点发展工业设计、电子商务、金融结算等生产性服务业。都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电子信息、汽车和高端装备等支柱产业研发和总装基地。城市发展新区大力发展装备、化工、消费品、电子配套等战略性、支柱型产业,建成全市工业经济的主要承接地和川渝、渝黔区域合作的产业密集带。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要依托区域资源禀赋,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到2020年要聚集全市60%以上的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文明的“活化石”,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中国之治的传承性。W古村落作为被认定的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其三位一体的空间生产结构与中国式现代化要素相呼应,在物理空间构建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精神空间发展中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在社会空间制度设计中回应共同富裕的诉求。在现代化转型期,资本逐渐成为主导传统村落空间生产的关键因素,导致W古村落空间再生产的结构性异化:资本增值对空间整体风貌以及生态环境产生破坏、逐利思维造成精神空间的道德滑坡、人口结构的改变导致社会空间内生性消解与共同体意识淡薄。在此基础上,W古村落村落空间生产出现治理协同性失效:政策保护性与限制性冲突诱发多主体协同理念分化、支持性政策的不充分导致多主体协同动力不足、产权界定的复杂性削弱多主体间协同治理的一致性。在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传统村落空间生产可以从保护景观文化着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物理空间更新;从激发活态文化出发,促进本土性价值的精神空间更新;以挖掘制度文化为支柱,重塑新的乡村社会结构与社会认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